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镇名村】蜀北桑海——蓬安县新园乡
蜀北桑海——蓬安县新园乡
费尚全
01
建置沿革
1950年5月,建新民乡人民政府,取名新民乡,为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之意。
1950年11月,成立太平乡。
1951年12月,复建新民乡。
1958年10月,与会龙乡合并成立先锋公社。
1961年1月,复建新民人民公社。
1981年1月,撤销新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建立新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1年9月,因避重名,考虑到辖区建有油橄榄园、柑桔园和桑园,改为新园人民公社。
1983年6月,改公社管理委员会为新园乡人民政府。
1992年9月,整体并入龙蚕镇。
1994年9月,恢复新园乡。
2019年10月,蓬安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碧溪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新园乡管辖。
新园乡人民政府驻地:新园乡政通街1号
02
位置与资源
新园乡地处蓬安县西南部,东与河舒镇、杨家镇接壤,南与兴旺镇相邻,西与龙蚕镇毗连,北与利溪镇、河舒镇接壤,距蓬安县城18千米。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多以低山丘陵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主要河道有三级河河舒河、四级河辛家河。境内已探明瓦子坪、母家坝一带储有石油、天然气,吊井沟一带储有钾盐。
2021年,全乡有耕地面积41540亩(其中,水田16569亩,旱地24971亩),林地5784亩,森林覆盖率38%。全乡有5813户20674人,其中男11008人,女9666人,有劳动力10520人。
03
蜀北桑海
在蓬安县新园乡油坊坝村,有集桑树规模化种植、蚕桑综合加工、循环养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区——“蜀北桑海”。
蓬安万亩蚕桑基地——蜀北桑海
“蜀北桑海”位于新园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总投资2亿元,规划面积2万多亩,地跨新园、利溪、龙蚕等乡镇,核心区在新园油坊坝村。其中,桑柘农庄、桑叶饲料烘干厂房、桑叶饲料厂、桑叶茶厂、桑葚酒厂、蓬州锦绣等一系列与蚕桑产业相关的厂房、办公室、展览馆均已拔地而起。
“蜀北桑海”是蓬安县6个万亩级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可辐射周边乡镇蚕桑基地3万多亩,带动49个非贫困村、706户贫困户、2100多人增收致富,形成“以十里现代农业基地、带动百村产业发展”的格局。
04
风景名胜
五福桥位于三脚岩村口、秦家河上,长25米、宽5米、高4米。修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属全木质结构,青瓦亭面。桥梁做工精细,由18根粗约1米的圆木组成,桥面全为木板,两边有栏杆、坐板,可供路人纳凉、歇脚之用。整座桥保存得较为完整。
五福桥
05
名人乡贤
李源富(1941.6——1969.7),男,蓬安县新园乡人。1966年春,李源富参军到7821部队某连。196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9年7月15日下午,雨后初晴,简阳县前线公社农民罗某、张某,因山洪突发被围在河中心的沙洲。李源富同排长罗先华率领16名战友赶赴河边,组成两个抢险小组。一组刚下水即被洪峰卷入激流,疾泻而下。李见状高喊:“同志们,为人民立新功的时候到了!”立即带领二组扑进浪里,奋力向河心游去。两次下水,两次遇险,先后救出了两个农民,但他因体力不支,被洪水夺去了生命。
事后,7821部队在驻地召开大会,军队、地方的负责同志和工农群众、部队指战员1500余人出席大会,部队党委为李源富追记一等功,并发出向李源富同志学习的号召。
10月中旬,《四川日报》以“一切献给毛主席、一切献给人民——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战士李源富”为标题,用整版报道了李源富的成长历程和舍己救人的事迹,并发表长篇评论员文章,赞扬李源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李明富(1932.6——1952.10),又名李明福,男,蓬安县新园乡人,特等功臣、烈士。
1951年3月,李明富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5军45师134团1营3连任战士,入朝作战。9月,在武圣山阻击战中,以作战勇猛,荣立三等功一次。1952年2月,他夜入敌军阵地侦察,打死打伤敌官兵4人,缴获手枪2支,荣立二等功一次。同年10月14日下午,李所在部队参加上甘岭战役。20日拂晓,敌人一个团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李所在部队阵地猛扑,战斗异常惨烈,多次冲杀后,他所在连只剩下负伤的副连长、通讯员、卫生员和他4人,他被指定为代理排长。李明富当即表示:人在阵地在。战斗中,他紧抱机枪,猛烈扫射,子弹打完后,又猛掷手榴弹、手雷,消灭敌人。当剩下最后一颗手雷时,他奋不顾身,跃出战壕、冲入敌阵,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为增援部队击溃敌人赢得了时间。是役歼敌300余人。
嗣后,李明富所在部队根据他遗愿和表现,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授予他特等功臣、烈士称号。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费尚全(蓬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