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名镇名村】革命老区——蓬安县河舒镇‖费尚全

作者:费尚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8-19 20:36:53 浏览次数: 【字体:

革命老区

——蓬安县河舒镇

费尚全

革命老区蓬安县河舒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革命烈士王白与、全国著名土壤专家蓝梦九。境内小乐山有亚洲最大的开口笑巨佛头像,燕山古寨被誉为蜀州“抗蒙八柱”之一。1933年10月,红军在此建立河舒乡苏维埃政权。

建置沿革

早年,河舒场镇在现址北一里许,名龙凤场,现址是其河边的一个猪市,名河(边)猪市。

清康熙中期,在此建立佛寺,名河猪寺。寺前小溪清澈见底,垂柳依依;后山古柏参天,浓荫蔽日,风景秀丽,幽静舒适,遂将河猪寺雅名河舒寺。

乾隆四十二年(1777),迁场于现址,名河舒场。

清道光三年(1823),设河舒场。

光绪二十年(1894),河舒场为东乡九团之一。

1913年,建政河舒乡。

1933年,红军在河舒建乡苏维埃政府。

1940年,河舒设乡。

1950年,建立河舒乡人民政府。

1958年,河舒乡改名红光公社。

1959年,恢复河舒公社名称。

1967年,河舒公社改名红樱公社。

1969年,成立河舒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3年,改名河舒乡人民政府。

1986年9月,撤河舒乡,建河舒镇。

1992年9月,柳滩乡2个村(小板桥、文星村)并入河舒镇。

2019年10月,开元乡、柳滩乡并入河舒镇。

蓬安县河舒镇人民政府驻地:河舒镇文化街16号

位置及资源

河舒镇位于蓬安县南面,东与石孔乡相接,南与新园乡为邻,西与利溪镇接壤,北与相如街道毗连。

河舒镇地处县中部平坝浅丘区,山浅坡缓,溪沟纵横,地形为四周高、中间低,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三级河—河舒河、四级河—姚家河总长20千米。勘探有石油贮藏。建筑砖用页岩储量丰富,可长期开发。

2020年,河舒镇有9434户33266人,耕地面积65064亩,林地面积13096亩。

红军建立河舒乡苏维埃

1933年10月5日,红九军带领游击队分五路向蓬安进军,其中八十、八十四、八十八团部分兵力,加上新扩充的红军,时称“新编八十团”,路经丰窦铺,迂回向南,深入河舒一带活动,其前哨设于燕山寨,以钳制蓬安南路驻扎于顺庆(今南充)之敌。

红军到达河舒后,走村串户,组织集会,书写、张贴标语,广泛宣传红军三大任务:“打到帝国主义,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鼓舞群众“安居乐业”。同时还于醒目的墙壁、岩石及石板上书写、镌刻红军标语,广泛宣传革命道理。

红军所到地区,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迅速组织游击队﹑童子团、妇女队,开展革命活动,并于占领地区相继建立8个区苏维埃、39个乡(镇)苏维埃、156个村苏维埃。周口区苏维埃设于周口木桥沟黄家大院,主席文大元,下辖一镇六乡苏维埃。其中,河舒乡苏维埃设于河舒乡蓝晴初家,主席刘锡礼。

河舒乡苏维埃建立后,红军和苏维埃负责人带领游击队走村串户,深入宣传党的政策,启发群众阶级觉悟,充分发动群众,狠狠打击土豪劣绅,保卫新生的革命政权。组织穷苦弟兄到土豪劣绅家牵猪、开仓放粮。有的运往苏维埃,支援工农红军;有的就地分给老百姓,救济穷苦百姓。

河舒乡苏维埃在发动农民起来打土豪的同时,且插签分田,进行土地革命。把军事斗争和土地革命密切结合起来,组织群众将豪绅霸占的田土没收,插签平均分配给没有土地和缺少土地的农民耕种。祖祖辈辈没有土地和缺少土地的农民,分得土地后,积极性空前高涨。

苏维埃的建立,满足了农民的政治要求;实行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因此,各地人民齐声欢唱:“工农红军来,穷人发了财,打到土豪分田地,人人拥护苏维埃!”

