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李庄古镇的前世今生

作者:梁 娜 来源:巴蜀文韵 发布时间:2018-08-21 11:46:00 浏览次数: 【字体:

宜宾李庄古镇,是一个文化和历史遗迹沉淀的古老的小镇,是一个诉说着抗战风云和沧桑的古老的小镇,是一个能折射中国文化、涵养着民族精神的古老的小镇……

 小镇幽静的早晨

李庄古镇位于宜宾东郊长江南岸,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距今已近1500年建镇史。千百年来这座平凡的小镇依长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观。

目前镇内有体现明清时期川南民俗的古街古巷四合院;有极具研究价值的禹王宫、天上宫、东岳庙等“九宫十八庙”;有被世界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称为“颇足傲于当世”的旋螺殿等建筑。

前世:千年古建诉说抗战岁月的包容

李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即为古僰人聚居地,一度曾是川南6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李庄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庙宇、殿堂建筑的特点。

 李庄古镇小巷两边均为木结构、青瓦顶的二层民居

李庄作为历史文化名镇,至今完整保存着十几条明清古街巷。这些街巷道路皆由条形或方形石板铺砌而成,两边一般留有一米宽的石阶。街巷的名称多根据其位置、特征或集中从事某一商贾活动而命名。

从高处放眼望去,李庄的房子近乎清一色青砖灰瓦,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沿街巷相连成片。小的四合院面积约150至200平方米;大的四合院面积由数百至数千平方米不等。四合院中的天井可以说是李庄四合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铺有条形青石板和良好的排水系统,主要功能是采光、休闲和洗晾衣物;有的还修有栽种花草的台圃。

 幽深的小巷里三俩游客走过

坐落在李庄古镇附近石牛山上的文昌宫闻名遐迩,主殿为亭阁式的木结构建筑,平面呈八方形,殿内结构精巧,运用力学神妙,八面均用斗拱承重,且皆由右侧旋转至顶,呈螺旋状,故名“旋螺殿”。此庙虽经400年风雨地震,仍屹立如初。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迁住李庄时,曾对文昌宫建筑进行了多次考察,赞誉它“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

 旋螺殿初名文昌宫

李庄镇西边的张家祠堂,占地近4000平方米。这座宗祠厅房的50扇窗门别具特色。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只仙鹤,50扇窗共百只仙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飞彩流云,谓“百鹤祥云”窗。

据李庄《张氏宗谱》记载,这座张家祠堂里的每扇窗门,雕刻工价都要14两纹银,相当于清朝一个正一品官员的一月俸银。梁思成先生在考察时也为这样精湛的建筑艺术而赞叹,曾将张家祠百鹤窗、文昌宫、禹王庙九龙碑并称为“李庄四绝”。

有容乃大:千年李庄植入文化基因

这个川南小镇不仅是西南第一古镇,而且还在抗战烽火岁月中铸就了一段佳话。抗战爆发后,以国立中央大学、西南联大、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为首的众多文教机关辗转撤退到重庆、成都、昆明。在昆明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社会学所和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也在酝酿搬迁。当时的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希望搬到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新修的商业街,街道也并不宽

同济大学向在川校友发电文寻求新校址。热心校友、宜宾中元造纸厂厂长钱子宁为母校四处托人、八方考察。

原本南溪县城是好去处。但当地士绅担心外来者抬高物价,败坏民风,以“小庙供不起大菩萨”婉拒。当时李庄是南溪县第三区区公所的驻地。时任国民党李庄区党部书记的乡绅罗南陔获知了这消息,立即约请代理区长张官周、镇长杨君惠及李庄的头面人物张访琴等到家中商议。

 静谧清闲的席子巷

乡绅们众说纷纭,多数人认为,支持国家是民族大义,但外来者的冲击不可小觑。虽然同济大学迁来会造成物价上涨,但同时也会提供一些就业机会。最重要的是接纳同济大学等文教机构能够给李庄的青少年创造前所未有的教育环境。这是李庄千载难逢的良机。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这十六字掷地有声,巨力千钧。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物资匮乏、生活艰辛岁月,李庄的一帮乡绅们却怀着民族大义,发出此声,如此的博大襟怀,让人心生敬意。

 李庄士绅罗南陔,是他牵头支持抗战,并向同济大学发出了著名的邀请电报:“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

1939年,自“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十六字电文发出起,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战时期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劳干等云集李庄达六年之久,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

1940年同济大学正式迁至李庄,当地人腾出寺庙、祠堂和大院,供同济师生上课办公,同济大学也终于结束了之前数年的漂泊状态,在这个小镇驻足六年之久,直到1946年才全部迁回上海。

 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对杰出的伉俪,在李庄度过了艰难而难忘的岁月,也在此创造了不朽的业绩。

东岳庙原本是供奉掌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东岳神像。在那个年代里,“神仙”被请出正殿,腾空大殿,搬走供物,支起课桌,手执教鞭的师长和莘莘学子高坐堂上,让佛经祝祷变成风声雨声读书声,真正体现了“师为重,神为轻”,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也正因这博大胸怀,李庄才会成为内涵丰厚的历史文化名镇吧!

今生:红色文化激活古镇

漫步老街,如今小镇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格局和风貌,抗战时期的历史遗迹也依稀可见。70多年前那段有关文化救赎的历史,如今大多能在东岳庙、张家祠等展馆中找到脉络,只不过有些故事已消失于风雨中,有些故事却烙印在了时光里。

 李庄古镇里大量原著居民依旧在此生产、生活,这才是李庄最吸引人的地方。

在当地的“李庄古镇书屋”,书店主人左照环的父亲是当年那段历史的亲历者。据他回忆,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李庄先后接纳了同济大学、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营造学社等文教机构,人口约三千的李庄接纳了上万外来人口。

“李庄和她接纳的这些外来者,其实是互相成就的。”左照环回忆,当年,李庄人为了迎接这些大学者和大学生,将几所庙宇、祠堂腾出来供他们居住、教学。而李庄人也在这样的碰撞中,完成了一场现代科学文化的洗礼。左照环的母亲就曾参观过大学和研究机构主办的展览,看到过甲骨文等稀世文物……

 李庄古镇特色产品

拥有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李庄镇,如今正依托独具特色的抗战文化记忆,全力打造宜宾特色文化展示区,谋划建设文创基地、博物馆以及相关配套休闲旅游设施等。

李庄镇镇长曾祥立介绍,李庄此前也曾规划过工业园区,建设大型钢厂的基地等,直到五六年前,共识才得以达成:李庄绝不能发展工业。“李庄的未来就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搞活经济”。这些年,在同济大学等机构的帮助下,李庄古镇对保护与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并引进了一批文创、康养项目。现在,李庄第三产业占比已经接近50%。

 李庄古镇美味小吃

在曾祥立眼里,古镇的抗战文化记忆不应仅仅被视作一种旅游资源。“对文化与历史的挖掘和保护也是一种使命。李庄留给世人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气节、精神,是普通民众面对国家兴亡时迸发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我所理解的‘李庄精神’。”曾祥立说。

来源: 巴蜀文韵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