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泸县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差异化调查报告
泸县农民工工资性收入
差异化调查报告
洪 林
泸县是四川劳务输出大县,常年转移就业农民工超40万人。其中,省内务工20.34万,占全县转移就业的49%,主要分布在县域内、县外市内和成都周边及宜宾、内江、自贡、乐山等地;省外务工21.89万人,占51%,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东、广西、重庆、浙江等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全县农民工年劳务收入超100亿元。为进一步了解泸县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优化就业结构,稳住农民工钱袋子,不断提升农民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依托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V3.0信息系统和微信问卷星小程序,采取线上调查与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于2023年7月3日起,通过全县已建成的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异地农民工党总支,广泛动员农民工参与线上调查,同时走进园区企业,走进返乡创业企业家和就地就近就业农民工,开展线下调研。截至8月15日,参与调查的农民工5420人,企业31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基本情况
数据分析显示,参与调查的5420人中,工资性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农民工849人,占16%,这部分农民工年龄普遍偏大,主要从事小区物业保安、保洁等工作,福利待遇相对较少,生活压力较大,是低收入群体;2000元以上3000元以内的1429人,占27%,这部分农民工年龄在35岁至45岁的居多,女性居多,主要在生活超市或门店里担任导购员、收银员或在餐厅从事服务员等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可兼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是中低收入群体;3000元以上5000元以内的1350人,占25%,这部分农民工掌握了一定技术,在服装类、机械类等加工制造企业流水线上的居多,除基本工资外,更多的靠工作时长或生产量增加收入,他们是中等收入群体;5000元以上的1792人,占32%,这部分农民工学历层次、技能水平和工作经验相对更高更丰富,他们在企业从事管理、研发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是农民工中的高收入群体。
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开展线上农民工工资收入差异化调查统计
二、工资性收入差异化原因分析
(一)学历差异导致工资性收入差异
走访调研县域内园区企业中了解到,企业现有员工中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94.4%。其中,初中以下学历的农民工占80.72%,这部分农民工除极个别担任了生产车间班组长外,都留在了流水线上,靠计件发放工资,手脚麻利点的,每月能挣4000元左右,愿加班的,领到手五六千元不成问题。也有按时上下班产量基本符合要求的,这类农民工每月工资性收入基本保持在3500元左右。
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专场就业招聘会,助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四川索斯特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葛良清说,在公司现有员工中,大专学历占3.62%,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1.99%,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产品研发和更新换代是必然的,这就需要更多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加入,这部分人才的待遇在公司是很可观的,有的月收入1万元左右。
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明星泸县玉蟾街道办盈升制衣厂法人代表杨忠萍介绍,她返乡创业就是为了回馈家乡父老,助力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制衣厂的员工90%以上都是高中以下学历和年龄偏大的农民工,他们外出务工已很难找到合适岗位,在家门口就业每月都能挣到三四千元,还是不错。当然,公司为了拓展市场,也招聘了几个大学本科生,开通直播带货业务,他们的工资收入就要高很多。
由此可见,学历差异是导致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差异化的关键因素。学历层次高,从事的岗位含金量就更高,他们在企业中更容易获得高薪职位,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工资待遇就更有保障。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的农民工,他们难以胜任企业中较为复杂或精密的工作,简单枯燥的流水线作业,带来的工资性收入自然不高。此外,学历层次高,情商相对较高,在具体的岗位上沟通交流和协调办公的能力更强,也有助于后续发展,尤其在大中型企业,更是如此。
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走访观宇玻璃,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明星黄云彬介绍企业生产及农民工工资情况
(二)技能水平导致工资性收入差异
据统计,参与调查的5420人中,有技能有证书的68人,占2%,这部分农民工工资性收入水平普遍较高,月收入保持在5000元以上,其中获得高技工证书的5人,占有技能有证书的8%,月收入都突破了7000元。他们的生活富足,在务工地买房买车,包括子女入学、就医等都没有问题。全国优秀农民工泸州沱江液压件有限公司高级焊工胡绍兵说,他在公司每月的保底工资接近5000元,加上带徒津贴、产能补助等,每月打到卡上的工资接近8000元。
全国优秀农民工泸州沱江液压件有限公司高级焊工胡绍兵指导工友识图纸
有技能无证书的1238人,占23%,这部分农民工的月工资性收入基本上处于3000—5000元之间,如果在公司生产车间担任了班组长的,平均工资会在此基础上增加800—1500元左右,也就是说这部分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最高可达3800—6500元,他们是农民工中的中偏上收入群体,同样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无技能无证书的4114人,占75%,这部分农民工更多的是从事流水线生产作业,工资性收入根据工作时长和生产量来确定,基本上保持在2500—3500元之间,也有从事物业公司小区保安、保洁或餐厅服务员、洗碗工或是生活超市、门店导购员、收银员的,他们的工资基本上都在3000元以下,甚至只有2000元左右,但维持基本生活没有问题。
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农民工再技能化钢筋工专班培训
数据分析显示,技能水平是导致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差异化的核心因素。农民工掌握了一技之长,拥有较高技能水平,能给企业带来更大产值,更适合企业的用工需求,就会受到企业青睐,从而拥有更多更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获得更多更优厚的工资报酬。反之,缺乏技能或是技能水平低下的农民工,面对企业严苛的要求,只能被动地从事一些简单机械的工作,而且劳动强度大,给企业带来的劳动附加值低,工资性收入也低。
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走访海罗玻璃厂了解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开展政策宣传
(三)行业不同导致工资性收入差异
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V3.0信息系统数据显示,泸县从事第一产业大类的农民工有5.9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14.02%;第二产业大类的有21.82万人,占51.65%,其中建筑类从业人员最多,超16万人;第三产业大类的有14.49万人,占34.33%,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小区物业及交通运输等领域。
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走进工地为农民工送清凉,了解农民工工资现状,宣传就业政策
