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四川省情>四川统计公报>详细内容
2024-08-14 23:28:56

2009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2010年3月)

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4-22 11:13:20 浏览次数: 【字体: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组织和动员全省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着力实施“两个加快”和“三个全面推动”,国民经济实现了止滑提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增长较快。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141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回升3.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0.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6711.9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增加值5198.8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62.8%和33.0%。人均生产总值17339元,增长1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6:46.2:36.2调整为15.8:47.4:36.8。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76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占GDP的54.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4.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158.3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2480.8亿元,增长14.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居住类价格下跌0.3%,其中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1.1%,租房价格上涨4.2%,水电燃料价格上涨1.5%。

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3.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跌4.3%,生活资料价格下跌1.2%。全部原燃材料购进价格下跌4.7%。

农产品价格“一跌三涨”。受生猪价格低迷影响,全部农产品生产价格下跌3.1%。其中,畜牧产品价格下跌7.6%,种植业、林产品、渔业产品价格分别上涨3.5%、1.0%、3.8%。

表1: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指        标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

0.8

0.7

1.0

食 品

2.0

3.1

0.5

其中:粮食

4.9

5.3

4.3

油脂

-16.2

-17.2

-15.2

猪肉

-21.8

-22.0

-21.7

鲜蛋

3.6

2.9

5.7

水产品

3.9

3.0

5.4

鲜菜

33.0

34.4

28.3

烟酒及用品

1.8

1.9

1.7

衣 着

-1.9

-3.2

0.0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0.8

0.9

0.7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1

0.7

1.7

交通和通信

-0.7

-1.6

0.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2

1.1

1.2

居 住

-0.3

-2.2

1.7

企业家信心明显回升,企业生产状况持续好转。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8.7,比上年提高7.1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0.6,比上年提高8.2点。其中,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改善最为明显,企业景气指数分别较上年上升11.9点、14.3点、27.7点、20.8点、19.9点。

二、农   业

2009年,全省农业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85.9万公顷,增长0.5%。其中,小麦种植137.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6%;水稻199.4万公顷,与上年持平;玉米126.5万公顷,增长1.4%;马铃薯70.2万公顷,增长8.1%;油料作物120.5万公顷,增长4.4%;药材9.3万公顷,增长2.9%;蔬菜113.0万公顷,增长2.5%。

全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增产75万吨,增长2.2%。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61.8万吨,增长4.7%;棉花产量1.5万吨,减少4.3%;麻类产量6.6万吨,减少3.1%;甘蔗产量93.9万吨,减少19.2%;烟叶产量26.0万吨,增长13.7%;蔬菜产量3227.3万吨,增长4.8%;茶叶产量15.5万吨,增长11.0%;水果产量689.5万吨,增长8.6%。

养殖业稳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比上年增加40.0万吨,增长4.2%。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比重为71.7%,下降0.3个百分点。牛、羊肉产量增加3.5万吨,增长4.1%。禽肉产量增加8.6万吨,增长6.2%;禽蛋产量增加12.6万吨,增长8.6%;牛奶产量69.1万吨,增长5.5%;蚕茧产量10.7万吨,增长1.4%。


    林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43.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4.1万公顷。沙化土地治理3.3万亩,实施森林管护31607.2万亩,建设公益林392.8万亩,完成营造林903.8万亩,实施配套荒山造林25.0万亩。年末森林覆盖率31.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渔业发展快速稳定发展。2009年,水产养殖面积17.9万公顷,增长5.9%;水产品产量100.1万吨,增长5.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8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54.4万公顷。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265.1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952.7万千瓦,增长8.0%。全年农村用电量133.8亿千瓦小时,增长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678.3亿元,增长19.0%,比上年回升3.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2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13111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2%。

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0.9%,轻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1.8%,重轻工业的比为67.8:32.2,轻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7+3”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3.4%,增长16.4%。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1.6%;装备制造产业增长17.6%;能源电力产业增长14.1%;油气化产业增长16.8%;钒钛钢铁产业增长6.9%;饮料产品产业增长20.4%;现代中药产业增长26.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51.8亿元,增长0.4%;完成新产品产值3505.6亿元,增长28.6%。

规模以上工业39个行业大类中,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4.2%,其他行业均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7.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3.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6.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7.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8.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30.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7.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0%。

在纳入统计的87种重点产品中,有77种产品生产增长,支农产品、食品和日用轻纺产品生产增势良好。其中,发电量增长25.9%,铁合金产量增长31.4%,成品钢材增长14.6%,水泥增长46.3%,布增长27.9%,纱增长30.1%,化学农药增长55.1%、食用植物油增长68.8%,白酒增长40.7%,家用电冰箱增长46.9%。

表2: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8997.3

 4.6

汽油

万吨

  69.4

34.5

天然气

亿立方米

 190.6

 1.4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468.5

25.9

生铁

万吨

1532.6

10.1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70.7

 8.9

万吨

1509.1

10.2

成品钢材

万吨

1830.6

14.6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

万吨

 464.4

27.4

配混合饲料

万吨

 616.6

27.4

食用植物油

万千升

 102.2

68.8

卷烟

亿支

   874

 5.1

啤酒

万千升

 159.1

 3.3

白酒

万千升

   156

40.7

亿米

  10.9

27.9

万吨

  48.3

30.1

化学纤维

万吨

  43.2

28.6

彩色电视机

万台

 743.2

-7.0

家用电冰箱

万台

  51.9

46.9

房间空气调节器

万台

  72.2

-4.8

水泥

万吨

 8887

46.3

内燃机

万千瓦时

 1091

113.2

汽车

76863

25.4

工业经济效益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实现盈利的工业企业11643户,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8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84.7亿元,增长25.1%。实现利税1742.5亿元,增长25.2%。实现净利润908.8亿元,增长33.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306.8亿元,增长88.0%;股份制企业625.4亿元,增长22.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15.0亿元,增长22.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6.9,比上年提高20.8个点。

