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乡村振兴】米易县高龙村村史馆‖袁征

作者:袁 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2-28 13:39:45 浏览次数: 【字体:

米易县高龙村村史馆

袁 征

龙年新春,一轮红日跳出高高的龙肘山。明媚的阳光,洒满安宁河畔的一个小山村。

葱茏青翠的树木,姹紫嫣红的花丛,洁净明亮的路面,错落有致的小楼,全如敷上了一层晶莹剔透的彩膜,充满诗情画意。不是公园,胜似公园。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这个小山村,便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白马镇高龙村。

米易县白马镇高龙村(米易县委统战部 供图,图源:四川统一战线)

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中,几个年头恐怕只能算作流光一闪。然而,对于白马镇高龙村来说,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可谓惊艳了时光,温润了岁月,格外值得称道。

高龙村坐落在米易县东北部,距县城约20公里。全村地域面积11.68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712户3511人。其中,彝族2944人,是攀枝花市最大的一个彝族移民安置新村。

米易县高龙彝家新寨牌坊(彭芳 摄)

高龙村的历史,与攀钢集团白马铁矿的开发密不可分。

1956年3月,地质部302物探队在四川省攀西地区发现磁异常带。

1960年3月,地质部302物探队会理队提交了《白马钒钛磁铁矿储量计算报告》。

1963年5月,经四川省储委审查,批准白马铁矿石储量为6.7亿吨。

1969年3月,106地质队提交《米易县白马钒钛磁铁矿区及及坪、田家村矿段地质勘探报告》。

1984年7月,四川省地矿局和四川省储委决定对白马矿区进行补充勘探。

1988年,专家们在整理地质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米易县白马钒钛磁铁矿区及及坪、田家村矿段勘探地质报告》。

1990年4月,经全国储委审查,批准106地质队探明的白马铁矿石储量。同时,批准白马钛铁矿中二氧化钛储量2528.96万吨、五氧化二钒储量225万吨。

2001年2月,经国土资源部划定,攀钢(集团)公司白马矿区面积为4.35平方公里。确定区内蕴藏具有钒高、铁低、粒度细、杂质少、易磨易选等优点的钒钛磁铁矿储量8.7亿吨,可采储量6.1亿吨。按设计1500万吨原矿/年规模计算,可开采50年以上,是我国待建矿山中储量最大、规模最大的矿山。

2003年12月,攀钢集团矿业公司白马铁矿正式开工建设。经过近10年的开采生产,矿区内形成了一块面积110公顷的工矿废弃地。

2012年,米易县按照“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的要求,将工矿废弃地复垦为高标准农田。同时,决定在缓坡地带规划建造具有全新风貌的村民住宅区,把高山上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搬迁下来。

2016年,米易县原白马镇白马村、田家村和原湾丘彝族乡万碾沟村的数百户人家几千口村民完成移民搬迁,组成了今天的高龙村。由此,高龙村成为攀枝花市最年轻的村庄。

米易县高龙村一隅(陶洪生 摄)

高龙村成立初期,由于干部群众来自不同山村,风俗习惯、人情世故、思想观念、发展思路等存在差异,一段时间班子凝聚力不强,全村融入度、团结性不足,矛盾纠纷频发。

2018年,高龙村党总支下决心“抓班子强队伍,抓制度强监管,抓管理强落实”,很快甩掉“软弱涣散”帽子,一跃成为攀枝花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和攀枝花三线建设干部学院基层治理示范现场教学点。

2021年4月,高龙村被评为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卫视录制播出了专题片《乡村善治 四川在探索——“传统+现代”治理模式 托起群众“安居”梦》。

2022年1月,高龙村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村。

米易县白马镇高龙村(米易县委统战部 供图,图源:四川长安网)

在移民搬迁前,高龙村的村民大都居住在高山上的简陋土坯房里。房前屋后又脏又乱,有碍观瞻。高龙村聚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从摒弃传统陋习、改变日常行为习惯、确保环境卫生入手,制定了涵盖遵纪守法、崇尚科学、诚实守信、文明卫生、反对迷信、去奢从俭等内容的符合村情民意的村规民约。在公布实施“一约”(村规民约)的同时,积极探索“三会”“五员”“七个好”,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米易县高龙村的“一约”“三会”“五员”“七个好”标示牌(米易县委统战部 供图,图源:四川统一战线)

