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新农村】我心目中的宜宾幸福公社‖刘子涵 但和霖 徐钥 黄云芳

作者:刘子涵 但和霖 徐钥 黄云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1-24 21:40:21 浏览次数: 【字体:

我心目中的宜宾幸福公社

叙州区幸福公社记

刘子涵

居戎州已日久,无余闲以寄情;岂临渊以羡鱼?约季秋以为期。踏熹微之晨光,畅柔梢之披风;集众贤之瑰宝,汇君子之知机,吾感主人之殊遇,谢而作鄙文以志。

观青史之兴亡,唯田园以始终;望乡梓之荒芜,立大同为己志。蒙故土之恩养,创幸福之公社。筚路蓝缕,启山林而开万亩田桑;斗转星移,克艰难而谱十四载华篇。橘李茂而绵绵,泉水清而涓涓;桃李芬芳,蜂蝶闻香而飞舞;繁华绚烂,莺燕见色而欢啼。小屋温馨,错落于林畔;乡人和睦,乐居于溪旁。修篱种谷,育三春之希望;开土拓园,收九秋之硕实。

悠哉,依山水而居。乐哉,伴田园为邻。韶光无限,孕生机之勃发;万物兴荣,看乡村之自然。游于此地,能感公社之美,可追幸福之源:雨品诗酒,晴耕沃田;静时读书,闲时品茗,此乐何极!

有曰:

仁乐山兮智乐水,归田园兮心未悔。

勤躬耕兮以载道,常劳作兮知稼艰。

会好友兮品腊酒,交君子兮加餐饭。

岁月异兮时荏苒,乐田园兮归自然。

位于宜宾市叙州区柏溪街道喜龙村的宜宾幸福公社景区(图片来源:幸福公社景区)

劳动者之歌

但河霖

宜宾幸福公社农耕文化馆(图片来源:叙州传媒网)

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农耕文化在不断更新发展中生生不息,赓续向前,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劳动者,共同谱写双手创造财富、劳动造就幸福生活的赞歌。

春种秋收体验华夏农耕文明,夏耘冬藏收获五谷满仓生活。

我们充满期待地来到宜宾市叙州区柏溪街道幸福公社,登上那栋紧跟时代“三步走战略”的三叶幸福瞭望塔,眺望远方这片走向宜居宜业富裕富足的中国乡村。大家感叹道,“这里真是一个适合养老生活的好地方啊!”

农耕文化长廊上的古旧农具散发着古朴自然的味道,廊外橙黄色柑橘透着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远处茂盛的绿林与紫红色小花相互映衬着,鸟儿在白山茶树枝间啼叫着自由地欢歌,一排排乡村小别墅温馨着每一个辛勤工作的人儿。离开了那方城市的喧嚣,坐在传统农耕文化长廊的板凳上,听着鸟叫虫鸣的自然音乐,感受到的是一份难得的闲适与精神的放松。

宜宾幸福公社农耕文化长廊(图片来源:幸福公社景区)

石板路面十分洁净,我心里十分高兴与自豪,这是乡村越来越好越来越文明的写照,这是人民素质提高的细节表现。游走到了户外游乐区,体验了以前只在长辈口中才能了解到的水碾、石磨、碓窝等农耕工具的使用;实现了儿时在绿色树林中荡秋千、玩跷跷板的愿望,回归自然,锻炼身体。游玩过程中,我也看到了一些现代儿童娱乐设施,感叹这些现代工程的繁杂与设计者的别致匠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听幸福公社负责人李洪先生介绍,为搜集这些东西,大家也是费了很大功夫的。特别是那些古朴的农具的收集与布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传统农耕文化的实物载体,便是李洪和他的团队守望的初心,那便是带领他的家乡与乡里人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宜宾幸福公社农耕文化长廊中的农耕文明墙画(图片来源:叙州之窗)

在幸福公社,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李洪的亲切与和善,还看到他实干与巧干的精神以及勤劳朴素的品质。作为一名农村党员,2009年,他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带领喜龙村的乡亲们,依托地方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在外地打工的越来越多党员和群众回到家乡创业,通过发展农林经济,开办农家乐,种植特色农产品,就近招聘村民务工,让更多村民共同享受乡村发展成果,带领乡民脱贫致富,并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

我想,共同富裕这便是李洪总经理最诚挚的初心,而他的初心也在慢慢成熟,结出硕果,并将这一份果实呈现在喜龙村村民眼前。现在,越来越多的目光关注着喜龙村,国家、省市以及地方领导多次来到幸福公社开展调研指导。这更加坚定了李洪和无数李洪们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与决心,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幸福公社徐徐展开……

