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古镇】清溪掠影‖曹舜炀

作者:曹舜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3-15 14:32:46 浏览次数: 【字体:

清溪掠影

曹舜炀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跟随着诗仙李白的脚步,我走进了这座位于犍为县城西南马边河河畔的小镇——清溪古镇。

清溪古镇

我小心翼翼地穿走在古镇街道上,若干大大小小的商铺、民居分列两旁,有的大门紧闭,有的敞着门。小镇给我的初步印象是,没有被过分商业化,当然也没有得到很好开发和保护。

走在一个分岔的巷口,看见一群人在前面走,中间有一个大概是本地人说:“往这边走,这条街上有名堂可寻。”我随着人群一转,进了那条巷子。不远处一座典型的西式风格的建筑让我驻足——建新街41号。再细看旁边有介绍:“宁芷邨故居始建于清代,占地1970平米,现有天井6个,存有“百年闺房”清代原貌绣花楼1处,因宅门门槛为铜皮包裹,故本地人称“铜门坎”。与“铜门坎”隔街相对的是“铁门坎”,建新街40号,即宁芷邨的胞弟宁芷谊故居,南北轴线对称排列,为典型的川南民居四合院。

建新街41号

建新街40号

我想这一铜一铁、一西一中,大概也与哥哥开放新潮、弟弟传统持重的性格是离不开的。一个“实业救国”,一个“教书育人”。哥哥宁芷邨是民国时期川南著名金融企业家,他创办了西南第一家水泥厂——四川水泥厂,开办四川民营银行之首——和通银行。弟弟宁芷谊民国时期曾任清溪私立初中董事长。

我这个不速之客踏进了这座大户人家的“铜门坎”,往里张望了一下,里面似乎早已破败不堪,被改造得七零八落、破败萧条,但仍有人居住,或许是宁氏后人吧。怕打扰主人家,我便没有逗留深究,出门转身继续向前。

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宁芷邨故居和宁芷谊故居是清溪古镇最为典型、最为完好且规模最大的两处清代宅院。宁芷邨故居的墙头原来还有石雕白菜,寓“百财聚来”之意,可惜早已损毁得不见踪影。倘若重视,此等遗存定能保存完好。

穿过建新街后,又邂逅了两座清代古建筑。一处是和平街41号——宁廷弼进士第,占地1082平米。另一处则是与之相隔十余米的书堂街9号——文朝辅进士第,占地256平米。二人中进士后,被当地人合称为“朝廷辅弼”,一时享誉县境。通过占地面积对比,可以想象,一个是大户人家,一个是寒窗苦读。

宁廷弼进士第

文朝辅进士第

不知不觉间来到马边河畔,这条从大凉山深处蜿蜒盘旋而来的河流,如一条青罗带向远方延伸,溪水清清,这大概也是当地人更爱叫它“清水溪”的缘故吧。

看着这河水,我想到一个词:沧浪。《吕氏春秋》提到,“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莨’,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沧浪”是春天初生竹子之色,亦多指大江大河的颜色。

清溪渔唱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水之清浊或不可制,人之心境却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洗去岁月的铅华,清溪遗韵悠长。诗仙李白从这里仗剑辞亲,踏舟而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峨眉山月歌》;诗圣杜甫夜宿清溪驿,写下了“荡舟千山内,日入枉泊渚。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的人生慨叹;汉赋大家扬子云、宋代邵伯温、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清代张问陶都曾游历于此。

沉犀秋月

末了,说两句题外话,关于李白诗中“清溪”,自古众说纷纭。我想,对于一个正酣然入梦,沉醉于这旧时光的人来说,你又怎么忍心扰人清梦呢?

待到茉莉花开,清香四溢,我会再来,来寻那牌坊坝头的沉犀秋月,寻那马边河畔的清溪渔唱,寻那子云山上的云亭晓烟......

云亭晓烟

写于癸卯年正月初二

END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 /图:曹舜炀(字重华,自号阆苑散人,笔名古城写诗人,出生于嘉陵江畔,求学于酒都宜宾,工作于盐都自贡。热爱文字,喜欢演讲)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