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古镇】刁觉民 ‖ 五凤溪,沱江的遗韵与文明的崛起

作者:刁觉民 发布时间:2019-01-22 09:35: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三江汇聚赵家渡,飞流直下五凤溪。千里沱江由金堂赵镇自北而南滚滚而来,汹涌的江水在高山峡谷中迂回穿行,给嵯峨的龙泉山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这条弧线,宛如一个特写的英文字母“S”和一个倒置的希腊字母“Ω”(沱江第一湾)。几经周折的沱江,好似有了一丝的收敛,亦或被两岸的风光吸引,江流趋于平缓,江面渐次开阔,从容地与西来的溪水相会,犹如初恋的男儿阳刚中略显些许柔美。沱江的先民将这个地理位置极佳、自然天成的港湾,取名五凤溪。

“蓉城下江小通衢,蜀中沱水大码”。

 五凤溪,可谓成都东部最近、最佳的水陆码头和物资集散地。据县志记载:“赵家渡为水陆通衢,上可达省城,下可由泸州以达上海,运载货物,殊甚便易。”成都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傅勇林先生在“方志”调研工作中曾这样评价这里,他说 “过去的五风之于成都,就如今天的浦东之于上海,沿海之于中国。”然而,沱江航运的繁盛与五凤码头的兴旺,却离不开船工们辛劳与奋进,道不尽船工的辛酸与血泪。他们用双肩扛起了沱江航运的昨天,他们用脚步走出了巴蜀富庶的今天;他们用悲壮的号子吼出船家的辛酸,他们用汗水与泪水洒满悠悠纤道;他们用纤绳拉出五凤溪的前世今生,他们也用辛劳漫卷着沱江的历史风云。

曾穿行于千里沱江的老船工们(作者供图)


王爷庙
沱江船家的护生符百年码头兴衰的见证

 王爷庙,沱江船家和五凤民众的护生符。王爷庙坐落于沱江与黄水河的交汇处,庙内供奉着掌管或统领兴云布雨、水患治理以及保佑船家安全和五凤溪民众平安的镇水龙王,有“一龙镇两水”之誉。王爷庙建于何时,史书记载不详,但据 “五凤镇,始于汉,兴于唐宋”的记载,王爷庙伴随沱江航运的发展慢慢兴起壮大,其规模宏大、远近闻名。庙内建有戏台、正殿和配殿。每当远航前,船家备上三牲,杀鸡点血,祭祀龙王爷以及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和各方神圣。而每年五月初五日的“龙舟会”,六月六的“王爷会”(又叫“镇江会”),更是热门非凡。每次祭祀活动,船帮都要延请戏班演出大戏,少则十来天,多则月余,盛况空前,轰动沱江。

王爷庙(图片来自网络)

船帮在五凤溪盐帮、糖帮、米帮、铁帮、屠宰帮等八大帮中最有实力,船多人众,船只最多达一百二十余艏,船工近千人。每当晨曦初露,装运的、卸货的、出港的,乘船赶路者,解缆起航者,南来北去热闹如初,千百年来一如既往。暮色初染,外出船只纷纷进港泊岸,巨商行贾贩夫走卒上岸归乡。“日受千夫拱揖,夜承万灯护照”这副王爷庙正大门上的对联,道出了五凤码头昔日的兴盛与繁荣。

五凤溪古镇(蓬州闲士 摄)

 “五凤溪,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五凤溪,一摇桨,要装成都半城糖”。自清代以来,川东的布匹、花生以及洋货,宜宾的水果、自贡的盐、内江的糖,川西的粮食、烟叶以及药材、桑麻等等,在五凤溪囤聚、转运,再由船工、脚力、挑夫运往成渝两地。抢滩途中的险,奋力血拼的难,足蹬手爬的苦,沿途逍遥的乐,在这南来北往穿行中,江湖豪情,儿女情长,一点一滴走进一方小镇。一时间五凤溪商贾云集,人头攒动。求财的、拜神的,讨要生活的,安家落户的,开店兴业的,置地经商的,将一方小镇演绎得热闹非凡。巴山的豪情、蜀水的婉约,不知不觉被带到这里,融入这方人的一日三餐。这里的山水,这里的青砖黛瓦,成为这座码头艰辛与荣光,苦难与幸福的见证。

五凤溪古镇(图片来自网络)


会馆
述说着码头人家的旷达与包容

 五凤溪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小镇,既有山的伟岸,又有水的柔情。县志记载, “石城寺山自黑风寺以下,山极屈曲,自北而南而东,周转四五十里,一路尖峰拔列,瘦削逼人,遥望之若冲宵之五凤,破空而出,其峰之尖且高者有五,前人名其溪曰五凤,殆由于此。”在古代,五凤溪土著居民仅占20%,湖广及其他省份的“异乡人”占80%。五凤溪成为移民的乐土,不仅因这里有“五山攒集,两水交汇”地利,还因这里是“山来水回,宝贵而财”的福地。在五条狭小街道里居住着来自楚、粤、闽、陕等地异乡人,他们用自己辛劳赚取的财富,在五条街的相对中心修建了他们各自的宫、庙、堂、馆。湖广人修建的禹王宫,陕西人修建的关圣宫,广东人修建的南华宫,江西人修建的万寿宫等。他们将“异乡当故乡”,把故土情结与精神寄托倾注于一方小镇,形成一镇不同庙,五湖共一街的景象。

南华宫(图片来自网络)

南华遗梦(作者供图)

