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传统村落】屈氏庄园川南民俗地域文化特色性研究‖朱育军

作者:朱育军 来源:民俗泸州 发布时间:2024-02-22 14:22:06 浏览次数: 【字体:

屈氏庄园

川南民俗地域文化特色性研究

朱育军

四川泸县,中国“龙文化之乡”,也是中国“龙桥之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历来为“川南重镇”,素有“川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屈氏庄园位于泸县方洞镇(彩龙故里、庄园之乡)——石牌坊村(该村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生产型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始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809-1845),由清州知事屈应选选址建造。民国初期(1912年—1916年),由他的孙子屈恒升进行扩建。经过几代人的营造,修建好的庄园占地30亩,现存部分占地12亩,碉楼4座,内外围墙3层,庄园内有大小花厅、天井48个,房间180间,庄园基本完善成现在的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屈氏庄园作为粮站使用。20世纪70年代初,因其继大邑刘文彩“收租院”之后成为四川第二个阶级教育展览馆而名扬巴蜀,被誉为“川南民间建筑精粹”,亲历了川南百年民俗变迁。经过后期维护,再现了屈氏家族生活原貌场景,体现屈氏家族传承、个人品性等文化特色。屈氏庄园好似一座民间故宫,是四川省第二大民居建筑,二百多年的历史让这座庄园充满神秘色彩。

2018年1月建成屈氏庄园博物馆,展陈面积约7000平方米,对外免费开放。屈氏庄园是川南典型的民居建筑,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及家国文化,更有红色文化——中国人民解放军剿匪战斗遗迹,独具地方特色。依托全国传统村落石牌坊村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氏庄园和泸县丰富的民俗文化,以展示庄园民居建筑文化、地方民俗文化和屈氏庄园发展历史为基础,是川南庄园建筑的代表。在屈氏庄园不仅可以参观庄园文化,还能通过博物馆内展陈了解雨坛彩龙的制作、演出历史,亲身体验舞龙的乐趣,感受非遗魅力。庄园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恢弘壮观。屈氏庄园博物馆通过历史风云变化向您讲述了屈氏家族历史,民俗文化体验让您参与到传承发扬传统历史文化中……

屈氏庄园是我国民间建筑高墙文化在川南地区的典型代表,是四川省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建筑群之一,是泸县一带数十座庄园的典型代表。庄园经历的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到中华民国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多个时期,曲折的历程,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变迁,是历史变化的一座标本,也是地方特色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是中华民族社会的一个缩影,值得关注和研究。屈氏庄园作为川南地区庄园文化的典型实例,是文化景观中人类有意设计的景观类型,体现了清代和近代农业地主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价值。从文化景观的分类看,民居建筑是人类有意设计和创造的景观类型,其蕴涵着丰富的民间建造智慧和深厚的人文价值,体现了清代和近代农业地主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历史上,四川各地建造了为数不少的庄园,且其规模一般较为宏大,具有用地阔绰、功能齐全、分区明确、结构构造合理、装饰装修精细等特点。屈氏庄园作为四川庄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与其他庄园的共性,也有其独特性,是典型的川南民居建筑的重要载体,体现庄园建设的历程,见证封建、半封建制度下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地方家族文化。

屈氏家族为方洞镇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家族庞大,人口众多,为便于生活修建了大量庄园,每一个庄园为一个家族分支居住生活使用,为我国典型传统家族式生活方式。屈氏家族在屈恒升时代已经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同时也达到了顶峰。屈家可谓盛极一时。

一、川南民俗地域文化特色明显

(一)近代川南农村的一个侧影

屈氏庄园是一个时代和历史的见证,体现了近代社会上层在四川生活的形式和风貌。屈氏家族从清代道光年间至1916年,历经几代人的营造,建成占地30余亩的屈氏庄园。庄园及庄园遗存的实物和文献资料,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集中反映了近代泸县(泸州)的社会经济状况、社会发展和变迁,是近代中国农村的一个侧影,是屈氏家族物化了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近代史学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为认识和研究四川近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建筑民俗提供了重要的解析场所。屈氏庄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伦理思想。庄园共一房间180间,它的布局凸显了清末民初四川地区的尊卑之礼、长幼之序、男女之别、内外之分等宗法伦理思想,为研究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提供了生动的实物资料。

