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芦山禾茂蝶变记‖李腾鹏
芦山禾茂
蝶变记
李腾鹏
禾茂(旧名禾茂坝)位于芦山县境南部,芦山河西岸,北纬30.5°,东经102.5°,坝中心海拔636米,是一形如半岛的平地。南、北、西三面与天全县接壤,东面芦山河绕半岛流淌。境域面积2.48平方公里。南北两端均为高陡险峻的悬崖,悬崖下枯水季节各有一羊肠小径,北通天全县河西坝,南通天全县罗带坝。西面禾茂山横亘于禾茂与天全后田坝之间,最高峰海拔930米,是天然界山。
芦山禾茂风光(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禾茂坝古属天全县。
禾茂坝新石器时代即为古氐羌民族——徙族人聚居之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徙县,为天全建县之始。西晋改徙县为徙阳县,南齐改为枞阳县,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改枞阳县为始阳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杨启县。县名不断更迭,禾茂皆属其管辖。
唐天宝元年(公元734年),在故始阳县置始阳、灵关、安国、禾川四大兵镇。禾茂属安国兵镇。
唐末起,天全由高、杨土司统治至清代,禾茂属杨土司辖地。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土归流,置天全州。禾茂属天全州东阳乡忠容村。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因其地无水源灌溉,老百姓深受干旱之苦,在芦属沙田坝宋家沟悬蔑索横挂笕筒引水过河灌田,至此禾茂坝结束四季无水源的历史,并愿改属芦山。划归芦山后,为水东乡水下八甲。
民国25年(1936年),置凤禾乡联保,禾茂属凤禾乡联保。民国29年(1940年),改联保为乡,禾茂为第八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凤禾乡名,禾茂属三友村。1958年,凤禾乡与飞仙乡合并建白家店人民公社,禾茂属三管区。1961年,分为凤禾人民公社,禾茂为生产队,属三友大队。1984年3月,改公社为乡,禾茂独立为行政村。2005年,凤禾乡并入飞仙关镇,禾茂为村民小组,属飞仙关镇三友村。2020年5月,三友村、凤凰村合并为凤禾村,禾茂仍为村民小组。
建国初期,禾茂有居民300人左右,50多户。老百姓住房低矮、阴暗潮湿,茅草房占50%左右。
古之禾茂坝,交通闭塞,水源匮乏,灾害频频,匪盗出没。
早年,禾茂坝是血吸虫病重灾区,疫人遗矢,病户萧索,荒塚累累。老百姓不知病因,俗称胀蛊病,无药可治。感染者若到晚期,腹胀如鼓,丧失劳动能力,唯有等死。
水源匮乏,老百姓饮用水要一桶一桶由河边往上背,磨面碾米要摆渡到河对岸宋家沟,老弱病残则要靠众邻里帮忙以维持日常生活饮用水。虽土地肥沃,也只能种旱地作物。旧时,主要农作物玉米亩产就200斤左右,如无土地的佃农,辛苦一年,依然食不果腹。就是小有田地的中农,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若遇荒年,饿殍无计。乾隆二十五年,虽架通笕筒引水灌田,但只能同时搭两根竹筒,灌田50亩左右。
20世纪80年代前,禾茂人出入南北,均走倚水傍崖的小路,既危险又曲折难行,若遇洪水,道即被淹。向西则要翻越禾茂山,山路林深草莽,爬坡上坎,难以攀越。经常出入靠摆渡过河,上通芦山,下达雅安。木船摆渡,大水不能过,且船倾人溺事故时有发生。近几十年,就有1935年一船红军船翻溺亡,1973年船倾致10个学生溺亡等事故。
几千年来,禾茂人全靠农耕生活,是芦山相对比较贫困的地区之一。1949年人均收入60元。
1952年,禾茂成立互助组4个,当年粮食产量比1950年增长33.69%。1955年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建高级社,1958年进入人民公社。1980年,人均收入231元。1985年,人均收入350元。
1955年7月,芦山首次查出血吸虫病感染者。1957年,血吸虫病普查,禾茂人血吸虫病感染率60%以上。1963年4月,组建芦山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队,1964年,成立芦山县血防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举方针,抓紧灭螺、粪管水管、治疗三个环节,到1985年,禾茂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985年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强化灭螺,硬化堰渠,杜绝钉螺滋生环境,治疗残余病人。现在,禾茂已彻底消灭血吸虫病。
1964年,禾茂有了第一个提灌站(动力为柴油机),下半坝旱地全部改为水田,粮食产量有了大幅提高。
1974年,宋家沟小水电发电,禾茂通电,电压极不稳定,电灯忽明忽暗。
1976年,禾茂生产队有了第一台打米机、第一台磨面机(动力为柴油机),从此告别了碾米、磨面要渡河到宋家沟的历史。
1976年,禾茂生产队拥有了第一台手扶拖拉机,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用上了机器耕田(耕田时将拖拉机拆散用船载过河)。
1982年3月,禾茂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
1986年,由群众集资,国家补助,在芦山河上建成114米长、2米宽的铁索桥,禾茂渡口木船摆渡的历史终于画上句号。同年,禾茂人购买了第一台电视机。
1999年,山地退耕还林820亩。自此,禾茂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
改革开放后,禾茂人告别了单一的农耕生活,劳务输出170多人,年劳务收入800多万元。观念改变了,思想解放了,带来的变化是经营模式多了,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住房越修越漂亮。
2002年,禾茂老百姓有了第一辆私家小汽车。
2007年,贯通全坝的水泥路建成,结束了老百姓出门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的日子。
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禾茂146户居民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26户重建,政府补助每户2.9——3.25万元。120户维修加固,每户补助3000——5000元。
2016年,随着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国道“3·51”线纵贯禾茂南北,禾茂从此告别不通公路的历史。交通畅,农民富,禾茂发展驶入快车道。
2018年11月,县人宋志文回乡创业,选定禾茂投资成立芦山县大柏生态农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创建“川西药谷·禾茂田园”。
芦山县飞仙关镇凤禾村川西药谷·禾茂田园种植的玫瑰等中药材(黄刚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2019年4月前,完成土地流转750亩。
2019年4月,县水利局农田水土保持项目开工。5月,县农村农业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同年,禾茂靠山一侧山林彩化、水系引水、道路改建、蔬菜交易市场、污水处理、房前屋后环境治理、停车场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
经三年努力,“川西药谷·禾茂田园”已建成以中药材种植为主,集旅游观光、绿色康养、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拥有“七院、六馆、五特色”观光游览项目。
企业为龙头,带动村民致富。禾茂田园接纳村民200余人就业,年季节性临时用工8000余人次。村民依托园区开办餐饮、民宿、茶座等发展经济。2020年,禾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00元。
现在的禾茂坝,家家小洋楼,90%的人家有小车。环境整洁优美,邻里团结和谐,人人安居乐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2020年,禾茂田园被评为“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作蛹几千年的禾茂坝,已经羽化成蝶。
感党恩 跟党走(蓬州闲士 摄于芦山县飞仙关镇禾茂坝,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腾鹏(雅安市作家协会会员,芦山县教师进修校退休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芦山县志》副主编)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