宜宾幸福公社农耕文化长廊中的农耕文明展点(图片来源:叙州之窗)

幸福公社幸福游

徐 钥

说来惭愧,在宜宾学习一年有余,却甚少出去看看,今有机会与老师同伴赴幸福公社之行,心甚是欢喜。

出行当天无雨,深秋的早晨空气中带着些许寒意,却也算得上一个好天气,天公作美,于是我们带着期待出发了。

车经过了一些蜿蜒小路,顺利抵达目的地。通往幸福公社的历程,倒是有些寻找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感觉了。越往里走,环境越是清幽,绿色与亮眼的柑橘肆意彰显着它们的存在。下车与空气接触的那一瞬间,只感觉身体通畅,鼻尖萦绕着一缕清香,似雨后的露珠,似温和的大地,似养育生命的默默无声的泥土,又好似把柑橘的美味也融合了进去。那缕清香不浓,淡淡的,不喧宾夺主,就好像只想柔柔地伴着你愉快地度过这悠闲美好的时光。

宜宾幸福公社 雕塑“金牛开耕”(图片来源:幸福公社景区)

立在前面的是显眼的“国家3A级景区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示范社宜宾市叙州区惠农园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招牌,恢宏大气的颜色配上这称号,相得益彰。高处是幸福瞭望塔,这塔不仅是观光,更是感恩,是信仰。塔高20.50米,这是一个有着代表性的数字,它代表着中国的“三步走”战略。在瞭望塔之上,是党旗,红得耀眼,指引着方向。塔的四周是难以数清的国旗飘扬着,思绪拉长,突然想起了那句“吾心安处是吾乡”。虽不在故乡,但目光所及是国旗,它就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走在国旗下,心便安定了下来。目光一转,一侧是牛开耕的雕塑。健壮的牛背后跟着个精瘦的农民,牛将它的头低下,卖力地工作。一前一后,一大一小,一壮一瘦,形成一种反差感,却莫名的和谐。牛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不仅是在农耕文化中,还反映到各个方面,就如鲁迅先生曾说过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一侧是一排屋舍,有卫生室、食品店、旅客休息室、幸福书房以及娱乐室等等。

宜宾幸福公社幸福瞭望塔(图片来源:幸福公社景区)

再往前走去,便到了幸福公社农耕文化长廊出入口。在出入口,一侧是满墙的荣誉,金光闪闪,是幸福公社创业成果的见证。据介绍,十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山,在外打拼多年的李洪带着建设家乡的情怀回来了。于是,这里一步步变了模样——情怀在心底生根发芽,荒山在眼前也不怕,我永远敬佩着这样的开拓者。

农耕文化长廊的设计可谓是精巧,将日常生活与农耕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耕牛、插秧、春种……展板上图文并茂,描绘了农耕生活。那挂于长廊上的精致的牌,上面介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气,为长廊增添了几分文艺色彩。介绍谷雨时,描绘出一番花苞含羞的景象,也代表着“雨生百谷,万物生长”;介绍立夏时,描绘花儿竞相开放,连鸟雀也到来了,代表着“时至立夏,万物繁荣”;介绍大暑时,画上了西瓜和蒲扇……每一个节气都有着不一样的含义,配上了属于那个节气的图画,想必只有真正到达此处,才能彻底感受到它的魅力吧。最夺目的是墙上颜色丰富的壁画——幸福公社、打谷子、打土坯房、幸福源泉、裁缝铺……上面刻画的人几乎都弯起了嘴角,扬起了笑脸,周围萦绕的是幸福欢乐,实在是不负幸福公社之名,幸福到万家。

宜宾幸福公社幸福瞭望塔(图片来源:幸福公社景区)

最令我动容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一个又一个的传统农具,它们经历了时间与岁月的洗礼,见证了一个时代,承载着许多人的记忆。长廊的一侧放着蓑衣、犁头、笆篓、水车、箩篼、风车、打谷机、老式收音机、老式纺织机等用具。这些农具或用品,有的我见过,有的没有。它们不会说话,静静地被放置在那里,作为农耕生活的见证者,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录者。若是熟悉的人看到它们,便能勾起一段段回忆;若是不熟悉的人看到它们,也会被它们的古朴、被它们所承载的记忆与劳动人民的智慧惊讶。若是年长一些的旅客带着小孩前来,还能跟小孩说说当年往事,讲讲与这些用具有关的回忆,讲讲童年,讲讲相爱的故事,讲讲农耕的辛劳……若是不清楚的,还能了解一番,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这条长廊,是记忆,是文化,是纽带。

进了户外游乐区,好玩的、能动手的、能看的就更多了。走进去,就像探索宝藏一般,处处都是惊喜。想回忆童年,或是想寻求刺激,可以在这里找到跷跷板、秋千、吊网、迷宫、雕塑马、独木吊桥等设施,唤起一颗童心,在欢乐中暂时忘却烦忧;想体验农耕的,也有水碾、石磨广场等用具和场地。这是赏景游玩和农耕体验的结合体,这是欢乐与劳动的交融区。

山林入我眼,幸福入我心,难忘幸福公社之旅!