(二)体现了浓郁地域文化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由于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北方经济逐渐南移,中原文化开始注入南方,长江流域文化在吸收北方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文化,屈氏庄园正是这种文化在建筑上的体现,建筑群南北兼融、中西结合,形成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它是中国多元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构成了传统民居文化的繁华。

(三)典型风水理论的具体实践

屈氏庄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理论。考虑宅基和人的位置关系,庄园坐西南向东北,后靠五仙山,侧依濑溪河,整体布局似一艘大船,后花园花山如船尾,前花园为船头,石牌坊如巨帆,寓意“一帆风顺”。屈氏家族当年选择在此地安居,是期望通过住宅与地形地物的某种暗合,获得通达顺利的运道。庄园内处处体现一种天井文化,按照风水理论来说,天井有拔风聚气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则可以用来排水、采光、通风。又有风水理论中拔风聚气之功效。同时,天井还被当做隔断独立存在,既扩大了房屋的距离,而且还有防御的功能,这样的建筑手法在全国并不多见。庄园体现的风水理论对研究泸县(泸州)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魅力

庄园内,道光年间修建的中心建筑群采取中轴线对称方式布局,内戏楼将西式的廊房和中式戏台组合,构成的整体轮廓舒展柔和而不失庄严;白墙、青砖、黛瓦,色调清新而淡雅;画栋雕梁、飞檐斗角,尽显巴蜀之地的婉约美和内敛气质。整个建筑群内设有大小花厅、天井48个,以装修精致的中堂为主,布局左右花厅、寝室、帐房、书房、厢房,室内外空间和谐优美,不能不感叹庄园主人在空间处理上的独具匠心。庄园内各个部分以天井作隔断可独立存在,既扩大了房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防御功能,这种将防御功能艺术化的建筑手法,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屈氏庄园注重建筑装饰。特别是砖雕、木雕、石雕、泥塑、绘画和石刻题记上,丰富而不华丽,精美而不繁琐,表达了主人的美好愿望。内戏楼廊房上的浮雕运用了西画的焦点透视技法,立体细腻、技法娴熟,极富生活情趣;窗为弧形顶或尖顶,有中欧简练、大方的特点。庄园的内装修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人在尊崇自然美的同时,也不曾忽略对自家宅院的精心营作与美化,尤其是砖、石、木的三雕工艺,处处体现出劳动人民别具一格的神思与匠心,为后人的建筑装修提供了大量的实物素材。而在这座城堡建筑中,内戏楼犹如一缕异域来风,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构成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与西欧建筑的和谐美。

(五)科学性展现劳动者的智慧

庄园外观以第一层高8米的石围墙形成封闭空间;第二层高8米的火砖围墙四角修建高达22米的北极楼、东平楼、南极楼、西平楼四座碉楼。庄园的空间组织建筑造型、建筑装饰都保留了历史的真实性。园内设有戏台、佛堂、金银库、凤凰井、前花园、内花园、后花园、水池、凉亭、钓鱼台、网球场、跑马场、花山族墓等。屈氏庄园具有南北兼融、中西合璧的恢弘气势,展现了多元化的中国建筑文化特色。它是我省现存较为典型的高墙碉楼民居,包含着民族文化蓬勃生命力的鲜活。

屈氏庄园的建筑体现了近代四川的科学技术水平。据庄园碑刻记载:庄园是因盗匪四起而筑雕自卫。其外围封闭,墙体监固厚实,雕楼高大,防卫设备齐全,无处不贯穿着一种防御的理念,表现了传统民居的内向性。建筑为砖木结构,经100余年风吹雨打甚至炮击而屹立不倒。它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本身在就地取材的基础上和当地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展示了我国工匠的建筑技术水平和智慧,是我国近代军事学、结构力学、物理学、几何学、材料学、建筑学发展的实物例证,为今天的建筑提供了发展与创作的资源。