人民信赖红军,拥护红军,积极报名参军。据统计,河舒乡参加红军的有唐隆均、腾跃连、伍顺民等人。

红军燕山寨战斗

1933年冬,驻蓬安县城的杨森二十军第六混成旅十六﹑十七团和精练营﹑民练营两股地方反动武装,在政治上,竭力进行恐怖和欺骗宣传;在经济上对苏区实行封锁;在军事上,于嘉陵江西岸沿江修凿战壕,抢筑工事,断绝水上交通。同时,伪县团练局派教练到苏区前沿地方一带大办民团,培植地方武装,给以正规武器装备,随时向红军进攻。

燕山寨,海拔588米,四面悬崖绝壁,只有羊肠小道从东西两道寨门登山。距相如街道仅9千米,是南充通往营﹑蓬﹑仪的必经之道,也是历代兵家常争之地。当时驻守燕山寨的红军是红九军新编八十团,实际只有一个排的兵力。

敌人进攻燕山寨前,杨森驻蓬安县城的2个团,绕道从马回下面的竹林溪(金竹庵)过河,驻扎在利溪、会龙、河舒量金斗一带,敌前线指挥部设在南充县(今高坪区)会龙场。

1933年11月18日,杨森部纠集兴隆(今兴旺镇)之豪绅母坤荣为首的精炼营、河舒豪绅蓝锦为首的民练营,向驻扎在燕山寨上的红军发起进攻。匪首母坤荣带领精练营从他的老窼——大成出发,进入杜家三青庙地界时,与红军前哨十余人接触。红军居高临下,利用有利地形痛击敌人。众匪徒见红军人少,不甘心失利,继续朝山上奋力反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红军战士边打边撤,路经瓦店子﹑韩家大垭口,退回到燕山寨上,匪军占领了燕山寨南。

为配合燕山寨的红军完成阻击任务,掩护红军部队有计划转移,11月18日晚和19日,营山新民﹑蓬安石孔、柏杨(今相如街道)一带的游击队员500余人,在苏维埃负责人带领下,从燕山寨东门陆续登山,与红军战士一道,固守山寨。

11月19日,各路反动武装齐向河舒进发,进攻燕山寨。军阀杨森所部,由南面的会龙直插河舒;蓝锦的民练营,配合张维珍的扇子匪及其地主武装——“梭镖大队”从利溪过河,直插九林岗、枣儿垭一带,向燕山寨西门逼近;母坤荣的精练营,配合杜家刘刚修的民团和柳树唐浩清﹑柏杨康善芝的地主武装,聚集在﹑瓦店子一带,向燕山寨东门逼进。各路反动武装从燕山寨的东面﹑南面和西面三路聚集兵力2000多人,摆开进攻阵势,形势十分紧迫。

11月20日早晨,敌兵分三路向燕山寨进攻。杨森所部从河舒火烧桥康家沟向燕山寨南面攻山;蓝锦的民练营配合地主武装,从枣儿垭登山,向燕山寨西门进攻;母坤荣的精练营配合地主武装,从瓦店子登山,向燕山寨东门进攻。

镇守燕山寨的红军主力只有一个排,加上游击队员500余人。游击队员使用的武器大多数是长矛﹑马刀,有的甚至使用的是竹镖。虽然装备差,弹药缺,但红军战士多为老骨干,士气很旺,接连打退敌人四次冲锋,为红军大部队转移争得了时间。

为避免在不利条件下的决战,保存红军有生力量,红军总指挥部决定: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方针,以求在收紧阵地,实施“运动防御”的过程中,大量消耗敌人,创造反攻破敌条件。中午时分,红军仅留下几名战士,带领部分游击队员,坚守山寨,牵制敌军外,其余红军带领游击队员,背护着伤员,从北寨悬崖上扶着柏杨(今属相如街道)老百姓搭的长楼梯下山,兵分三路转移。一路经柏杨,向营山转移;一路经龙岗寨,向石孔方向转移;一路经帽盒沟、蒿子坝,向塘坊﹑营山丰窦方向转移,以分散追兵,疲劳敌人。

