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学者谭继和:让文化成为古镇古村落发展的内生动力
巴蜀文化学者谭继和(新华网 张维 摄,图片来源:2018年12月3日新华网)
近日,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巴蜀文化学者谭继和在四川最美古镇古村落创新发展论坛期间谈到,文化,仿佛游离在空气中的分子,每一次呼吸它都存在,却不易察觉出来。只有将其外化,才能体会其价值所在。古镇古村落应该成为文化外化的载体,让文化成为古镇古村落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8年12月6日—7日,四川最美古镇古村落创新发展论坛在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举办(四川来源:成都日报)
山水:古镇古村落是散落在巴山蜀水间的璀璨明珠
“三九大”是省委书记彭清华推介四川时给出的关键词,也是四川给国际友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早在初唐时期,诗人王勃就用“悠游之天府,宇宙之绝观”来形容巴山蜀水的巧夺天工。“古镇古村落是散落在山川之中的璀璨明珠,凝聚着巴山蜀水的独特魅力。”越是到近代,巴蜀文化中的和谐生态之美越是集中体现在古镇古村落之间。
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雪山下的古镇风貌(甘孜州宣传部供图)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成都过去也是坐落在山水之中,没有高楼没有大道,每家每户都是一幅画,而这样的美如今只存在于古镇古村落。乡村里的所有美是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是自由而鲜活的,不似城市里的建筑,机械呆板,缺少温度
成都大邑新场古镇(图片来自网络)
无论是广汉三星堆这样的历史古迹,还是蒲江明月村这样的文创新村,每一处历史遗留下的印记都是一段巴蜀文脉的留香。山水相依的自然环境、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多数古镇古村落与生俱来的天赋。去黄龙溪和柳江镇,会感叹大自然的美好;跟随青莲镇、李庄镇的脚步,可以触及从古至今的文化脉络。
绵阳江油青莲镇(图片来自网络)
成都闲适安逸的生活状态,可以用“仙市人居”来形容。从城市过渡到小镇乡村,古镇古村落的人居环境是由“仙乡人居”“仙市人居”两部分构成。农耕时期的人居文化是林盘文化,“小桥流水、竹林茅屋”是川西林盘最显著的特点,也是“仙乡人居”的典范。现在是工业文明时期,大家住在城市里,不需要耕作,林盘文化存在的价值让这种‘仙乡人居’‘仙市人居’的理念得以传承,同时也承载着农业文明、乡村文化的智慧。
都江堰城郊“治水公园”(图片来自网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乡俗。古代“农商一起、耕织一体”的生产方式和巴蜀浓厚的文化氛围,孕育出“耕读传家”的乡风传统。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如今,祠堂、会馆、私塾、乡场……这些保留在古镇古村落的历史建筑,延续着四川的乡风乡俗。
成都龙泉驿区洛带古镇湖广会馆(图片来自网络)
逍遥自在、书香传统,是广为人知的巴蜀人生活态度。“好旅游”同样是四川人生活方式的一大特色。乡村旅游已成为今天古镇古村落的发展亮点,在过去的巴蜀文化中,旅游同样不可缺少。四川自古以来都有游江的传统,岷江、沱江、嘉陵江边历来有旅游的船舶,且古镇古村落多沿河畔而建。今天的乡村振兴,应该设法恢复大小江河游,既要留住乡村文脉,也要留住乡恋的寄托地、体验场。
宜宾南溪古镇(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越来越多的古镇古村落被发现,但如何打造,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发展规划,一定要文化先行。现阶段有一种病态的模式是先进行建筑设计,然后将当地文化搬进崭新的建筑里,这样的打造方式不值得推广,应该坚持文化先行,让文化贯穿工程规划的始终。古镇古村落是有生命的个体,文化是灵魂,特色是神韵,最大的特性是文化性。
泸州尧坝古镇(图片来自网络)
蓬安相如古城是我印象最深的古镇,他们将相如文化浸润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而不是生硬地嫁接到景区里。除此之外,宜宾南溪古镇、泸州尧坝古镇也做得不错。
蓬安古城(图片来自网络)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根据新华网报道《巴蜀文化学者谭继和:让文化成为古镇古村落发展的内生动力》(作者:张维)整理〕
来源:新华网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