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差异与他们从事的不同行业息息相关。从在线调查数据看,第一产业大类的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他们的工资性收入受季节性、周期性等自然因素影响,普遍不高。以果蔬种植为例,他们在培土、施肥、疏果、采摘等时段,劳动量密集,工资性收入高,其余时段对果蔬的看护管理,含金量不高,休息时间长,工资待遇就显得要低很多。这类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占38.84%,低收入群体相对较多;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基本上都是掌握了农科技术且负责项目管理的人员。
从事第二产业大类的农民工中,2500元以下低收入群体最少,仅占6.91%,月工资性收入超5000元的人数最多,占46.18%,尤其是含金量较高的机械加工制造和传统与新型相融合的建筑业,其中,采取项目制分包管理的建筑从业人员,工资更高,比如:钢筋工、模板工可达350元/天,砌筑工、抹灰工可达300元/天,工地上的项目经理甚至可达1.5—2万元/月。当然,这类人员的收入也是相对的,除自然因素影响施工导致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外,他们结束一个工程到重新入手一个项目,中间会有一个等待期,这个时间段是没有收入的,也就拉低了他们的平均收入水平。相比较而言,金融或IT行业的从业人员,他们的收入更高更稳定,也更体面。
从事第三产业大类的农民工中,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作时间、工作地点更灵活,除养老护理、母婴生活护理等工作外,企业对学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不高,只要肯接单,肯付出努力,在充分保障安全的情况下,他们的收入普遍更高。调查发现,新业态从业人员月工资性收入超过5000元的占63.7%。当然,在第三产业大类中,从事物业公司小区保安、保洁,或是生活超市、门店导购员、收银员以及餐厅服务员、洗碗工等工作的农民工收入并不高,这部分人员工作含金量不高,工作时间相对固定,他们的工资性收入基本上按小时工的方式计算,工资往往不稳定。
由此可见,行业不同是导致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差异化的重要因素。相对而言,从事第二产业大类的农民工工资性收入较高,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工资性收入最低。
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走访泸州山南电力物资供应有限公司,调研农民工工资现状
(四)区域不同导致工资性收入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省外就业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明显高于省内就业农民工。
其中,省外就业农民工月工资性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10.98万人,占全县省外务工21.89万人的50.18%,而省内就业的农民工月工资性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12.28万人,占全县省内转移就业20.34万人的60.38%,省内外就业工资性收入平均差异在1000—1500元之间。
究其原因,四川地处西部内陆地区,泸县是农业大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用工成本不高,导致省内就业、县域内就业农民工工资性收入不高。而省外尤其是东部长三角地区和南方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更合理,经济发展更强劲,就业岗位多元化,能满足不同层次农民工就业需求,也能提供更高薪资待遇。
省外的企业尤其是东部地区和南方的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大。但农民工在这些地区务工生活成本相对更高,这些企业为留住员工,稳生产,保效益,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免费返岗、免费培训、提供免费住房、工作餐以及提高农民工薪资待遇等,从而吸引了更多农民工外出务工。
总之,区域不同是导致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差异化的客观因素。
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走访四川福禄祥制衣厂,调研了解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
三、增加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建议
(一)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稳就业保增收
依托县域内、市域内优势资源,广泛动员农民工利用返乡契机或工余时间,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再技能化提升培训。深入园区企业、项目工地、人才市场开展调研,把新业态从业人员、家政服务、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市场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纳入培训范畴,制定培训大纲,编写培训教材,组织优秀讲师团队,“送培训”到村(社区)和园区企业或异地建筑工地,让农民工通过培训获得有选择更多就业岗位的机会。开展政府补贴性高技能人才培训,为企业组织“订单培训”,不断提升农民工适合新时代企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多渠道、多元化技能提升培训,让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力争获得职业技能证书,从而提升农民工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实现稳定就业,保障工资性收入稳中有增。
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走访四川立川晚装制衣厂,调研了解农民工工资现状
(二)发展县域内优势产业促就业稳增收
泸县是农业大县,将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结合,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办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农业发展综合体,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既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又能稳定农民工增收,从而提升农业附加值。泸县是国家医药高新产业新区,吸纳更多高新优势企业入驻现代医药产业园,吸引更多技术技能型农民工加盟企业,参与产品研发,促进市场营销,提升企业产能效益,实现农民工就业增收双赢与企业多赢的局面。依托页岩气开发,发展能源化工,在县域内页岩气丰富的区域,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建筑产业是泸县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建筑企业资质提档升级、设备更新换代,同时,组织建筑工人参加再技能化提升培训,促进农民工技术技能的提升,为高质量就业和稳定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走访四川泸州五斗粮酒业有限公司,调研农民工工资收入现状
(三)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扩就业促增收
泸县地处川渝滇黔结合部,成渝双城经济圈结合部,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建设排头兵。泸县现有农村劳动力超53万人,常年转移就业40余万人,有丰富的剩余劳动力资源。东部地区产业发达,企业管理成熟,但用工成本相对更高。随着县域内现代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更愿留在“家门口”就业,东部地区一度出现了“招工难”“用工难”现象。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通过县域内农民工网站、当家人微信群等渠道,大力宣传东部地区企业用工环境、用工条件和用工待遇等,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到东部地区企业务工,扩大泸县农民工外出转移就业规模,在促进农民工增收的同时,让他们在当地学技术、学管理,将来带着资金、带着企业营运管理经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走访四川省泸县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了解企业用工及农民工工资现状
〔调研团队成员:陈巧玲、陈晓琳、李雪亮、洪林、王哲、刘金、何勇(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李依玲(四川传媒学院传播与经管学院/实习)〕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执笔:洪 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