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改革发展】巨变中的彭山城‖杨成儒

作者:杨成儒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3-17 14:17:59 浏览次数: 【字体:

巨变中的彭山城

杨成儒

无论早晨或傍晚,我漫步在彭山城区宽阔整洁的街道上,看到两旁高耸的楼房,商店中摩肩接踵的顾客,大街上川流不息的汽车,人行道上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总是心潮起伏,由衷地赞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彭山城区真是日新月异、变化巨大啊!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彭山城里人,出生于彭山城,后来又就读于彭山城,走出学校后又工作于彭山城,退休后又一直生活于彭山城。彭山城对于我有一种难舍难分的特殊感情,在我心中有一种永远也挥之不去的乡愁情结。

1949年12月18日,彭山城获得解放。解放后74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5年来,我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了彭山怎样从过去一个狭小、陈旧而又有些破败的小县城,变成了今天高楼林立、美丽整洁、道路宽阔的新彭山城区的全过程。我情不自禁地提起笔来,饱蘸心中的激情,为我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彭山城的巨大变化而放声高歌。

彭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公元前316年东周时期慎靓王置武阳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到公元553年西魏废帝时,县治由岷江东岸迁至西岸今日之县城所在地,至今已有1470年历史。那时彭山县叫隆山县。到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为避唐玄宗李隆基之讳,将隆山县改名为彭山县,至今已有1311年历史。直到现在,彭山县城所在地再也没有变更过地方,只是县城规模发生过大小不同的变化。如今日灵石医院附近,我儿童时代便知那一带地方叫老城墙,说明过去的彭山城墙在那一带地方。

解放前夕的彭山县城,是1816年清代咸丰时,彭山县知县蹇訚组织人在河对面的关刀山开山取石修城墙,才把土城墙改变成了石城墙。关刀山的关刀岩和关刀山后的滴水岩,就是那时取石形成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蹇知县,便在乌龟嘴上方的平盖山上建了一座祠,取名蹇公祠,内供蹇知县塑像。只要为百姓做了好事,人们总是不会忘记他。直到1949年12月18日彭山解放,133年来彭山城范围从未发生过变化。

当时的彭山城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只有宽约6米左右的东南西北成十字形的四条小街,城的四周是高约6米左右的红沙石条砌成的城墙。城墙四周除蔡家山(今公园山运动场)一段外,均被臭气熏天的护城濠包围着。我孩童时代便听老人们讲,彭山城穿城一里一,围成三里三,面积只有0.66平方公里,可见当时的彭山城只不过是一个弹丸之地。

建国后,因为发展需要,20世纪50年代,首先拆除了东南西北四座城门。60年代又拆除了从东门往北的城墙,填平了护城濠,在此修了一些平房,形成了一条窄窄的街道,叫东后街。50年代中期,四条街道的街檐也扩进街道,街的宽度才增至8米左右。

建国前的彭山街道是凹凸不平的泥土路面,天晴一把刀,下雨一泡糟,街中间被鸡公车碾成了两寸深的车辙。建国后,县政府组织群众捶瓦片,将土街面修成了平坦的瓦渣石灰路面。后来街面被碾坏,80年代后期又铺成了水泥路面。

改革开放前,县城内的房舍以木质结构的瓦房为主,还有一些泥砖草房。这些房舍一般为一层或一楼一底木瓦房。50年代中期,一些单位才修了少许一楼一底的砖混结构的楼房。

建国前城内没有电灯,全靠菜油灯和蜡烛照明,到处一遍黑暗。1952年才在任万发家(今北街城中市场旁的印刷厂内)安装了一台发电机,白天打米,晚上发电,城里才用上了电灯,但仍较昏暗,时不时还要停电。直到西门外观音桥上方修起了一座小型水电站,城内用电才有了明显改观。现在的彭山,一到夜晚便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早已摆脱了停电之苦,彭山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建国后的30多年,彭山城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但十分缓慢,城区面积扩展并不显著。直到1985年改革开放初期,彭山城区也仅由原来的0.66平方公里扩大至1.46平方公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的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驶上了发展快车道。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世界震惊,令世人瞩目。彭山这座小城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晨曦中的彭山北站

彭山城北靠蔡家山,东临岷江河,西为成昆铁路,彭山城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为突破城区发展瓶颈,20世纪90年代前期削平蔡家山,在紧靠县城西边建了一条长十余里、宽五十米的彭祖大道。笔者同学朱荣桦,时任县城建局副局长,主持了彭祖大道新修工作。先从西门口往北修北段。北段完工后,又从西门口往南修南段。1996年,这条南北向的彭祖大道全线贯通。大道两旁的人行道和大道中分别各为4米的隔离带上,种上了花草树木,一年四季绿树掩荫,郁郁葱葱。春天,五颜六色的鲜花相继开放;夏天,一簇簇三角梅花把人行道打扮得花枝招展;秋天,一棵棵桂花树发出的香气沁人心脾;冬天,金黄的银杏叶和火红的枫叶又把大道打扮得别有风采。彭祖大道建成不久便被评为四川省十条最美街道之一。外地人路过这条大道,都由衷赞叹:没想到小小的彭山城还有一条这么宽阔美丽的大街。

彭祖大道建成后,沿大道两侧又先后建成了东西向的许多条街道,彭山城区得到快速扩展。走在大道上,两旁的楼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大道上,南来北往车流滚滚,人行道上,行人来去匆匆,显示出一派繁荣兴旺景象。

