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改革发展】南溪古城“蝶变”向未来‖ ​叶源洪

作者:叶源洪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1-09 11:40:04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 4期

南溪古城“蝶变”向未来

叶源洪

宜宾市南溪区地处四川南部,人口40万。南溪老城傍依万里长江,拾级而上、高大雄伟的古文明门城楼,两边连着一段保持完整的石砌旧城墙,巍然屹立岸边,俯瞰着百舸往来、波涛翻卷向东奔去的宽阔江面,跟隔江眺望耸立山头的两座秀丽古塔相映成趣。

这里是泸州去宜宾的重镇要塞,曾经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古战场,也是孙炳文、郭伯和、刘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出生地,又是朱德元帅早年在护法战争期间战斗和生活过的“第二故乡”。至今,他们在城内的旧居依然存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有关他们的美丽佳话和动人故事。

古老历史的陈规沿袭,使得这座一千多年前便有的古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依然是一副没有多大改观的古装旧颜。整个县城街道狭窄弯曲,两旁是低矮破旧的土木结构老瓦房和残败不堪的神王宫、城隍庙等古代建筑。凸凹不平的街道路面,有的是石板,有的是三合土,有的是泥巴地。全城街道最糟糕的要数北门街道。这条街道地面又狭窄又破烂,两旁破旧不堪的民房将整个碎石公路挤成甬道,犹如一只细小的瓶颈。坑坑洼洼的泥石路面,“晴天尘土飞扬,雨日泥浆四溅”,车和人在上面行走,像一个个喝多了酒的醉汉,东倒西歪。这里是“是非之地”,经常发生“肠梗阻”。特别是逢场天,来来去去、进进出出的客货汽车、手扶拖拉机、自行车、人力架车和担箩筐、背背篼、拎竹篮的行人,及做生意的商店摊贩,将整个街道路面堵塞得水泄不通,无法行驶。因而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彼此争吵声嚷叫声不绝于耳。难怪一位曾到该县视察的省领导见此情景也为之发出“进不来,出不去,住不下”的感叹。

当时,城内全是一片平瓦房,很难找到一幢像样的高楼。不说别的,连县党政机关所在地,也在一座古老的“县衙门”里。领导干部同老百姓们一样住的是破旧瓦房,吃的是“大锅伙食”,生活条件极其艰苦。那时,县里根本无小轿车,每个县级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各配一辆“永久”或“凤凰”牌自行车。由于农村普遍没公路,无法以车代步,领导干部们下乡村、跑田坎,全靠各人走路,农民们都亲切称他们是“草鞋书记”“赤脚县长”“三同干部”……

伴随时代前进步伐,这座古城也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人们传统观念的枷锁渐渐砸开,古城千年板结的土地开始松动。无数低矮破旧的民房住宅已被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代替。那个老古董的“县衙门”,陈旧的木结构建筑也“脱胎换骨”,变成了具有现代化风格的建筑。全城几条大街,曲窄的街道路面已拓宽,特别是那条“进不来,出不去”瓶颈似的北街,现已成了一条笔直宽坦的大道。街道两旁是绿树成荫的人行道,两行伸长脖子的水银灯整齐排列。街道中心大小汽车来往穿梭,秩序井然,畅通无阻。县党政机关的交通工具早已“鸟枪换炮”。昨日的脚踏自行车已变成尾部冒烟的“北京”“丰田”“野马”“桑塔纳”等各种品牌的小轿车,在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面上飞奔疾驰……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不甘寂寞、勇于进取的南溪人民,不满足于旧城改造取得的成就,一路向西开拓,将那一大片荒芜空闲、寸草不生的郊区平坝,用大手笔描绘成一座新兴的美丽城市。一座座高耸云天、鳞次栉比的华丽大楼,矗立在宽敞平坦洁净的街道两旁。具有川南商业特色,长达千米的古街建筑,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发思古之幽情,散明清民风古色古香之气息。那条弯曲平凡的桂溪小河沟被拓宽利用,从古街区腹部穿流而过,注进了无穷无尽的活力,给古老街景增添了一道靓丽的奇观。护堤高筑,廊桥横跨,清水鱼翔,亭台楼阁,倩影倒映,无处不充满着诗情画意。身材高大、相貌奇特的仙源塔满腹经纶典故,犹如一个高高站在讲台上的老夫子,正在给正襟危坐在周围的学生们讲述南溪悠久的历史故事。巍峨雄伟的石牌坊敞开宽阔胸怀,用趣雅韵美的楹联词句和精工雕刻的书法艺术,迎接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宾朋好友,前来参观旅游学习访问投资。集文化体育娱乐为一体的万人休闲中心广场,经常举办重大的喜庆盛会,人们潮水般涌聚在这里,一睹那些歌手、舞者、喜剧演员们的风姿芳容,精湛表演,共享人生精神大餐。十里滨江长堤景观道,一路绿树花丛陪伴,一路浓烈地方文化相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古城与新城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长江边的古老城楼城墙仍然在回忆着南溪古城的过去;西面新建城区“高矗林立的新楼房”,正在讲述着南溪古城的未来。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叶源洪(原中共南溪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宜宾市南溪区史志研究学会会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