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这一方美丽的“净土”‖罗学娅
这一方美丽的“净土”
罗学娅
夏日的骄阳就是这样张扬,每天早早地就放射出灼热刺眼的光芒,把大地照得生机盎然,蓬勃旺盛。今天,它终于打了个盹,让一场不大不小的雨洒向大地,送来了久违的清凉。朋友邀约,趁着凉爽,去隆昌市石燕桥镇净土村,来一次健康旅游。
我连忙去找许久未穿的雨靴,准备跋涉泥泞的山路。朋友笑话我:“不至于吧,我们是去AAA景区呢。”
真的吗?我好几年没去净土村,变化如此巨大?几年前,那可是个“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省级贫困村,山坡就占了全村耕地面积的80%,能种粮食作物的田土本来就少得可怜,还十年九旱,常常是干干净净地颗粒无收,所以才叫“净土村”。
在我的印象里,净土村除了贫困人口多,就是留守儿童多。我在红十字会工作,不是去送温暖,就是去发放助学金。汽车在崎岖的“水泥”(雨天水凼凼,晴天泥土扬)路上爬行,顶多能到半山腰,然后,就得翻山越岭,大山植被葱茏,杂草丛生,步步艰难。
今天果然不一样,还没体会到汽车爬山的颠簸,朋友就说到净土村的最高峰——尖山子之巅了。就在打开车门的那一刹那,我脑海里的净土村印象被彻底颠覆:站上雄伟的观景台,视野开阔,重庆荣昌的安富街道、隆昌城区的高楼大厦、泸县雨坛镇的市井风貌尽收眼底。俯瞰山下,一条条洁净的水泥路盘绕整个山村,连接着一个个独具川南特色的农家院落,万亩油茶林、土陶博物馆、大佛坎景区……在朦胧的薄雾中,在绿植的掩映下,若隐若现,胜似仙境。
身后,是耀眼的景点标识——星空部落露营基地,一顶顶洁白的帐篷,就像一朵朵盛开在云端的大茶花,与对面别具一格的陶然茶居民宿相互映衬,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带着家人朋友前来,而且很多游客来了就不想走,要小住几日,尽享“揽星河入怀,拥山野而眠”的惬意。
“靠山吃山”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净土村就是靠着85%的森林覆盖率优势,创省级林业园区,做大做强山上油茶和山下玻陶两大支柱产业,让农旅融合提速飞奔。
2019年,净土村获得“国家级森林乡村”,原始森林般的尖山子成了森林公园,70%的村民投身到了旅游产业,连中央电视台都来作了《净土村的旅游扶贫路》专题报道,整整播报了半个小时。
惊喜之际,突闻到一股中药汤的芳香,原来是烧烤小吃区的老板,还不到饭点,就早早搬来一大缸清热解暑茶。我连忙盛上一杯,喝一口,微苦中略带淡淡的薄荷清香,好熟悉的味道!这味道唤醒了我的记忆——
在夏天,只要到了净土村,无论走到谁家,都有一大壶这样的解暑茶,煎茶的草药,是山上野生的;盛茶的壶、喝茶的杯,是当地龙坡窑烧制的,盛的茶24小时不馊。烧窑制陶的工场,夏季的每一天,都有一大钵这样的清热解暑汤,那可是高温作业员工们必不可少的防暑降温饮料。
救护车来了,我以为有游客病了,朋友却告知:是中医院的医师们来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原来,这个景区中草药资源丰富,还有上万亩油茶林下的中药种植,成了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示范基地。
我饶有兴趣地去看中医师教大家辨识中草药,今天摆出的十多种,基本上都是这大山里野生的或茶林里种植的,哪几种用作现在的清凉解暑茶,哪几种可做呼吸道疾病预防大锅汤,还有洗脚包和香囊的配伍,游客们仔细听、认真记,有的还拍照记录。
舒缓的音乐响起,市中医院的两位护士,带领游客们做起了八段锦。游客们在这个被誉为“天然氧吧”的山顶,跟着她们专注练习,养心又养身,真可谓高品质的享受啊。
太阳出来了,我们开始下山,沿途,香樟、杉木、桢楠等珍贵树木吐露芬芳,成片的麻竹、绿竹送来清凉,好几个游客在丛林中寻寻觅觅,应该是在采摘刚刚认识的草药吧。
近万亩油茶树绿意正浓,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油茶初果上,油茶果闪闪亮亮,就像一颗颗眨着眼睛的小星星。
游客拍摄油茶花(图片来源:内江日报)
林下,果然是“中药材种植基地”,沿途的标识标牌就有好几十块,标着不同的中药名称、属性和功效。
其实,这油茶树全身都是药,其根、叶、果以及果皮,茶油都可入药,可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止痛止痒……用途广泛。
我们就这样在茶林彩色步道上,走走看看,一路药香拂面,感觉每一次呼吸都沁人心脾,让人神清气爽。
山下,同样景色迷人,清澈的渔箭河,贯穿村域全境,沿河而上的“隆窑遗产博物馆”,顺河而建的三线建设红色教育基地(二号信箱旧址打造),都是颇具特色的打卡地。
隆窑遗产博物馆(图片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已到饭点,朋友领我们走进乐陶山庄,翻翻别致的菜单,哇,24个节气都有相应的药膳,老板给我们推荐了绿豆、荷叶系列的清凉套餐,价廉物美,味道巴适。
午餐后小憩,到中医药体验馆去泡泡脚,或体验一下推拿按摩、刮痧艾灸,是不错的选择。
体验土陶制作(图片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游客接待中心的文创产品也颇有新意,中草药香囊、抱枕,酸枣仁美肤水、茶油面膜、茶油口红,我一下子买了好几种产品。
夕阳西下,满载而归。切身感悟:今天的净土村,早已不是颗粒无收的“净土”,而是一片洁净、明净、纯净的生态致富之净土。这里,步步是风景。
END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学娅(泸州市作家协会、内江市作家协会会员)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