在中国民居史上,屈氏庄园仅是沧海一栗,但它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给人们展示了一幅独特的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画卷,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它不仅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一块基石。庄园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住宅相结合,对研究民俗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具有乡村深度游开发前景

屈氏庄园是川南一处具有中国南北民居风格、同时又兼备中欧风韵的民居群,对研究中国民间建筑、民间艺术、民间民俗、地方历史和当时历史时期的变迁诸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在1981年对泸县原喻寺区的地主庄园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共有48座地主庄园,多半都是屈氏家族建造。整个村落是以屈氏家族为核心,经过清至民国几代人修建起来的庄园群组。2014年6月6日,泸县方洞镇屈氏庄园被列入首批全国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2014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11级建筑学的暑期测绘实习选址为屈氏庄园。2018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活动启动仪式在屈氏庄园博物馆举行。

民俗文化源于生活、源于基层,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如今,不仅“国保”屈氏庄园成了远近闻名的景点,方洞镇的国家级非遗雨坛彩龙,也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未来将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到屈氏庄园,或者把旅游目的地扩大到整个方洞镇,使之成为当地的一块文化招牌,是其努力的方向。

1.打造民居博览馆。以展示近百年的泸县民居建筑历史、文化、工艺、美学、艺术、雕刻、绘画及中西方建筑文化融合、交流、创新等都具有历史价值、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生态人居价值。

2.宣传形式多样。在博物馆后花园体验舞龙。而每逢游客高峰的节假日,还可以组织彩龙表演,让屈氏庄园之行更有吸引力。还可开辟“村情村史”陈列室;拍摄一部反映屈氏庄园的历史短剧、打造一首主题歌曲在园内显眼的位置播放。不仅可以参观庄园文化,还能通过高科技展陈,借助形式新颖的现代网络,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3.传承红色文化。忆五十年代征粮剿匪战斗、缅怀先烈,进一步建设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民居博览馆重要内容展示。

4.弘扬民俗文化。以雨坛祈雨活动的农耕文明,二月二龙抬头风俗、雨坛彩龙及舞龙文化,助推吉祥文化与时俱进。同时,对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姓氏文化、婚姻文化、家族文化等进行大力传承。

5.倡导乡贤文化。以屈氏庄园为载体,展示泸县乡绅、社会名流、贤达以举族、举家之财力经几代人前赴后继完成居家建设的人文精神和对乡党、社会影响力,为研究乡贤文化、新乡贤佐证。

民俗文化活动不仅需要保护传承,更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不断了解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艺术,将民俗文化不断发扬和壮大。如何在屈氏庄园博物馆里感受文化味,感受中华文明,追寻文化记忆。可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方式抒发对博物馆厚重历史文化的认知和感悟。让观众在互动体验中了解历史,让历史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培塑新时代下人们的精神文化家园。

保护传统村落,形势紧迫。因此,乡愁记忆中的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这一课题值得思考。如何统筹好文物保护与村落发展的关系,立足文物保护利用,促进传统村落协调发展。同时,在保护文物建筑的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促进发展适宜产业,把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和可持续保护。

随着《国家宝藏》《赢在博物馆》等文博类节目的走红,博物馆成为被公众热捧的“网红”。屈氏庄园博物馆展览内容应紧紧抓住庄园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庄园文化为核心,讲好屈氏庄园背后的故事,激发大家对庄园文化的热爱和保护。将屈氏庄园打造成一个集收藏、研究、展示、文化旅游体验为一体的川南民俗文化旅游胜地。把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文旅产业升级,重建精神文化家园。

来源:民俗泸州

作者:朱育军(1962年6月生,祖籍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泸州民俗研究会会员。曾有多篇作品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被选入多种文集。曾多次获文学奖、征文奖、编辑奖)

来源: 民俗泸州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