九龙县耳朵村:民族团结托起“稳稳的幸福”
九龙县被称为“藏彝走廊、秘境天堂”,这里是一个以藏、彝、汉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多年来,九龙各族儿女在在这片土地上和谐相处,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谱写出了一篇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篇章,美好家园、和谐家园、团结家园在每一个九龙人的共同努力下正逐步发展成型。
距九龙县城86公里的踏卡乡耳朵村是一个多次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全州民族团结示范集体”等荣誉称号的彝族村,全村总人口320户1328人,由彝、藏、汉三个民族组成,其中彝族占96%。多年来,耳朵村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努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全村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成为九龙县民族团结的一个缩影。
耳朵村地处大山峡谷中,但这里山青水绿,家美家富,虽然居住较为分散,但全村上下团结奋进,整个村庄的家家户户就像一家人一样和谐幸福。今年已82岁的阿婆木德乌来介绍说,在几十年前,大山里的贫困让群众们吃不饱,穿不暖,特别是一些陈规陋习更是让各家各户的日子捉襟见肘,苦不堪言。
随着国家各项好政策的逐步落实,耳朵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优势,除了传统种植产业外,按照“核桃+花椒+魔芋”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培训为突破,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和山地面积广的优势,大力发展核桃+花椒+魔芋产业,同时推广现代化养殖,让村里所有家庭都有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目前,该村核桃和花椒主导产业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800亩和1200亩,人均收入由每年的几百元增至8000至12000多元,如今的耳朵村路畅景美、庭院小楼,与过去相比,村民生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九龙县踏卡乡耳朵村村委会主任邱长青:“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小时候就是从这里长大的,在耳朵村,老百姓的生活以前就是坐在烂房子里,卫生方面也不好。脱贫攻坚以来,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卫生方面也做得很好,生活方面也是一天比一天好了。在观念上,以前老百姓没有发展的观念,这几年大家不等不靠不要的观念在提高,思想也提高了”。
不仅是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几十年来,耳朵村的乡风民俗也逐年发生着根本性转变。建国前,这里保持着不和外族通婚的陈旧风俗,而且娶亲的彩礼也是高得令人瞠目结舌,从个世纪5、60年代开始,耳朵村各民族打破世俗观念,互通婚姻,相互拜亲,相互融合,在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民族文化相融的景象,真正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目前全村各民族通婚的有100多户,整个村子俨然就是一幅生动的民族团结和谐画面。
九龙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全县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这一目标,突出示范区建设和脱贫攻坚两大任务,抓实党建+民族团结、民族经济发展和维护民族团结三项工程,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示范、民族特色产业示范、民族文化弘扬示范、民族关系和谐示范四个示范,努力践行“小康路上决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的承诺”,全县正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和谐、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甘孜州融媒体中心县(市)融媒体中心联合采访组
供稿:九龙县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