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乡村振兴】连片发展 整体推进——广安市广安区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启示‖张洪林 汪良慧 王邱悦 朱质国

作者:张洪林 汪良慧 王邱悦(广安市广安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朱质国(广安市广安区财政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2-15 14:49:40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 4期

连片发展 整体推进

广安市广安区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启示

张洪林 汪良慧 王邱悦 朱质国

广安市广安区推进乡村振兴中,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科学布局“2+6”产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猪生产保供、湖羊致富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旅融合示范、脱贫攻坚和农业农村改革,促进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稳步发展。

一、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一)以乡村振兴为统揽,做到基地、产业、园区一盘棋规划

根据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等特点,统一规划产业基地、农业园区,做到多规合一,分步实施、分类推进。建基地。坚持区域化布局,集中连片布局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模产业基地30个以上。坚持规模化发展,发展单个业主规模在30—300亩的适度规模种养基地,引进培育龙头企业20家、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2000个。兴产业。新规划“ 北部片区、中部片区、南部片区” 三个片区,发展优质粮油、优质生猪两大主导产业和龙安柚、湖羊、开花水果(桃、李)、稻渔综合种养、晚熟柑橘、乡村旅游6大特色产业。坚持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初深加工基地30个、仓储物流20个。建园区。规划布局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龙安柚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生猪+粮油、晚熟柑橘+湖羊、优质桃李+乡村旅游 3 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成“2+6” 产业主导的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区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

(二)以乡村振兴为载体,做到交通、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全方位配套

按“基础设施围绕现代农业建、跟着园区发展走”思路,科学制定、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交通建设。推进国省干线、区乡干线、联网路、断头路建设,畅通干线“大动脉”和农村路网。实施交通建设“双百工程”,每年实施 100 千米美丽乡村旅游路和产业路,提质改造 100 千米区乡村道路。配套水利建设。水利建设跟踪服务“2+6” 产业体系,保障晚熟柑桔、稻渔综合种养、开花水果等产业用水需求,初步建设亭子口灌区、黄桷水库、山泉水库、恒升水厂二期、农村老旧供水站及管网改造等水利工程,推进支、斗、毛渠建设,完善灌溉体系,保障农村生活用水安全。推进农田建设。统筹考虑稻渔综合种养、开花水果、生猪发展等产业布局,推进重点区域集中连片、立体调型,实现田成方、土成形、路相连、渠成网,为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三)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做到场镇、新村、院落等一体化发展

按“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原则,科学编制场镇、农村、院落发展规划,分类分步进行提档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方位、高标准进行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将花桥镇建成城市副中心,石笋镇建成湖羊文化小镇,龙安乡建成龙安柚产业小镇,大龙镇建成旅游服务特色集镇,其余乡镇进行改造提质,着力打造一批省级、市级中心镇试点乡镇。推进新村建设。借鉴浙江安吉等地新农村建设标准,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等方式,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乡土文化浓郁、农民生活幸福的高品质新村。保护农村院落。对具备居住及开发保护价值的院落,按“一院一策”和修旧如旧原则进行维修加固、改造升级,做好“四改两建三清”(“四改”即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两建”即建庭院、建入户路,“三清”即清沟渠、清污水、清杂物),完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建设一批特色民居民宿。

(四)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做到国家、社会、个人组合式投入

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撬动社会资本踊跃加入,凝聚全社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加大财政投入。全面落实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区本级财政每年安排切块资金 1.8 亿元用于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特色场镇建设和乡风文明培育。每年争取涉农项目资金、专项债券资金8亿元,统筹用于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力争每年全区实现土地流转指标 1500 亩,土地节余指标收益2.5亿元全部用于乡村振兴。吸引社会参与。鼓励农行、信用社、邮政储蓄等金融部门放宽信贷限制,合力支持乡村振兴。动员社会各界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投身乡村建设。鼓励个人加入。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按规定回乡任职,鼓励离退休公职人员、退伍军人返乡从事生产、投资及公共服务事业。按“农民自愿、村民自治”原则,充分尊重民意,融入农民利益,乡村振兴建设模式、项目等由农民参与研究决定,引导农民用好手中资金,参与实施乡村振兴。

