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四川省情>四川统计公报>详细内容
2025-03-17 12:10:10

2017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四川省统计局(2018年2月)

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4-22 15:32:21 浏览次数: 【字体:

2017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多重矛盾交织和多重困难叠加的严峻考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组织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一、综  合

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98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2.8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294.0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8403.4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40.8%和53.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651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9:40.8:47.3调整为11.6:38.7:49.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4%,其中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4.1%,医疗保健类上涨4.2%,居住类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0.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下跌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上涨6.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比上年上涨8.3%。

表1: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全 省

城 市

农 村

居民消费价格

1.4

1.7

0.8

食品烟酒

-1.4

-0.9

-2.2

   #粮  食

1.0

0.6

1.4

    鲜  菜

-6.5

-6.3

-6.9

    畜  肉

-7.8

-6.3

-10.1

    水产品

4.0

4.4

3.0

    蛋

-2.2

-0.7

-4.7

    鲜  果

4.0

5.9

0.8

衣着

2.5

2.6

2.2

居住

2.4

2.4

2.4

生活用品及服务

1.2

1.1

1.4

交通和通信

1.6

1.5

1.7

教育文化和娱乐

4.1

5.1

2.0

医疗保健

4.2

4.4

3.8

其他用品和服务

3.7

3.9

3.2

二、农  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4.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3.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3%;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3.3万公顷,增长14.2%;蔬菜播种面积140.6万公顷,增长1.9%。

全年粮食产量3498.4万吨,比上年增长0.4%,其中小春粮食产量下降0.4%;大春粮食产量增长0.6%。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23.5万吨,增长3.9%;烟叶产量20.2万吨,下降7.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523.0万吨,增长3.1%;茶叶产量28.3万吨,增长5.7%;园林水果产量895.0万吨,增长5.2%;中草药材产量51.2万吨,增长11.3%。

全年肉猪出栏6579.1万头,比上年下降5.0%;牛出栏267.3万头,下降0.5%;羊出栏1780.4万只,增长1.4%;家禽出栏65259.8万只,下降3.7%。猪肉产量下降4.5%,牛肉产量增长2.7%,羊肉产量增长1.3%。禽蛋产量下降2.4%,牛奶产量增长1.5%。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54.6万公顷。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1769.9万公顷。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64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9个。年末森林覆盖率38.03%,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22.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水产品产量154.4万吨,增长6.2%。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1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87.6万公顷。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7万公顷,累计945.7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530万千瓦,新增80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189.4亿千瓦小时,增长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1517.3亿元,比上年增长8.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144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0%,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1:1.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8.2%,集体企业下降14.2%,股份制企业增长8.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3.4%。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41个行业大类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3.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0.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9.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6.1%,汽车制造业增长1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6.0%,医药制造业增长13.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1%,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6.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6%。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原煤产量比上年下降16.5%,汽油增长9.3%,天然气增长20.0%,发电量增长7.3%,铁矿石原矿下降2.6%,成品钢材增长2.0%,水泥下降4.0%,白酒增长9.0%,汽车增长15.0%,电力电缆增长23.5%,电子计算机整机增长17.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4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610.6亿元,增长29.0%。其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17.8亿元,增长73.1%;股份制企业2177.4亿元,增长32.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57.1亿元,增长18.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2元,比上年下降0.2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4%,比上年末下降1.7个百分点。

表2: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4659.9

-16.5

汽油

万吨

280.3

9.3

天然气

亿立方米

356.4

20.0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3340.0

7.3

铁矿石原矿

万吨

14440.4

-2.6

生铁

万吨

1899.7

9.6

粗钢

万吨

2026.3

10.2

成品钢材

万吨

2491.2

2.0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67.8

24.4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

万吨

414.9

-0.2

饲料

万吨

1582.4

5.8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206.8

-17.6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万千升

372.4

9.0

啤酒

万千升

240.7

-1.6

卷烟

亿支

734.1

9.9

万吨

103.6

4.5

亿米

16.4

-7.9

化学纤维

万吨

126.5

6.8

彩色电视机

万台

1051.3

-5.4

家用电冰箱

万台

83.2

-2.8

房间空气调节器

万台

316.1

55.4

水泥

万吨

13810.0

-4.0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5568.5

3.7

中成药

万吨

49.5

0.4

汽车

万辆

150.8

15.0

电力电缆

万千米

337.4

23.5

电子计算机整机

万台

6981.7

17.6

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

万台

3178.0

-29.2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863.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850个,实现利润总额323.9亿元,增长19.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0604.5万平方米,增长12.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598.1万平方米,增长7.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715.2万平方米,增长5.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09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1235.9亿元,增长10.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4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第二产业投资9286.7亿元,增长12.9%,其中工业投资9181.2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投资21464.7亿元,增长8.5%。全年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1633.7亿元,增长75.7%。