村里提出了“家具摆好、衣被叠好、农具放好、柴草堆好、家禽关好、卫生搞好、环境建好”的标准,形成了“七要七不”顺口溜,引导村民保持房前屋后卫生,营造“绿树满村、红花满园”的宜居环境。每季度开展一次“最美家庭”“七个好”先进户评选。对符合标准的先进家庭进行红榜公示,对不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后进家庭进行黑榜曝光。不断引导村民转变生活观念,形成人人讲卫生、户户爱清洁的良好氛围,以优美环境成就新生活。

米易县高龙村“七个好”先进户(米易县委统战部 供图,图源:四川统一战线)

如今,绿水青山掩映的高龙村林木环绕,鲜花绽放,风景如画。一排排农家小院整齐划一,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水、电、气、网络全覆盖,文化广场、党建主题公园、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卫生室、图书室、村史馆、学校等基础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每到傍晚,村民们聚集在文化广场上,唱歌,跳舞,拉家常,感受幸福生活。

米易县高龙村一隅(周良富 摄)

高龙村通过推选老党员、乡贤、退休干部组成“三会”(党务村务财务事务监督会、邻里互助会、红白理事会),参与村级财务、党风政风民风等监管,协助规范管理红白喜事,协调邻里纠纷,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帮助村民形成“有事要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的集体意识。

通过推选“五员”(党风政风民风监督员、乡村及农房建设规划监督员、农业产业发展技术员、环境卫生保洁监督员、思想文化宣传员),发挥他们在协商议事、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作用。通过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引导,带动村民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治理格局。

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将群众诉求、社会参与和创新活力有机结合起来,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基层治理方式从单向管治向共建共治共享转变。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促进了稳定、和谐、发展,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实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回引培育优秀致富带头人、农技骨干3名,发展农民工党员6名,分5期培训干部人才200余人,大力培育善治理人才队伍。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打造村民教育室、理论宣讲室、文化活动室、健身活动室、科普宣传室,为村民开展理论学习、文化体育活动、科普知识宣传等提供场所以及相应的物品。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加强村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增进各民族群众的团结合作。

米易县高龙村民俗文化节(米易县委统战部 供图,图源:四川长安网)

尽管高龙村的建村历史不长,但是,村“两委”班子一致认为,只要是中国人,无论哪个民族,不管身处何方,都有眷恋故土之情。

2019年,高龙村建起了自己的村史馆。该馆外观大方,装修古朴,融彝汉风格于一体。门匾两边的雪白墙壁上书写着“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12个鲜红大字,展现出彝家新寨的特色。馆内共分6个单元,用一块块展板、一幅幅图片、一件件物品,记录本村历史发展沿革,讲述村民生活变迁过程,展现本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传承乡土优秀历史文化。

米易县高龙村村史馆(徐波 摄)

许多村民自发地把家里的老物件、老照片、民族服饰等拿出来捐给村史馆。这些实物和图片的背后,无不承载着一段难忘的故事,默默诉说着村民们战天斗地的往事和勤俭持家的家风。

米易县高龙村村史馆一隅(范克非 摄)

高龙村村史馆既是时代变迁、本村演变过程的见证,又是后生们了解村史、寻根溯源的场所。它以独有的方式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着教化育人作用,成为村民心中的“文化祠堂”。村民们通过村史馆收藏展示的历史文化物件,了解了村情村貌,知道自己所在的村子从哪里来、经哪里过、到哪里去,极大增强了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自豪感,激发了奋进的力量。

走进高龙村村史馆,一眼可见由村“两委”牵头编制、用彝汉两种文字书写的《高龙村“七要七不要”》《高龙村村规民约》《高龙村“七个好”评比奖惩规定》等规章制度。一面显眼的“榜样墙”上,悬挂着若干个“最美家庭”的大幅照片。

在移民搬迁时,一些村民对高山上的家园依依不舍,总觉得老房子没有了,乡愁的念想就失去了。如今,村史馆把村民们昔日家园的“根”移下高山,留在身边,为村民们怀旧和找寻“失落的故乡”提供了精神慰藉。搬进新居的村民走进村史馆,觉得“消失”了的家园还在眼前。