彭祖大道北端尽头,建起了宽阔的长寿广场。广场中矗立着高大挺拔的长寿牌坊,牌坊顶上有6个亭子,左右两侧各有两个亭子伸出牌坊两肩外,悬于空中。牌坊顶部中央有一个十来米高的宝顶直伸向空中。牌坊正中是一个二十来米高的拱门。因此整个牌坊气势恢宏,显得十分高大气派。牌坊上面是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手书的“中国长寿城”五个大字,牌坊前后两侧各镌刻着与彭祖、长寿有关的四副对联。据说这个牌坊是亚洲第一牌坊,成了彭山城区地标性建筑,吸引了一些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牌坊西边,隔着凤鸣大道一百来米处,竖立着一座雕塑,是汉代大忠臣张纲的立像和晋代大孝子李密及其祖母的坐像。张纲右手执奏章于胸前,左手背于身后,傲然挺立,平视远方,面部表情十分威严,一副刚正不阿的形象。张纲像右侧的李密右手持碗,左手搀扶着老祖母,似在喂老祖母进食,表达出了他陈情奉祖的一片孝心。塑像背后是一面墙,上面镌刻着李密《陈情表》全文。这座塑像处于彭祖大道尽头,与东边的长寿牌坊遥遥相对,喻示着彭山既是著名的长寿之乡,又是著名的忠孝之帮。

彭祖大道沿线还建有几个小广场,这里也是市民休憩的好去处。

进入21世纪后,在彭祖大道北端的彭山区委和彭山电视台之间,又向北建起了锦江大道。在锦江大道旁,2005年建起了一所在全国也有一定知名度的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该大学占地近千亩,现在有学生两万余人,教职工一千多人。校园内风景优美,校舍漂亮,学习和生活环境都非常不错,是一个读书的理想之地。

滨江河滩公园

随着彭山城区的扩展,彭山老城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夕日东南西北4条6米来宽的狭窄街道,拓宽成了今天20余米的通衢大道。夕日凹凸不平的泥泞街面,变成了今天平坦美观的黑色路面。夕日低矮破旧的街房,为今日一幢幢六七层和二三十层的楼房所取代。大街两旁的商铺一家连着一家,商店内陈列的商品琳琅满目,顾客熙熙攘攘,显示出一派繁荣兴旺景象。街上来往的人群,无论男女老幼,衣着打扮色彩各异,式样各不相同,十分新潮、靓丽、光鲜,不再像改革开放前衣着样式单一,色彩单调。这一切充分显示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过越美好。

前几年,又在荒草丛生的乱石河滩上、紧临岷江河堤边建成了滨江大道,北达岷江二桥,南接眉山城区。从岷江一桥往南,沿道路两旁,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突兀而起。在东街向东的尽头至岷江河堤,还修建成了宽广的彭祖广场,这儿成了城区集会、文化娱乐和人们锻炼身体的理想场所,也是城区人常来休憩的好地方。广场紧临岷江河边宽阔的观景台上,一座十来米高的彭祖塑像,向西凝视着彭山城区,好像在为彭山城的巨大变化作见证。

河堤外建成了千亩湿地公园,公园内草木茂盛,是人们晚饭后和节假日理想的散步之地。一到春天,从彭山岷江二桥至眉山岷江二桥的滨江大道两旁,樱花怒放,把这50余里的滨江大道装点得美不胜收。加上其他几处地方的樱花盛开,眉山成了全国最大的樱花观赏地。我常在这条樱花大道上漫步,看到人们或牵着小孩,或扶着老人来到樱花树下赏花拍照,到处一派欢乐祥和,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情不自禁地吟道:“轻风送暖正春光,五十里程花怒放。东坡故里人潮涌,赏樱何须渡扶桑。”

樱花长廊

岷江大桥至岷江二桥之间,长约9里的滨江大道西边,建成了彭山城区著名景点五湖四海。这里一个个湖面水光潋滟,湖水清澈,像一颗颗绿色珍珠串成一串,就像为彭山城区带上了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湖边芳草萋萋,繁花似锦,绿树挺拔,是市民又一休憩的好去处。2022年建成尖山子航电工程,岷江上形成一个面积8平方公里、蓄水3600万立方米的人工湖,蓄水量是杭州西湖的两倍,从成都便可坐游船顺江而下,直达乐山。

五湖四海:水天一色出平湖(柴树清 摄)

近年,彭山又先后建起了彭溪河公园、竹韵廊公园、毛河湿地公园等,彭山正在变成公园城市。再加上东岸游龙似的青山和即将形成的东山彩林带,湖光山色,会把彭山城区装扮得更加美丽。

20多年来,彭祖大道、凤鸣大道、滨江大道,这三条成“川”字形的南北向道路,从彭山城区的东、中、西穿过,彭山城区便围绕着这三条大道快速发展,一百多条平坦整洁的街道纵横交错,将彭山城区连成了一片,彭山城区的面积已近20平方公里,与1985年时的1.46平方公里相比,扩大了十多倍。

彭祖山

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彭山党委、政府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彭山创建成了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彭山的天变得更兰了,水变得更清了,山变得更绿了,空气变得更清新了。彭山成了一座花园城市,一座公园城市,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地方。

彭山城区,我出生、工作、生活的地方,我为你的巨大变化而无比骄傲、无比自豪!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成儒(81岁,眉山市彭山区作家协会会员)

配图:方志四川(图源: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网)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