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兴村】巴中市恩阳区:挖掉穷根七十载 栽上富根苗成片‖李梅
巴中市恩阳区
挖掉穷根七十载 栽上富根苗成片
李 梅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下八庙镇万寿村,放眼远眺,目光所及之处随处可见田面平整成方,渠系纵横相连;现代化农业大棚内,各式蔬果郁郁葱葱,惹人眼馋……“共产党政策好,我家种的芦笋一年采三季,现在不出去务工在家务农也能挣钱,收入还可以”,来自双胜的王大富自豪地说。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家家户户丰沛繁茂的田园,肇端于70多年前发生在恩阳大地上的一场变革。
万寿养生谷优质农田(图片来源:川观新闻)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接着在新解放区陆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1951年,川北行署召开川北区委第一次土改工作会议,会议制定《川北区关于土改实验意见》,对土改作出统一部署,第一期为实验土改区,规划了“六县一市四区”,巴中县恩阳区位列“四区”之一,当时的恩阳区包括恩阳、渔溪两个区。
1951年1月26日,一场改变恩阳农民命运的变革开始了。这是巴中县第一期土改,也称“实验土改”,整个工作进行了近70天,4月5日试点结束。工作队员以川北区工作团为主,由中共川北区委从川北区委、达县地委、巴中县委及其他县抽调2100余人组成15个组,分赴恩阳、麻石垭、石城、白庙、明扬、兴隆场、万安、酒店、渔溪、三河场、九镇、义兴、上八庙、三汇、司城等15个乡及青木乡部分村,正式开始土改试点工作。试点区成立工作团、乡建立工作队、村设立工作组,各级工作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实验土改分四步展开。
万寿村景色(图片来源:巴中新闻网)
准备阶段,训练土改干部,宣传政策,动员群众,开好各种会议(10天)。
集中火力对敌斗争,划分阶级,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和财产(20天左右)。
农民内部分配土地(10天左右)。
打扫战场,庆祝胜利,动员生产,巩固三把刀子,培养干部单独工作能力(10天左右)。
做法上,由党员带头,突出点面结合,步步深入。重点依靠恩阳区推广到全区,恩阳区各个乡选择1—3个带头村。
工作计划看似周密翔实,但实践起来却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
首先,实验土改期间,土改工作队大多数同志文化水平低,对党的政策理解能力差,面对复杂的阶级关系不知从何下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其次,在领导上,对从各方面消灭封建势力的内容领会不深刻,当时提出“实验土改,消灭封建,查租查押”的口号动员发动生产,缺乏斗争的全面性,以致一、二两个阶段只是反漏网者、查租押,没有惩治不法地主。
再次,农会组织成分不纯,领导骨干中农掌舵当家,贫雇农成员不足三分之二,有的村地主或地主的代表人钻进农会抢夺了领导权,应该入局的贫善老实农民被拒之门外。甚至有个别干部同地主、富农混在一起吃吃喝喝,收受贿赂,阻碍土改工作地正常开展。
除此,各种敌对势力也虎视眈眈,纠结势力竭力破坏和阻挠土改工作,甚至武装袭击恩阳区公所。由重庆逃来的大特务杨胡子、李向云,在渔溪一带勾结地主恶霸,纠结部分落后群众,组织盖天党、青年反共救国军,先后组织暴动,抢仓廪,烧毁民房,浓烟所到之处,恐慌不安在群众之间弥漫。
此时,土改工作陷入僵局,工作队一筹莫展。恩阳是巴中的门户,阶级关系复杂,社会环境典型,选择在这里试点具有典型意义。因此,恩阳的土地改革格外受到社会关注,试点成败关系重大,因此,实验土改不仅要继续进行下去,更要搞好。土改工作队重整旗帜,召开会议,广泛征求工作队员意见,探讨工作思路。
工作队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刻反省,随即展开深入探讨,逐个化解。巴中县委、县人民政府同土改工作团密切配合,组织工作队员认真学习、领会土改政策,加强思想建设,严肃工作作风。恩阳随即召开群众大会,工作队员深入浅出为群众讲解土地政策,感情充沛讲故事引导群众忆苦思甜,群众热情高涨、踊跃发言揭发地富的罪恶,打击了地富的嚣张气焰和侥幸心理,群众整体提高了思想觉悟,激发参与了土改的自主性;铁腕清理混入农民协会的动机不纯者,整顿农会组织,出台《对农村特种户口及地主恶霸管制意见》,镇压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土匪、恶霸地主、反革命分子,从斗争中打垮了地主阶级威信,树立了贫雇农的领导优势;同时,制订奖惩措施,对一些意志薄弱、违法乱纪的土改工作队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及时处理。
各乡随即召开万人大会,公开镇压了一批罪证确凿、不杀不足以打开工作局面的反革命分子。随后分类召开农代会、青代会、妇代会,针对“共产党管不久,分了土地又要走”等谣言,大造革命舆论,向群众反复讲清,共产党已经掌握了全国政权,是执政党,与过去的封建势力有着本质的不同。同时组织苦大仇深的群众忆苦思甜,清理隐蔽在农协会中的反革命分子,激发群众投身土地改革的积极性。
