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名镇名村】“中国彝家第一村”迤沙拉村:走好民族共富路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发布时间:2024-12-17 15:18:43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国彝家第一村”迤沙拉村

走好民族共富路

朱 力  王 璐

2024年12月16日,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委网信办、四川省广播电视局联合主办的2024年“时代光影百部川扬”媒体进基层、企业、高校宣传活动走进被称为“中国彝家第一村”的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了解其乡村振兴情况。

村口附近,一棵树龄超200岁的红椿树屹立于公路旁。从红椿树向对面眺望,一片红墙青瓦的彝族聚居群落映入眼帘,巍巍壮观,那就是迤沙拉村。

图片

从观景台观金沙江大峡谷(郑建超 摄)

汽车向村庄前行,途经金沙江大峡谷观景台。山峰海拔1800米左右,但见群山苍茫、巍峨,气势逼人,谷底江水如碧,金沙江静水流淌。金沙江大峡谷观景台建于2008年,观景台旁正在开发步道,供游人近观金沙江大峡谷。

图片

远眺迤沙拉村(郑建超 摄)

车行几分钟,来到迤沙拉村居民聚集区。迤沙拉村传统民居独具特色,青瓦红墙、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呈现出一派秦淮人家的民居风貌。石板制路面街道干净,路边各式鲜花盛开,阳光洒在大地,营造出祥和安逸的氛围。不少当地彝族居民开起了民宿,迎接远方来的客人。在古代,迤沙拉村也是茶马古道的一个驿站所在,茶马古道文化更为村子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色。

这里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姊妹节”,家家户户门插索玛花,兄弟姊妹相聚一堂,饮酒、唱歌、打跳,要热闹一天。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更是彝族的盛大节日,人们身着彝族服饰彻夜狂欢。迤沙拉村在妇女节、重阳节等节日和周末经常性开展群众性文娱活动,谈经古乐、打跳、民歌小调都是这些活动上的主要内容。

图片

彝族民俗节目表演(攀枝花市仁和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据悉,迤沙拉村有600多年历史,原是古南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驿站,因长期的多民族交往和融合,形成独具特色、蜚声中外的俚颇民俗文化。迤沙拉村占地面积约150公顷,总建筑面积67000平方米,居民604户2253人,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谈经古乐,也是中国名砚——苴却砚的矿石产地之一。该村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四川省最具保护价值的村落”“中国传统村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四川最美古村落”等称号。

此外,依托迤沙拉村独有的地理海拔高的优势,这里建成占地1700多平方米的“星空观测基地·川南天文台”。这是集科普、科研、住宿、餐饮、研学等为一体的星空观测基地,内有天文观测区、天象厅、多功能厅、太阳系天体主题民宿、星幕餐厅五大功能区,现有27台专业天文望远镜,已然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兼具科普、科研、住宿、餐饮、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天文台。

图片

星空观测基地·川南天文台(攀枝花市仁和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近年来,平地镇迤沙拉村多措并举走好民族团结进步共富路。该村坚持“粮菜轮作、种养结合”,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打造2400余亩粮菜轮作示范区、1000余亩观光休闲采摘农业,建成50亩蓝莓种植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攀枝花文旅IP,大力发展旅游度假、观光采摘、研学旅游、消夏避暑等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吸引游客90余万人次,旅游经营年收入超4000万元;坚持“跨村联建、文旅共富”,发挥金沙江大峡谷旅游度假区核心区作用,与大龙潭彝族乡拉鲊村建立共同协商、文旅互推、文艺共享机制,整合迤沙拉“古村落”、拉鲊“古渡口”优质旅游资源,一体开展旅游产品开发、线路设计,打造文旅创富共同体。

同时,该村申报一批民族非遗,深度挖掘迤沙拉历史文化遗产。此外,该村建设“俚颇共富”人才驿站,搭建“俚颇工坊”共富平台,结合迤沙拉文化特色,建设集俚颇彝秀、苴却砚、张家酒馆等工作坊为一体的共富集市,引导村民在姊妹节、火把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中发展地摊经济,实现“摊上共富”。2023年,全村集体经济纯收入88.7万元,较2021年增长195.6%,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万元,较2021年增长21.3%。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作者:朱 力 王 璐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