分经济区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49.8亿元,增长8.8%;川南经济区完成投资5419.6亿元,增长12.7%;川东北经济区完成投资7146.8亿元,增长15.8%;攀西经济区完成投资1879.3亿元,增长4.0%;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完成投资801.5亿元,下降3.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149.9亿元,比上年下降2.5%。商品房施工面积41294.9万平方米,下降0.6%;商品房销售面积10869.1万平方米,增长16.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678.7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382.4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0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36.4亿元,增长12.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4992.7亿元,增长12.0%;餐饮收入2487.8亿元,增长12.4%。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601.7亿元,增长33.4%。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6.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6.5%,日用品类增长19.5%,化妆品类增长16.6%,金银珠宝类增长15.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4%,中西药品类增长11.0%,家具类增长15.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0.5%,汽车类增长6.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0.6%。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9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接待国内游客6.7亿人次,增长6.2%;国内旅游收入8825.4亿元,增长16.1%。接待入境游客336.2万人次,增长9.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4.5亿美元,增长16.7%。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总人数为167.1万人次,下降9.0%。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86.0亿元,比上年增长5.6%。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79家,累计批准11701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561.0亿元,比上年增长7.5%。落户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235家。年末驻川外国领事机构17家。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7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1%;完成营业额39.3亿美元,下降12.1%。新增境外投资企业95家,境外投资企业累计961家。

全年在履约的国内省外投资项目9357个(含往年结转项目),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9977.0亿元,增长3.8%。

全年进出口总额4605.9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其中,出口额2538.5亿元,增长37.4%;进口额2067.4亿元,增长46.2%。

以美元计价,2017年四川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81.2亿美元,增长38.2%。其中,出口375.5亿美元,增长34.4%;进口305.7亿美元,增长43.1%。

全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2588.0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6.2%;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397.2亿元,增长28.8%,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0.3%。

七、交通、通信和邮电

全年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580.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3%;完成旅客周转量1698.3亿人公里,增长0.7%。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820公里;内河港口年集装箱吞吐能力233万标箱。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99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2.5%,其中私人汽车894万辆,增长15.5%。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510亿元,比上年增长65.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69.3亿元,增长35.3%;电信业务总量1240.7亿元,增长74.0%。年末拥有局用交换机容量(含接入网)713.9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6388.3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693.6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9.8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93.1部/百人。固定互联网用户2167.5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6898.5万户,长途光缆线路长度6.8万公里,本地网中继光缆线路长度77.5万公里。

表3:2017年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2580.8

7.3

公路

亿吨公里

1676.8

7.1

铁路

亿吨公里

637.0

5.2

民航

亿吨公里

11.4

8.9

水路

亿吨公里

255.6

14.8

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1698.3

0.7

公路

亿人公里

521.3

-12.8

铁路

亿人公里

318.5

5.2

民航

亿人公里

856.3

9.2

水路

亿人公里

2.2

-8.7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79.8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税收收入2430.0亿元,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86.1亿元,增长10.8%。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1591.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4800.9亿元,增长8.9%。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8124.4亿元,增长12.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5105.2亿元,增长15.3%。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93家,按业务性质分,有产险公司40家、寿险公司44家、养老险公司5家和健康险公司4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有中资公司69家,外资公司24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9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34.0亿元,增长9.5%;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405.4亿元,增长14.8%。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583.3亿元,增长5.2%。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62.5亿元,增长11.7%;人身险赔付支出320.8亿元,增长0.5%。

年末有证券公司4家、期货公司3家、证券公司分公司47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4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证券公司营业部415家、期货公司营业部50家。辖区投资者证券账户数1783.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8.1%,全年实现证券交易额114465.1亿元,增长2.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4万所,在校生1546.0万人,教职工107.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8.8万人。

年末共有小学5721所,招生91.1万人,在校生551.8万人。初中3722所,招生87.1万人,在校生249.1万人。普通高中754所,招生46.5万人,在校生141.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27所,招生2650人,在校生1.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20所,招生39.6万人,在校生97.4万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4486个,职业技术培训注册学员264.3万人次。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109所。全年普通本(专)科招生46.1万人,增长4.9%;在校生150.0万人,增长3.7%;毕业生38.6万人,增长6.6%。研究生培养单位37个,招生3.7万人,在校生10.2万人,毕业生2.6万人。成人高等学校14所,成人本(专)科在校生30.8万人;参加学历教育自学考试72.9万人次。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0%。年末在川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9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5个。全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6人。全年共申请专利167484件,获得授权专利64006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64642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11367件;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2981件,审理结案2960件,结案率99.3%;实施专利项目12876项,新增产值1755.5亿元;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14.8亿元。      

