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乡村振兴】不灭的火炬——“中国沼气能源第一村遂宁市海龙村乡村振兴之路‖李德富

作者:李德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8-09 18:54:58 浏览次数: 【字体:

不灭的火炬

——“中国沼气能源第一村遂宁市海龙村乡村振兴之路

李德富

“天上没有玉皇,地下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岭开路,我来了”。这是我很早以前听过的一首民歌,那气势排山倒海,气壮山河。这次在遂宁市安居区海龙村采风时,突然唤醒了我的记忆,觉得海龙村就是这样的气派,就是这样的景象,令人欣喜。

入村口,登上观景台,浩渺的天空,湛蓝而明净,几朵白云在对面的峰峦上缭绕,开阔平坦的山沟里,一派田园风光,欣欣向荣的景象。翻耕过的大片大片蝎色土地,是土地改造项目的杰作,数十亩零散小块土地连成了平坦的大田,我仿佛看到了那一望无际、花红果绿的产业园正飘来袅袅的馨香;对面青葱的山脚下,是错落有致、青瓦白墙的农户庭院;旁边是绿草如茵的宽阔广场;右前方,一幢幢新修的农户安置楼,成为新农村美好幸福的家园;一条水泥道像洁白的哈达镶嵌在绿色的山沟。脚下石道梯步,蜿蜒伸向村中心地带。梯道两旁,鲜花簇拥,盛开着格桑花、玫瑰花、野菊花。红的,白的,黄的,粉红的,紫色的,五彩缤纷,光艳夺目,惹得美女作家艺术家们,欢呼雀跃,跳入花丛中“咔嚓咔嚓”不停拍照。乡村振兴战略在海龙村进行得如火如荼,伟大的壮举,在这里组合成一幅壮丽的山水田园画卷。

正在打造全省首个“低碳社区”的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吴枫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行走在山水田园间,漫步在宽阔整洁的水泥道上,清新的田野处处让人眼睛发光,路边那块朱红色的标识牌,让我着实吃惊不小:“中国沼气能源第一村”。以前我未听说过啊,是不是在吹牛呢?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农舍庭院,看见那幢幢石木川枓建筑的小青瓦房,看见那家家户户房前房侧朱蝎色栅栏保护的一口口沼气老池,我像是在时光的岁月里,尽情欣赏历史的遗迹,欣赏一件件精美的古玩。它们静静地躺在院坝边,房屋边,菜园里,像是在回味曾经的辉煌岁月,绚丽绽放的生命时光。穿过农舍前的秋叶荷塘,我来到绿草如茵的沼气广场,竹编花篮似的圆拱柱,高高托举着一支火炬直入云端,它鲜红的火焰,像正在燃烧,秋日的艳阳使它更加光彩夺目。我惊叹,海龙村竟有如此的艺术造诣,如此的地标建筑!这在过去一个村庄不可想象的。我知道这是种沼气文化符号,但我对沼气的发明历史却一点不知。带着求知欲望,我兴致勃勃走进了广场边“沼气陈列馆”。在这里,我用审阅的目光,逐一对沼气能源的实物模型、图片文字进行了阅读,先前心中的疑虑已经释然。最后不得不由衷地感叹:海龙村,无可置否是中国最牛的沼气村!

海龙村是川中丘陵地区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的一个传统村落。据说,海龙村的名字来自一个传说。很早以前,村民们在村里劳动发现,河水中经常会冒出大片气泡,有人觉得奇怪,无意间用火柴一点,气泡即刻燃烧起来,人们便认为这是海龙在地下吐火造成的缘故,故将此地叫“海龙村”。

海龙村沼气陈列馆(图片来源:川观新闻)

海龙村的人,勤劳淳朴而智慧,有着龙一样的精神,他们敢闯敢干,敢为人先。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海龙村人多地少,缺衣少柴,他们用聪明才智,打出了遂宁第一口沼气池,并试着用它煮饭、照明。以后又不断改进提升,技术完全成熟。从此,海龙村从黑灯瞎火中闯了出来,从烟熏火燎中走了出来。一口口沼气池,像一盏盏明灯,点亮了千家万户,照亮了山村夜空。沼气池的发明,既解决了农户缺钱买油照明的困境,又解决了缺柴烧火做饭的问题。竹林院舍的上空,滚滚游荡的黑烟,变成了蓝天下袅袅缥缈的白云;夜晚,家家户户沼气灯一亮,山湾像银河里满天的星斗,星光熠熠。

沼气像一支支火炬,点亮漫漫的长夜,驱赶走黑夜的寂寞和恐惧。打沼气池,用沼气煮饭照明,成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的一场能源革命,它给没条件电源照明的村庄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欢乐,带来了乡村的梦想与希望。

海龙村成为沼气的发祥地。1973年,全村家家户户建有沼气池,基本实现沼气化。海龙村也成为了遂宁市打沼气的示范村,省先进标兵。老百姓总结出一句顺口溜:“煮饭不用柴和碳,照明不用油和电。”利用沼气做饭,只需按个气阀,省柴省力省时间,无烟薰,既干净卫生又环保。沼气灯照明,可和电灯媲美。打沼气成为农村的一桩新鲜事。海龙村成为遂宁沼气第一村声名远播,引来一批批外地群众参观学习。

海龙村的壮举是个神奇,也竖起了沼气的标杆。1973年至1974年,省委书记杨超先后来遂宁视察工作,到常理镇海龙村察看沼气建设。1974年,国家计委派沼气考察组一行3人来遂宁,对沼气建池、管理、使用、效果等进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以后,全国有陕西、河南、宁夏、湖南等十几个省、市派代表团先后来到遂宁考察沼气建设。

最值得海龙村人骄傲的是,1974年春天,海龙村山沟里,彩蝶飞舞,草茂花艳,和煦的阳光格外明丽。时任陕西延安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习近平同志,率沼气考察组一行5人来到遂宁参观学习。这既是海龙村人的荣耀,也是遂宁人民的荣耀。

全国沼气看四川,四川沼气看遂宁,遂宁沼气看海龙。海龙村率先实现了沼气化,为群众脱贫致富走上了康庄大道,成为全国沼气第一村,铸就了历史辉煌,已载入史册。

蓝色火焰照天下,一灯点亮千万家。海龙村的沼气,不仅带动了遂宁各区县的沼气蓬勃发展,还影响了周边省份。1974年夏天,农民沼气技术员李清晏一行8人,应陕西省延安地区邀请,赴革命圣地延安传授沼气技术,展现了海龙人的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如今的海龙村,又有了创新。农户将搬到新建的居民区,住进新楼房,沼气池将作为历史时代遗物,加以围栏保护。在这里建起了“中国沼气博览园”,作为沼气文化、农村能源科普地,让更多的人来打卡,参观学习,为社会作更大贡献。

蓝色海龙,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再一次出发,焕发青春活力,攀登新的高峰。它像广场上那支挺立的火炬,光耀四方,永不熄灭。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德富(四川省射洪市人,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射洪市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川中文学》,《四川散文》《西部散文选刊》《中国建设报》《四川农村日报》《华西都市报》《海口日报》《海华都市报》《三江都市报》《武陵都市报》《河南科技报》等报刊)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