正当红军和游击队撤下山寨时,蒋介石调派的敌机也骤然出现在燕山寨上空,盘旋低飞,助长敌威,山下匪军趁势又发起疯狂进攻。留守山寨的红军战士和游击队队员奋力抵抗,子弹打完后,便用乱石打击敌人。由于敌强我弱,山寨被攻破。英勇的游击队员在留守红军带领下,以长矛﹑马刀﹑竹镖与敌短兵相接,奋力鏖战,大部分游击队员就地阵亡。有两名受伤红军战士带领18名游击队员,从东门突围,撤到韩家梁时,2名受伤红军战士被俘,被倒吊在两棵麻柳树之间抽筋、剥皮,一刀刀割死,壮烈牺牲。18名游击队员在肖家坟与母坤荣的精练营匪军展开白刃战,最后全部阵亡。

从11月18日战斗开始,到20日战斗结束,驻扎在燕山寨的红军战士与广大游击队员坚守山寨三天两夜,给敌人的反革命围剿以迎头痛击,掩护了红军主力部队安全转移。

11月20日下午,最后一批红军和游击队向塘坊﹑营山封窦方向转移,转移过程中在塘坊歼敌30多名。当晚在营山封窦歼敌50多名,缴敌机枪一挺、长短枪20余支。红军迅速向营山转移,与大部队会合。

红军燕山寨战斗遗址

河舒工业园区

2021年,蓬安河舒工业园区有企业8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6户。工业产值103.42亿元,同比增长7.7%;主营业收入101.44亿元,同比增长26.6%;实现税收1.4亿元,综合能耗4.73万吨标准煤;固定资产投资入库15.6亿元,超额完成30%。

2021年,新引进旺达饲料、福隆电子、汉闽威智能设备、真龙制药、华智云谷、英米科技、新伙高分子7家企业,协议引资10.2亿元,已到位资金4.5亿元。旺达饲料、福隆电子、真龙制药、新伙高分子材料4家企业建成投产,总投资2.3亿元,占地面积80亩;汉闽威、华地云谷、玖辰环保科技等4家企业正在建设,已投资2.2亿元;英米科技、深圳联通多媒体电子、挑挑食品等5家企业已签约即将入驻。

蓬安河舒工业园区

蓬安河舒工业园区内的南充博萨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地方特产

河舒豆腐

河舒豆腐历史悠久,清顺治年间就有了名气。

1952年,河舒豆腐作为名牌产品,参加川北行署组织的展销会,受到行署主任胡耀邦好评。

蓬安河舒豆腐(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河舒豆腐以上等大豆为原料,经燕山古寨地下水浸泡、水磨、多层过滤、煮沸、加石膏等十多道独特工艺加工而成,色泽洁白、细嫩。用这种豆腐与现代烹调技术相结合制作出的一百零八种品牌豆腐,其味美爽口,色鲜质嫩,是蓬安独具特色的上等佳肴。

2013年12月,河舒豆腐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

2022年1月,河舒豆腐入选《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第二批)》。

蓬安河舒豆腐—醪糟豆腐(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名胜古迹

运山古城遗址

运山,又名云山、披衣山、燕山寨。海拨588米,山顶平旷,四周悬崖峭壁,地势险峻。

南宋淳祐三年(1243),为抗御蒙古军,四川制置使将蓬州徙治云山,时称运山城。因山顶有天生池,又称天生城。运山与大获山(在今苍溪)、大良坪(在今广安)、青居(在今高坪区)互为犄角,为南宋末年四川抵抗蒙古军的八大支柱之一。