年末有高新技术企业357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9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9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6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5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0个;国家级众创空间66个(其中专业化示范众创空间2个),省级众创空间53个;国家级星创天地7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8个。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2853项,成交金额419.7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3329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51个,艺术表演场所45个,公共图书馆204个,文化馆207个,美术馆40个,文化站4578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2个,国家级动漫游戏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1个,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9个。

年末共有博物馆25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7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6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565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225个,公布为四川省级传统村落的有86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2项。

年末广播电视台166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7.4%,电视综合覆盖率98.5%,有线电视用户1029万户。

全年出版地方报纸132种,出版量14亿份;出版期刊352  种,出版量5261.7万册;出版图书13621种,出版量30836万册;出版音像制品116种,电子出版物220种。

年末纳入统计的档案馆243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204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全年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625.1万卷,179.7万件。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80492个,其中医院2218个(民营医院151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7496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6.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3.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6.3万人,执业助理医师3.3万人,注册护士22.9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02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7万人,注册护士1万人;乡镇卫生院4466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3万人,注册护士2.9万人。

全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48552.1万人次,其中医院18648.3万人次(民营医院3324.1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28040.6万人次;出院1818.1万人,其中医院1243.4万人(民营医院312.0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16.2万人;县域内住院率86.7%。

全年新增省级卫生城市(县城)11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比上年提高2和3个百分点。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网上采购率90.4%。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降至18.63/10万、5.58‰、7.62‰。

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47.2亿元,共筹集公益金13.3亿元。年末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8所、省级21所,市(县)级业余训练重点单位28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65个。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20866条,当年新建3064条。实施体育“十项惠民行动”,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50个。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省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产能资金支持工业节能节水工程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项目合计33个,其中节能项目11个、资源综合利用项目6个、循环经济发展项目4个、节能环保技术产品产业化项目2个、清洁生产示范项目3个、其他绿色低碳发展示范项目7个。

全年安排环保专项资金12.6亿元。完成4台240万千瓦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清理整治“散污乱”企业3万多家,淘汰燃煤锅炉2200余台,出台挥发性有机物(VOCs)地方排放标准,列出首批100家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点企业实施综合整治,淘汰黄标车、老旧车20余万辆。确定1764家2017年四川省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完成40个省级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入库工作。完成1979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完成全省地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20个环境问题的整改。

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67个,面积8.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1%。年末有国家级生态县(市、区)15个;省级生态县(市、区)51个;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2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市3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118起、死亡1885人,分别比上年下降26.6%和19.7%。自2001年以来安全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呈持续下降态势,全省已连续45个月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51人,下降30.5%;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411人,下降8.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0.670人,下降33.0%;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715人,下降6.5%。

十二、人  口

据201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出生人口93万人,人口出生率11.26‰;死亡人口58万人,人口死亡率7.03‰;人口自然增长率4.23‰。年末常住人口83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17万人,乡村人口408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79%,比上年末提高1.58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80元,比上年增长9.4%。

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7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工资性收入17299元,增长6.7%;经营净收入3586元,增长7.8%;财产净收入2627元,增长11.1%;转移净收入7215元,增长12.3%。人均消费性支出21991元,增长6.4%。其中,居住支出增长4.0%,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7.1%,交通通信支出增长18.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3%。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7元,比上年增加1024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工资性收入4016元,增长7.5%;经营净收入4821元,增长6.5%;财产净收入323元,增长20.1%;转移净收入3067元,增长14.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397元,增长11.8%。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12.4%,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12.9%,交通通信支出增长17.4%,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12.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7.2%。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35.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074.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173.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不含失地农民)764.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76.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76.3万人。

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员118.9万人,农村低保人数367.9万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比上年提高44元和30元。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共计51.5万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人数17.4万人,集中供养率33.8%。年末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2608个,其中城镇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2029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89.2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5.4亿元。

十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

民族自治地方(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67.7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918.2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821.5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7:42.4:37.9。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85.0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6.5亿元,增长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9.3亿元,增长10.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52元,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16元,增长8.4%。

十五、扩权试点县(市)经济

 全年扩权试点县(市)从上年的77个减少到75个(彭山区、南溪区退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786.6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92.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5764.4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4729.8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9:45.1:37.0。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761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85.8亿元,增长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86.1亿元,增长12.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32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63元,增长9.4%。年末住户存款余额11691.7亿元,增长10.4%。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016年及以后,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为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后的数据。 

3、公报中物价、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保险、证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来源: 四川省统计局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