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天府之国的外交名片——都江堰

来源:又见都江堰 发布时间:2023-08-09 14:21:00 浏览次数: 【字体:

天府之国的外交名片

都江堰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是一场青春的盛会、团结的盛会、友谊的盛会。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名运动员,以及各国嘉宾共同感受成都活力与成都幸福,深度体验“安逸四川”。大运会期间,“天府之源”都江堰,作为四川重要名片之一,备受喜爱与关注。

摄影:折耳兔

大运好礼都江堰

2023年7月2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成都市金牛宾馆举行宴会,欢迎出席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在金牛宾馆天府楼大厅,习近平和彭丽媛同贵宾们一一亲切握手,互致问候并站在一幅名为《天府之源》的水墨画前合影留念。画中所绘景象正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8月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黄强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大运会组委会在成都金牛宾馆天府楼宴请出席成都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国际大体联贵宾。

在金牛宾馆天府楼的大厅内,巨幅都江堰水利工程山水画吸引了贵宾们的目光。黄强省长向贵宾们介绍到: “都江堰的修建创造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金牛宾馆天府楼作为成都“大国外交最前线”的历史文化长廊,从古蜀文明到烟火成都,再到公园城市。天府楼里的文艺作品都充分展示了“天府之国”的特色和魅力。

其中这幅名为《天府之源》的山水画作长6.4米,宽3.8米,悬挂在天府楼的大厅正门处,是最具四川文化代表的世界名片之一。

画家眼里的都江堰

姚叶红,现代著名山水画家,祖籍安徽巢湖人,1958年生于重庆。他十二岁开始习画,后拜入三峡画派大家岑学恭先生名下。一入四川,姚叶红便爱上这一方山水。多年来,他坚持研习中国山水画,并游历名山大川,把对美丽风光的热爱和对艺术无尽的追求,绘成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悬挂在金牛宾馆天府楼的大厅正门处的山水画作《天府之源》是在2019年由省文旅厅指导,省诗书画院组织,由姚叶红主稿,邀请施秉伟、周裕国两位画家一起创作,共同完成。画作向大家描绘了天府之源“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千年灌溉画卷。

姚叶红介绍此画时说到:都江堰是一座“三遗之城”,赋有自然文化意义,创作时考虑到用画描绘美,以及美的意义,成都元素非常重要,都江堰就是最重要的成都元素,天府之源都江堰,一直润泽成都平原,古代人民的智慧,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如此美景可入画。

多年来,画家姚叶红更是创作了许多关于都江堰的画作。

《天府之源》

《春洒都江堰》

《天府水韵》

《老街》

《西川胜景》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万千气象都江堰

千百年来,历史厚重,风光旖旎的都江堰,处处都能激发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不仅在古今文人墨客的笔下生花,更有成都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值得你用脚步好好丈量!

都江堰地处青藏高原与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从高空俯瞰,一座清晰的“台阶”向南北方向延伸,将其分为两个 迥然相异的世界。

图据:星球研究所

岷江汇聚由都江堰冲出山口并迎面撞上了玉垒山,于是江水只能被迫向南,从而造成了成都平原东旱西涝,于是,一场长达两千多年的治水运动就此展开……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总结前人的治水经验,又探查周围地貌和勘测岷江,最终将工程位置选在了岷江穿越山地与平原交界的一点,经宝瓶口流出的内江水,为成都平原提供了可靠水源,为了将水源的价值发挥极致,历朝历代的人们,又将内江一分为二,二分为四,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四条干渠在平原地带发散开来,建成了都江堰,也就打开了成都平原的“水龙头”,得益于充足的水源,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座分水堤坝,名为“金刚堤”,它将岷江分为近西一侧的外江和靠近玉垒山一侧的内江,堤坝的顶端名为“鱼嘴”,鱼嘴可以根据水流的流量,按固有比例实现分流,在丰水期,岷江径流量大,流经鱼嘴的江水,有六成的水量进入外江,四成进入内江,而枯水期则恰恰相反,这便是“四六分水”,可谓精巧绝妙。

鱼嘴还具有排沙的功能,以洪水期为例,大量的水流进入外江,同时也带走了大部分沙石,而进入内江的沙石,则需要工程的第二部分来处理,在金刚堤的末端,有一段名曰“飞沙堰”的低矮堰体,仅比河堤高出约2米,一般情况下,它属于内江堤岸的一部分,当洪水来临时,内江水位迅速抬升,高过堰体的水流,便会溢出至外江,与此同时,内江中的沙石,也会在河流弯道环流作用下,沿着堰体排泄出去,故而得名 “飞沙堰 。”

工程的第三部分,则是一道位于玉垒山山脊上的缺口,内江水经此缺口,流向广袤的成都平原,而且其细长如瓶颈,可像水龙头般控制进水量,人们赞其为“宝瓶口”。就这样,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外加其他辅助设施,便组成了这座宏伟的超级工程都江堰。

有了都江堰,旱涝频仍的成都平原,从此沃野无垠,正所谓“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如今,都江堰的灌区面积已从最初的80余万亩扩大到了 1130余万亩,承担着为成都、德阳、绵阳、眉山、乐山、资阳、遂宁等 7市40个县(市、区)2500万人提供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等其他综合用水的任务,被赞为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迹,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

摄影:何勃

来源:又见都江堰

来源: 又见都江堰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