1933年,红军到蓬安,燕山寨为红军前沿阵地,多次打退杨森部及地主武装的进攻,掩护了主力部队安全转移。

1985年,蓬安县人民政府公布燕山寨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运山故城遗址

运山故城东寨门

小乐山

小乐山原名小锣山,山上有高大壮观的摩崖开口笑佛头像,人言可与乐山大佛媲美,故将小锣山称为小乐山。

小乐山山势高险俊秀,崎岖险拔,素因风光神奇灵秀名闻遐迩。

从山下到山顶,仅有一条数百级狭窄石梯相通连,有古寨门“南天门”。山顶古庙保存完好,庙前有池,相传有金鸡戏水于池中,故称“金鸡池”。

小乐山摩崖开口笑巨型佛头像,从大佛头像侧见到的一块清乾隆十三年(1749)整修寺庙的残存功德碑上了解到,此摩崖开口笑巨型佛头像凿造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60余年历史。整个摩崖开口笑巨型佛头像高6米,宽8.7米,仅佛头像就有两层楼房高,佛像耳长1.3米,宽0.8米,鼻嘴各宽1.2米,眼长3.8米。佛头像圆脸高鼻,大眼峨眉,两耳垂肩,张口微笑,面容和善,神情娴静慈祥,俗称弥勒笑佛。尤其更令人称奇的是,整个摩崖开口笑巨型佛头像头下大山即为大佛身体,两边山梁即为大佛双臂,在酷似膝盖的山梁上,分别雕刻有大佛两手,如足山脊绵延数千米之遥,每座小山又似立佛站立,成百上千座绵延群山又宛如巨型睡佛躺卧大地,山间花草树木,随四季变化而五颜六色,宛如佛之袈裟,神奇无比,无形之中暗寓“佛在心中,心即是佛”之神奇禅机。

迄今为止,小乐山摩崖开口笑巨型佛头像,是亚洲最大的开口笑巨型佛头像,其他国家和地区还没有发现堪与此巨型佛头像相媲美的开口笑大佛头像。

南天门的古庙石壁上还雕刻供奉有上千尊小佛像,佛像群雕刻于明末清初,距今已近四百年历史。整个神龛分为三部分:左边14排,雕刻有佛像500余尊;右边雕刻有十殿阎罗、千手观音、望乡台、峨眉山全景图等;中间刻有送子观音、十八仙人、道观等,造像神龛最上方雕刻有双龙戏珠和长寿蟠桃等。神龛全部被庙宇遮掩,“文革”中被居住庙宇内享年120岁具有神秘传奇色彩的长寿道人吕宗林用稀泥将全部佛像糊盖遮掩,未被当地“红卫兵”发现而幸免于难,至今保存完好如初。整个佛像群体形象丰满,线条流畅,面容清秀,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美仑美奂,精美绝伦。

距千佛崖旁边5米,新建有大佛殿,原先大佛殿废于“文革”,现复建的大殿内供奉有如来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财神、土地神、十八罗汉、齐天大圣等众多佛教、道教神像,大者高达4米,小者亦达1米。

近年来,当地群众踊跃捐资先后在小乐山观音岩恢复了观音像,在八仙洞恢复了吕洞宾、何仙姑、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等八仙像,修缮了享年120岁高龄的小乐居士吕宗林墓,同时在观音岩东面依山而凿了高达12米巨型吼天石狮子头像一个,极大地提升了小乐山的文化品位和人文底蕴,尤其是逢年过节时,更是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前往观光揽胜。如今的小乐山,成了休闲度假朝圣访幽神奇灵秀的好去处。

1983年7月23日,蓬安县人民政府公布小乐山摩崖造像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2月15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小乐山摩崖造像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人乡贤

王白与

王白与(1902—1949),名本霖,蓬安县柳滩乡(今河舒镇)人。革命烈士。

王白与(图片来源:廉洁南充网)

1920年,陆军测绘学堂毕业后,回川为成渝各报撰稿。

1927年,重庆《新蜀报》聘请担任总编辑。因张澜和蒲殿俊推荐,出任二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长。期间,创办“新闻学研究所”。

1933年,任四川省政府编译室主任,兼任川康善后督办公署政治部主任。

1934年,创办《华西日报》,任社长。对报纸,他提出三条要求:第一“求真理”,第二“尚纯洁”,第三“重理智”。他主张报纸要把民众放在首位,持论公正,刚直不阿。

1943年,在成都创办岷云艺术学校,任校长。联合进步青年创办《大同周刊》,为发行人。由于言论左倾,不久被迫停刊。后再到《新蜀报》任总经理。他以报纸为阵地,为民请命。

1946年,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议,王白与在《国民公报》上公开署名,发表《四川老百姓起来》一文,揭露蒋介石独裁、内战、玩弄假和平阴谋。

同年,王白与前往上海任“民革”四川省组织的前身“民主同志联谊会”秘书组长,负责起草该组织的纲领和宣言。他在纲领中提出:“以实现真正的三民主义,建立独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国为其最高理想。”