2020年6月,商务部下派干部、龙安乡革新村驻村第一书记金达芾正在直播销售当地农产品(张国盛 摄)

(五)以乡村振兴为接点,做到党的建设、综合治理、乡风文明同步伐跟进

强化党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建强村级党组织,大力提升法治、德治、自治水平,构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强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作用、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主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推进以“一阵地七中心”综合体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磐石工程”,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推进综合治理。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依法打击“村霸”、宗族恶势力和缠访、闹访、黄赌毒盗拐骗等行为,持续开展“六无”平安村创建,实现农村更加平安。促进乡风文明。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弘扬正能量。建立由村民委员会、驻村企事业单位代表、村民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协商制度,实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工作机制,推进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等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

(六)以乡村振兴为动向,做到政策、人才、技术全方位推进

围绕乡村振兴需求,出台一批政策,引进、培育一批优秀人才,更新一批科学技术,为乡村振兴提供配套支撑。出台激励政策。研究出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园区建设、资金、项目、人才等政策,完善和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建立起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健康、有序、快速推进的政策体系。引进科学技术。与中国柑研所、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实验基地,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实现每个产业有完整的科研技术服务团队。培育科技人才。整合全区所有农技人员,建立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统筹科技人才招引培育工作。依托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挖掘、建立“土专家”“田秀才”人才库,组建“2+6” 产业技术服务队伍,定点指导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种养业主、农业经纪人、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生产、 运输、加工等产业技术工人,长期稳定农业就业队伍。

(七)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做到农村产权、土地制度、基层管理体制全系统改革

按乡村振兴总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新焕发各项资源的生机活力,为农业产业发展整合、汇聚优势资源。探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个底线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依托村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以“租金+工资收入”模式流转土地,探索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挥村级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组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完善“以村宅换城镇房”“带地入建”等引导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制度,鼓励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进农村空心房、废弃建设用地整治复垦,鼓励企业采取租赁、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民宿、乡村旅游。深化农村“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和村代办服务中心,实行全域联网、信息共享,简政放权,进一步优化服务,推进线上服务、免费代办服务和跟踪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做到“最多跑一次”。

二、几点启示

(一)组织要健全,要能“战”

着力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始终,抓党建激活力,强组织树品牌,走“党建+”的乡村振兴之路。建立完善党组织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的领头作用,让党组织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持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规范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使党员干部在政治理论、道德修养、发家致富、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走在前列,实现“党员带群众”的良好局面。

(二)文化要融入,要有“魂”

着力挖掘利用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振兴。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和红色遗址、烈士旧居等,搞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同时注意利用好文化阵地,传承文化,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提升乡风文明程度。

(三)分工要明确,要有“责”

在组织发动、部门协调、规划引领上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区委区政府负责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和相关制度办法的建设、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和考核等工作。乡镇负责全乡镇的统筹协调,指导各村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体,由其负责具体实施规划、建设等相关工作。村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承接者,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动农村能人返乡创业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四)规划要长远,要能“久”

乡村振兴,规划至关重要。规划要结合自身资源,包括地形、水、热量、土壤、交通、文化资源、历史沿革、风俗习惯等,推进旅游景点、特色产业、拳头产品建设,在此基础上做到高起点、高标准,体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推进品牌化和特色化。以农村生态资源、农耕文化、乡村风情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业态。

(五)产业要发展,要能“富”

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把产业培育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因地制宜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将乡村振兴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不断增加群众收入。持续抓好产业转型提升和富民增收,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休闲农业,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民变股民”。依托绿水青山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实现“产品变礼品、园区变景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张洪林 汪良慧 王邱悦(广安市广安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朱质国(广安市广安区财政局)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