米易县高龙村部分村民在心中的“文化祠堂”前合影(米易县白马镇人民政府 供图)

2021年8月18日,高龙村召开村史馆提档升级打造部署会。会议要求,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村寨特色文化,对照“八个一”创建标准,完善提档升级打造方案,扎实开展“十二进”活动,按照标准化、多样化、特色化要求,使村史馆兼具现场教学功能,努力把村史馆建成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

2022年3月29日,高龙村在攀枝花市首家挂牌设立史志阅览,为村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史志阅览环境,方便他们学习史志知识,丰富文化生活。米易县委党史研究室(米易县地方志编纂中心)向该室赠送了《中国共产党米易历史》《米易县志》《米易年鉴》《中国共产党米易执政实录》《米易雅韵》等80余册米易史志地情书籍。

2022年3月29日,米易县高龙村设立攀枝花市首家史志阅览室(米易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供图)

2023年1月5日,高龙村开展了“村史馆里讲党史”活动。老党员耐心细致地向村民、中小学生讲党史、村史,运用实物、图片、文字等表达形式,反映高龙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百年党史的壮阔宏伟与本村的发展变迁融合起来,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潜移默化地激发村民们的爱党爱国热情,增强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自觉性。

米易县高龙村老党员在村史馆里讲党史(米易县白马镇人民政府 供图,图源:米易县人民政府网)

在高龙村,村史馆不大,作用却不小。它既是凝聚村民人心的一条纽带,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带动产业发展的一个载体。移民搬迁前,村民们居住在远离城镇的高山上,靠种植土豆、玉米和烤烟维持生活,人均收入很低。搬迁到新居后,高龙村发挥村史馆、史志阅览室、文化广场、党建主题公园、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激励作用,引导村民发展晚熟芒果700亩和早市蔬菜1325亩,实现产业转型。与邻近重点企业联手合作,让许多村民“放下锄头进企业,打工就在家门口”。依托美丽的彝家新寨,结合攀枝花市打造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发展思路,探索“农业+康养+旅游”模式,以自然环境、农业升级为支撑,以特色文化为核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丰富农耕体验、休闲观光、美食品尝、康养民宿、教育培训等产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移民新村,实现村民富裕富足,助力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从2016年的0元突破到2022年的82300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8734元增长到2022年的26680元。

2023年6月15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左二)一行在米易县高龙村村史馆调研(图源:四川省情网)

美丽广袤的巴蜀大地,在本源上都是乡土性的。米易县高龙村村史馆作为一个留住乡土记忆、激发奋进动能的文化活动平台,有助于村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把民主文明和谐之风根植于心田,让好村风、好民风、好家风、好传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写于2024年2月11日

参考资料:

1.《米易县地方志编纂中心多措并举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情网,2023年12月5日.

2.《攀枝花米易县白马镇高龙村创新“1357”市域治理模式 铸就和谐美丽新乡村》,四川长安网,2023年4月27日.

3.《建好用好村史馆(学苑论衡)》,人民网,2023年4月24日.

4.《村史馆里讲党史 汲取力量再前行》,米易县白马镇人民政府,2023年1月6日.

5.《村史馆留住乡愁,凝聚振兴力量》,中国经济网,2022年12月15日.

6.《米易县探秘攀枝花市最大的移民新村》,人才攀枝花,2022年10月9日.

7.《米易县白马镇高龙村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攀枝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2年8月23日.

8.《一起见证!老工矿的重生之路》,四川自然资源,2022年4月20日.

9.罗小惠、刘小瑜、程桂英,《全市首家“史志阅览室”在米易设立》,人民融媒体,2022年4月5日.

10.《四川省米易县白马铁矿》,地海探心,2022年3月7日.

11.《白马镇召开高龙村村史馆民创示范点位升级打造安排部署会》,米易县白马镇人民政府,2021年8月20日.

12.米易县委统战部,《米易县白马镇“四举措”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四川统一战线,2021年8月17日.

13.王代强,《两村合一新班子威信不够人心不齐,米易县这个新村如何摆脱治理困境》,川观新闻,2019年11月7日.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袁 征(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阆中,现居成都。退休前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