1949年春,王白与回川组建国防部暂编十纵队,以策应大西南解放,任纵队政治部主任。他告诫大家说:“我们回川的任务是革命,不是做官!”他强调:“建立革命武装,拿起棒棒人打狗,丢了棒棒狗咬人。”

1949年8月20日,王白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白公馆。在狱中,他向难友们讲:“愿以一己之生命,担负反动派加之任何罪名,以救民于水火。”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逃离重庆时实行大屠杀,王白与高呼“打倒蒋介石匪头”“民主革命万岁”,后英勇就义。

蓝梦九

蓝梦九(1901—1953),名锡龄,又名孟长,蓬安县河舒镇人,全国著名的以威廉姆士的学说研究土壤的专家,著名土壤化学教授。

蓝梦九幼小时,就读于蓬安县河舒蓝氏私立小学。这所小学虽然封建色彩很浓,但办学认真,老师负责,对学生既灌输孔孟思想,也给学生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好男儿志在四方”的道理。学校注意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蓝梦九在蓝氏小学读书期间,就萌发了报恩的理想。毕业后苦苦要父母送他去顺庆(今南充)继续读书。毕业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192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

蓝梦九毕业后,先去日本帝国大学研究农业化学3年。从日本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农学院、重庆大学农学院、南通农学院、四川大学农学院任教授,讲授土壤、肥料等课约7年。

1934年至1937年,筹建广西土壤调查所,任所长。

1941年至1944年,任西北技术专科学校教授。

1944年秋,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土壤胶质化学,并到欧美各国考察农业3年。

1947年从美返国,担任国民党农林部专门委员,并兼任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

1949年,坚决拒绝了当局送他去台湾的飞机票。全国刚解放,因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土壤肥料课无教授开讲,他离开条件优越的南京,前往地处偏僻的陕西武功,担任西北农学院教授。到西北农学院后,他更加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以改造大自然,使土地为人民服务。他拖着患有高血压病的身子,和学生一起攀登海拔4000米的太白山,去印证威廉姆士关于土壤统一形成的学说;带领学生到宁夏的陶乐、平乐勘察盐碱荒地,为国营机耕农场建场解决实际问题。

1953年3月,他带领学生赴天津芦台、汉沽两个国营农场进行生产实习。他不仅对所有学生的实习报告,逐字逐句详细修改,还为两个农场建立分析室和搞施肥试验作了周密计划。他写的调查报告,农场作为学习文件,组织干部学习。

在教学和调查研究之余,鉴于我国土壤书籍的缺乏,他潜心著译,先后出版了《土壤肥料实验法》《土壤调查标准》《土壤学概要》《土壤微生物学》《土壤胶质化学》《土壤物理学》等著作,发表了研究报告近30篇,编印了《肥料学总论》《肥料学各论》《土壤腐殖质学》《土壤化学》《大众土壤学》《土壤生成及分类》《土壤调查学》等讲义,在国外一些土壤科学论著尚未系统翻译的当时,对祖国的农业建设和土壤肥料的教学工作,都起了重大作用。

蓝梦九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朋友。20世纪30年代,在四川大学任教期间,他曾担任中苏文化协会成都分会理事,接触了一些进步人士和中共党员,其侄蓝祥辉时为川大学生,亦因之受到影响,参加了革命,在他支持下,投奔延安(1949年随军赴广东,先后任过广东省粮食厅厅长、统计局局长、肇庆专区专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等职)。在西北农学院,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曾对该院去西北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学习的青年说:“你们要努力研究马列主义,希望你们回校后能帮助我学习马列主义。”

1953年4月19日,他带领西北农学院学生赴天津芦台、汉沽外出实习返校途中,因劳累过度,突患脑溢血,在西安市西北大旅社去世。

蓝梦九去世后,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大)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称他的去世“是农业教育界的一个重大损失”,是“祖国人民的损失,是农业科学战线上的损失”。中国高等教育部、西北教育局、中国土壤学会西安分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西北工作站等送去了花圈。中华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西安分会等发去唁函、唁电,几十个单位和个人送了挽联。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费尚全(蓬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