码头的兴旺给各地客商带来无限商机,他们不失时机地修客栈、建商行,兴会馆。迎来送往,人流如织。据当地老人回忆,五凤溪最盛时有大小不同的客栈达三四十余家。最负盛名的有西园、同德和、五福楼。三家客栈各具特色,自成一统。西园地处繁华的金凤街,建筑考究,布局精巧。进出西园的都是一些社会名流、豪商巨贾或袍哥舵把子。同德和建于玉凤街,格局相当于普通客栈,接待社会贤达、过往客商或普罗大众。五福楼临崖而建,位于西去成都的通衢大道的半边街。五福楼是典型四合院木质建筑,天井、阁楼、回廊迂回曲折,烟枪、青楼、戏台一应俱全。穿行于这条街的大多是脚夫苦力,他们将码头上的货物用双肩挑往成都。每当夜幕降临,成天往返于近百里返回的脚夫苦力放下全身的疲惫,走进半边街,一碟小菜,二两黄酒在此感受人生。夜晚,五凤福灯红酒绿,人头攒动,歌舞升平,因此,有人将此戏称为“红灯馆”。整个码头尊卑有序,秩序井然。

五凤溪关圣宫(图片来自网络)

徽派风格的五凤溪关圣宫风火墙,被专家赞为川西古建筑风火墙的典型(蓬州闲士 摄)

 而依其志缘、地缘和血缘关系修建的会馆、四合大院和川西民居建筑,将五凤溪的悠闲与雅致、坚韧与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建于清康熙(1662-1722)年间的关圣宫,是“湖广”和陕西移民历经苦难,在五凤溪合建的会馆。这座会馆被西南交大的季富政教授称“会馆一奇”。“湖广”移民较于其他外乡人来到五凤,他们用辛劳建起了禹王宫。随之而来的陕西移民实力渐渐超过湖广人,并垄断了井盐和白糖的贸易。富裕后的陕西人四处选址建会馆,他们也看中了禹王宫仅有的空地,便与其商议,买下禹王宫周围的空地,进行规划、设计、修建将禹王宫纳为一体的关圣宫。建成后的关圣宫门楼、戏楼、正殿为共有,两地移民各用一边。大殿供俸各自的神灵:大禹王和关圣帝。季教授说,这座会馆充分展现了码头人家的旷达与包容,展示了“五凤人”生意场是对手,生活中是朋友的博大胸怀。

五凤溪古镇关圣宫(蓬州闲士 摄)



习俗
抹不掉的江湖豪情与儿女情长

民俗家陈世松先生说“五凤溪是清代移民在四川的一方乐土……移民的性格与码头的文化同时在五凤溪汇聚。”这种性格,这种文化,是在码头的繁荣和时间的浸润中催生的,并形成独具的特色和传统习俗以及行规帮矩的码头文明史。

沱江号子参加第五届国际非遗节(作者供图)

沱江号子专家李德富老师深有感慨地说,沱江船工心中的号子,五凤码头留下的乡风遗韵,无不展现着沱江航运从蛮荒走向文明,从辉煌走向豪迈,是研究一个地方社会变革的活化石。你看看,出港时的礼让有节,秩序井然;靠岸时的张弛有度,忙而不乱。你听听,号子声中的豪气,唱词中的诙谐。

沱江滩多路又险,最恶要数三皇滩,

走马滩我都不怕,只怕灶火钻qia qia。

马尿滩险是门槛,上水纤藤容易断。

峡马纤路不好走,水浅要数清溪口。

几句白话随风散,我说白话来拉纤。

虽然,他们闲暇时也会张口粗话连篇,大碗喝酒,但背纤抢滩时,却是配合默契,步调一致。正是这种豪情,他们为五凤溪铸就了“粗犷而不蛮横,豪放而不莽撞”的性格;正是这种柔情,他们不失一方懂得感恩、乐于奉献、善于生活的五凤人。

妹儿说过的那些话,哥子们拉船脚杆粑(pa)。

三五月的远航,他们将心中的思念与牵挂用号子吼出来:

你双脚跪在石板上,

手拿棒棒捶衣裳,

清水洗,米汤浆,

哥子们穿到好张扬。

这份牵挂和乡愁经过千百年传承,已成为五凤人的一部分,深埋心底,透彻骨髓。

有一群近百人的大妈,活跃在金堂县城,这个群叫 “乡音艺术团”,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五凤”。她们中最大的年过古稀,最小的也近半百。

这群大妈生于五凤,长于五凤;她们之间或邻里,或同学,或亲缘。长大后因为爱情,因为工作,因为追求……她们离开了五凤,天各一方。几十年后,她们又因为“五凤情缘”相聚一起,或家长理短,或追记童年,或偶然相遇……相聚水城,学舞蹈、跳锅庄、演节目,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弘扬文化,传承文明。她们拉家常情深意浓,叙乡愁滔滔不绝。她们说,这是抹不掉的五凤情缘,这是丢不掉的故土根脉。

五凤大妈表演(作者供图)

 “富饶美丽成都府,五风溪头一明珠”。 五凤溪作为蜀中重要的水陆码头,舟楫的咿呀声已被机器的轰鸣声取代,滚滚的车流沿着远古的脚步驶来,踏着时代的步伐,宛如龙泉山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在“东进”的号角中,一个“以古镇为核,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基,以富民为本”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哲学小镇、中国特色小镇,伴随滚滚的沱江水奔向大海,奔向明天,奔向未来。

轻舟荡漾五凤溪(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刁觉民,成都市历史学会会员,金堂文史委特邀研究员,金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定领导小组成员,《天府边城·五凤溪》执行主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刁觉民

配图:方志四川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