形势一片大好,但问题就像按下葫芦浮起的瓢一样连绵不断,一个问题解决了之后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乐丰乡对没收工作做得不够彻底,二村给地主王启登留了锄头三把,王大富留了锄头二把、镰刀二把,而许多贫雇农家中依靠不沾铁的农具从事生产。诸如此类问题层出不穷。1951年3月,时任川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胡耀邦专程来到巴中县的恩阳、司城、明扬等乡进行调研,召开土改分团小组长以上干部会议。他指出:“恩阳乡土改试点工作,是川北人民最关心的一件大事,你们要尽一切力量,一定要搞好,搞彻底,川北人民正在等待着你们,注视着你们。”他要求保证质量,防止“和平土改”,并提出四项整改措施:进一步宣传政策,深入发动群众;清理农协会员,整顿农会组织;加强干部的思想建设,适当处置违法乱纪的干部;下放杀人权,对顽固的反革命分子及时镇压一批。
土改工作队深刻认识到土改工作的重要性关乎群众今后的吃饭及社会发展,决定在调查中研究的基础上,就矛盾产生的原因集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对策,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
1951年7月下旬,中央组织土改参观团到巴中考察,参观团参观了恩阳土改后的农村农民情况。参观团对恩阳土改的做法、土改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给予了很高评价,一致认为“恩阳通过土改,真正打倒了农村封建势力,真正挖掉了穷根栽上了富根”。
恩阳土地改革总结出了四条宝贵经验:
按照《土地改革法》规定,始终贯彻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打击地主”。
坚持群众路线的方针,以政策宣传发动群众,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通过健全农会,将群众组织起来同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尖锐斗争,打倒封建地主势力。整个运动同清匪、镇反、反霸斗争结合,不断地发动群众进行揭发斗争,推动运动深入发展。
步骤分明。宣传政策,发动群众;摸清情况,划分阶级成分;斗争地主,没收其五大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房屋;将没收、征收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分配胜利果实;整顿、健全、加强农村政权组织,引导农民发展农业生产。
加强党的领导。区成立工作团、乡建有工作队、村设立工作组,配备强有力的团、队、组长,全体工作队员执行铁的纪律、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恩阳土地改革的经验是成功的,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通过恩阳土改试点,推动了全县土改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受到各级党委高度赞扬,中央土改团到巴中参观考察,恩阳实验土改经验由此推广到川北、全国。到1952年冬季,除台湾省和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的土地改革基本结束,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土改过程中,极富创造力的恩阳人民以勇于创新、大胆吃螃蟹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地开展土地改革工作。他们继承了红军土改时期留下的传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新的历史时期,提炼出具有恩阳特色的土改经验,勇敢豪迈而极富创造性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为引导亿万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进而展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跟随时光镜头的流转,来到70年后。生活在恩阳的老百姓,祖祖辈辈都对土地保持着执着厚爱。双胜镇红岩村73岁的老农刘胜国就每天往地里跑,刨窝、下种,忙得不亦乐乎。他的烦心事就是土地未在一处,跑上跑下耗费时间精力。这也是多数农民的心头大患。不久,政府出面治理闲置撂荒地,10多辆挖掘机开进红岩村,清理残次林、平整小块地、开挖引水渠、硬化机耕道……一连串操作让红岩村这群老农长了见识,一块块闲置撂荒的土地变回了良田沃野。在政策的指引下,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山沟沟变成了聚宝盆。
恩阳区下八庙镇万寿村一角(图片来源:巴中市人民政府网)
正如70年前中央土改工作团离开巴中时在《告别信》所说的那样:川北的前途是光明的、幸福的、美满的。今天的恩阳大地上,获得了宝贵土地的恩阳人民发扬先辈大胆探索精神,创造性地引种芦笋、川明参等农业品种,以勤恳不辍地实干精神精耕细作,呈现了四时丰饶、寸土不慌的繁茂景象。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 梅
供稿:巴中市恩阳区史志档案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