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在道路变迁中实现绵竹经济新飞跃‖王旭东
在道路变迁中实现绵竹经济新飞跃
王旭东
1
岁月如梭 回首千年
绵竹,一方来自古蜀的记忆,历经无数岁月更迭,祖辈们以勤劳佐以汗水,赋予了她的灵智与惊艳,铸就了她四通八达的“血脉”。
据《绵竹县交通志》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绵竹交通运输业十分落后,所谓的四条马路,实际上只有一条简易的德绵马路,桥、涵、路极差,勉强能通汽车,遇雨雪天气基本无法通行。县乡之间皆是土路或崎岖小道,运输工具也是沿袭千年的扁担、背篼、滑竿、轿子、鸡公车,及较为新式的黄包车、板车和架车,运输基本靠人力和畜力,人民出行条件极差。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2
大地为琴 筑路为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交通由差到好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改变正是我们党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绵竹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道路的大规模维修、60年代运输工具“三化”发展、70年代道路改建和运输工具机械化提升,特别是进入80年代,政策放宽,1988年绵竹成功修建了四川第一条二级收费公路(绵汉公路),自此“筑路”便深植绵竹交通人心底,绵竹经济也在一次次“筑路”中不断得到攀升,踏上新征程、奔向新时代的绵竹正好印证了“要想富,先修路”这一理念。
3
通达四海 飞架天堑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绵竹也遭到极大破坏,然而勤劳勇敢、善于吃苦的绵竹交通人,并没有一直沉浸在悲痛中,而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和行业部门指导下,迅速站了起来,用毅力加行动,实现了交通涅槃。
“三纵三横三环三联六射”(简称“33336”网)全方位、多层次的交通运输格局,便是绵竹现如今交通状况最为真实的写照。
东南斜上西北,以香港特区政府援助四川灾区民生工程为契机,绵竹交通人面对因汶川“5·12”致使地质松动,加之绵竹处在板块与板块的结合地带 ,经常发生地震,尤其是每年5月至10月处于汛期,四处垮塌,泥石流频至。绵竹交通人转变思路,把握天气、地质特点,运用新科技,扭转劣势、攻坚克难,变天堑为通途,架飞虹于山巅,这就是从绵竹东南至西北贯通绵竹境内的德阿(绵茂)路,集民族交流、旅游观光、经济互促三者于一体,随着它的通行,将改变德阳与阿坝、绵竹与茂县“相邻不相通”的窘迫局面。一方面,香港援建段于2016年12月22日全面完工,由香港发展局率港方工作组,按《港澳援建项目竣工验收办法》要求,对工程进行了验收;2019年3月19日通过了由德阳市交通局组织的绵茂公路港方援建段竣工验收,被评定为优良工程。另一方面,在建黑滩沟大桥至篮家岩隧道,该段在建隧道12座已贯通10座,2座正在掘进(东河二号隧道剩余90米,篮家岩隧道主洞剩余151米)。在建桥梁19座(9座的主体工程已完成,另10座均在施工中)。
西南走向,省道S107石亭江1号桥危桥重建项目,起于什邡市双盛镇,跨越石亭江后止于绵竹市新市镇,于2019年9月28日完成通车,进一步方便了绵竹、什邡两市的群众出行。
西向,2021年8月30日,由江苏省昆山市援建的四川省绵竹市广济镇跨越石亭江至什邡市洛水镇的广洛大桥加固维修完毕,并交付使用,江苏援建指挥部、德阳、绵竹的领导和昆山市的援建职工以及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老百姓共同庆祝、见证这一时刻的到来。来自绵竹市广济、什邡市洛水等镇乡的10多万群众把近千米的大桥和引桥围得水泄不通,两岸的群众分别用扭秧歌、舞龙灯、耍狮子等方式,感谢江苏人民对灾区人民的援建之恩。
东向,什地绵远河大桥新建工程项目,起于什地镇,跨越绵远河止于绵远河村,2019年9月28日桥梁完工通行。该桥是国省干线公路连接线工程的重要节点,建成后将避免众多车辆从汉旺镇、绵竹市区内过境,减轻城市的交通压力,进一步改善绵竹市整体交通网络,同时也连接汉旺、拱星、绵远和什地等乡镇,是沟通绵竹市镇与镇之间的重要枢纽通道。
高速公路方面,一条是S1成万高速,从西南什邡东出罗江区,境内置新市、什地2处互通;一条是G511茂遂高速置绵竹东互通,与成万高速S1形成枢纽。高速公路的建成,加速了绵竹与外界的流通,促进了绵竹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
4
以弦富民 知行相践
按照“产业围着道路建,道路围着产业转”的思想,绵竹市持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从扶贫迈向乡村振兴。2016年以来,绵竹已投入近9.3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以道路修建为依托,分别带动了双土村、天平村、文永村、兴民村、建设村、两河口村6个贫困村1.2万余贫困人口从脱贫走向奔康。随着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持续投入,已形成了村村通、组组通大格局,农村致富路网向着越织越密越好的方向迈进靠拢。
5
诚邀八方 美乐呈现
绵竹市铸造精品交旅道路,快速推进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慢游”交通网络,打造聚通达、游憩、健身、教育等功能的主题线路,支持特色文化旅游景区、民族特色村寨、风情小镇的旅游公路建设。通过加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更加注重游客的旅游体验。目前建成了以沿山公路、玫瑰大道、金色大道为主的沿龙门山山地观光休闲环线和以月季大道、玫瑰大道、年画路为主的射水河滨水运动休闲环线,串联起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玫瑰园、万亩猕猴桃园等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在乡村振兴方面寻得了新思路,在为群众办实事方面取得了新经验,树立了人民交通为人民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幸福值和满意度。
截至2021年5月底,绵竹市拥有1条国道(G545),4条省道(S1、S107、S419、S216),27条县道,108条乡道和906条村道,其中,国道49公里,省道93公里,县道333公里,乡道579公里,村道1053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2107公里,全市公路密度为130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路网等级为3.49级。
6
政策为基 梦想将圆
在交通强国、治蜀兴川的引领下,绵竹交通人勇抗交通先锋大旗,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下好成德同城化发展先手棋,以“三高三地”为目标,创新创造,在筑造高品质道路中不断推陈出新。于绵竹交通人而言,交旅融合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干事创业、为民办实事的动力之源,乡村振兴也不仅仅是任务,而是心之所向、力之所及。交通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交通道路品质,在互促互提中不断形成良性循环,以路为媒,作别贫困,成就绵竹经济腾飞的梦想。
昔日,人行跌绊,车行车难。
当下,车驰画面,揽景悠闲。
这就是绵竹道路和绵竹的变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 王旭东(绵竹市交通运输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