宜宾幸福公社茵红李(图片来源:幸福公社景区)

耕文化的幸福传承

黄云芳

深秋清晨的宜宾,笼罩在灰白的雾霭之中。拉开车窗,冷风阵阵袭来,凉意倍加,眼前之景却异常开阔,江宽水广,水静静流淌,大块田地与之镶接,一眼望去,竟看不到尽头,远山层雾仿佛都塌在了田地之中。我不禁想,这片平坦肥沃的土地,曾是多少人生存的希望,养育过多少率真朴实的宜宾人?这滔滔江水千百年来奔流不息,未曾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她始终以一个智者的身份滋养、孕育着宜宾人民。在城镇化节奏加快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守望与耕耘这片千里无垠的广袤土地,这些孕育了千百年的农耕文化,我们要怎样才能将之保护与传承?

带着疑问,我们来到了幸福公社。幸福公社原名人民公社,位于宜宾市叙州区柏溪街道喜龙村,是一个集农耕文化展示及科普体验、山水林园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拓展培训、森林康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家乐旅游景区。

跳下车来,一股清新的山林气息便窜进了鼻中。入眼是一个宽阔的停车场,停车场上坐落着一座农民赶牛耕地的雕像,旁边大道上空飞舞着许多红旗,从大道的右边进去,便到了幸福书屋。书屋陈设温馨自然,书籍品类繁多,在此阅读,给人以安静悠闲之感。

从景区大门进去,是黄绿交接的石梯,一眼望去,地上映着一副二十四节气的圆形大拼图,不同的节气绘着不同的颜色,颜色的变换预示着时节的更替,看上去十分生动形象,一目了然。为提高旅游体验,让来此游览的小朋友们对二十四节气印象更加深刻,负责人特意将“芒种”二字写错,让小朋友们来寻找。这种方法不仅使旅游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别具趣味,更让小朋友们对传统文化过目不忘,记忆深刻。

宜宾幸福公社农耕文化长廊中的农耕文明展点(图片来源:叙州之窗)

从广场过去是一条农耕文化长廊。长廊融科普教育和观赏性于一体,共分为十二展亭,寓意农历的十二个月份。每个长亭有一节长廊,展亭和长廊共二十四节,代表农时生产的二十四节气,整个长廊从远处看就像一条腾飞的长龙。每一个展亭内展示着不同时期的农具、生活用品及农耕生产的组图和文字说明。长亭前半部分主要展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各个时期的农业用具,后半段主要展示不同时期吃穿住行相关的传统用具,还穿插讲述了上古时期有关神农、伏羲的传说,这些展品非常有利于游客直观认识中华几千年来的传统农耕用具,对中华传统文化历程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感受。不仅如此,来此游览的游客还能亲自动手犁地,近距离与这些农具接触,感受前辈的劳作生活。这条小小的长廊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生活联系了起来,让人们在旅游的同时能融入到亲切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去。长廊中的许多展物件如犁头、耙子、蓑衣等耕种的必备工具,我们都未曾亲眼见过,只能参照书本上的绘本去想象。听君千言终究不如眼见一次,长廊中的农具让我们梦回前辈当时耕种劳作的情景。这些凝聚着劳动人民聪明与智慧的工具,是他们留给我们独特的精神与物质财富。

农耕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漫长而雄壮的史诗,在中华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她经历过无数次天灾人祸,但依然以不可阻挡的气势留存下来,一直蓬勃兴旺、不断发展,并且发展成为独特的农耕文化,支撑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

幸福公社成功创建了旅游扶贫这种文旅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不仅传承了古老的农耕文化,顺应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发展要求,还将继承与发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使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昔日默默无闻的穷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模范村、网红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子涵(宜宾学院文艺学部2020级3班,蒋德均教授书剑创意写作工坊成员)

但和霖(宜宾学院文学与音乐艺术学部2021级4班汉语言文学专业,蒋德均教授书剑创意工坊成员)

徐 钥(宜宾学院文艺学部2021级4班汉语言文学专业,蒋德均教授书剑创意写作工坊成员)

黄云芳(宜宾学院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蒋德均书剑创意写作工坊成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