建筑业生产发展加快,效益明显提高。年末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927个。全年实现利税总额184.0亿元,增长13.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225.1万平方米,增长9.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499.3万平方米,增长6.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542.9万平方米,增长1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20.7亿元,增长58.1%,比上年快28.3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投资524.6亿元、4592.1亿元、6904.0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5935.0亿元,增长70.9%;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422.4亿元,增长0.2%;民营企业投资5767.4亿元,增长39.3%,占全社会投资的48%。房地产开发投资1586.8亿元,增长9.3%。

工业投资加快。完成工业投资4482.7亿元,增长45.6%,比上年快17.8个百分点。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工业投资4424.0亿元,增长46.0%,其中“7+3”优势产业完成投资3365.5亿元,增长41.8%,比上年快16.3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731.7亿元,增长47.9%;能源工业完成投资1251.0亿元,增长32.6%;现代中药业完成投资35.7亿元,增长26.8%;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生物工程等增速均在40%以上。

服务业投资高速增长。全年服务业投资增长66.5%,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7.4%,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增长1.6倍,金融业增长1.3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9倍,教育增长1.9倍,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2.2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2倍。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8.7亿元,增长20.0%。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8.1%。在统计的25类商品中,除电子出版物等三类商品销售比上年有所下降外,其他22类都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长面达到88.0%。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463.1亿元,增长19.6%,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占零售总额的77.5%,是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导力量;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140.9亿元,增长23.3%,增长最快。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463.1亿元,增长19.6%。

城乡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农村市场快速发展。受新农村建设及家电下乡政策的拉动,城乡消费品市场持续稳步发展。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39.8亿元,增长18.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918.9亿元,增长21.7%,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9个百分点。

消费热点不断升级。其中,汽车零售额增长42.1%,食品类增长15.6%,儿童玩具类增长18.1%,家具类增长40.0%,服装鞋帽、纺织类增长28.3%,书报杂志类增长24.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0.2%,五金电料类增长40.9%,化妆品类增长28.5%。

个体私营经济大幅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425.8亿元,增长22.8%。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37.8亿元,增长20.5%,比上年增幅高1.0个百分点,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62.9%提高到63.2%。

旅游业强劲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72.5亿元,增长34.8%。接待入境旅游者85.0万人次,增长21.5%,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9亿美元,增长25.4%;接待国内游客2.19亿人次,增长25.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52.8亿元,增长34.8%。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次数与震前2007年相比,分别增长21.0%、23.1%、18.1%。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1.3亿美元,增长23.5%。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86家,累计批准8914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36.1亿美元,增长15.7%。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9户,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151家来川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驻川外国领事机构达到8家。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45.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3.7亿美元,增长40.2%;外派劳务35832人次,增长11.7%。新增境外投资企业40家,增长33.3%。全省招商引资总量快速增长,首次突破4000亿元,积极探索建立资源开发新机制,成功举办第十届西博会,全省全年新签国内省外合作项目6742个,全省全年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4063.7亿元,比上年增长35.5%。

外贸进出口总额242.3亿美元,居全国第11位、西部首位,增长9.6%,是全国唯一的进出口、出口、进口均保持正增长的省份。其中,进口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00.8亿美元,增长12.3%;出口141.5亿美元,增长7.8%。一般贸易出口77.3亿美元,下降11.3%;加工贸易出口40.3亿美元,增长28.9%。国有企业出口39.1亿美元,下降9.9%,占外贸出口的27.6%;私营企业出口57.2亿美元,增长18.7%,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0.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1.9亿美元,增长18.0%。农产品出口5.6亿美元,下降14.2%;机电产品出口76.0亿美元,增长16.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9亿美元,增长36.2%。

七、交通、通信和邮电

全年公路、铁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526.0亿吨公里,增长0.8%;完成旅客周转量1272.3亿人公里,增长5.5%。

表3:2009年公路、铁路、航空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周转量

亿吨公里

1526.0

0.8

公路

亿吨公里

851.3

2.8

铁路

亿吨公里

611.4

0.2

民航

亿吨公里

6.8

7.6

旅客运输周转量

亿人公里

1272.3

5.5

公路

亿人公里

771.3

1.9

铁路

亿人公里

195.3

2.3

民航

亿人公里

303.5

18.9

通信行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业务收入357亿元,增长9.8%。年末拥有长途电话业务电路71万路;本地电话网固定交换机容量2364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9611万户,本年新增1708万户。互联网注册上网用户431万户,光缆线路长度48.0万公里,本年新增9.0万公里。大力推行农村信息化建设,已完成836个行政村、3376个自然村通电话、350个乡镇通宽带任务。开展“信息下乡”乡镇数2632个,建成乡信息站1520个,建成村信息点6794个,完成富民安康通信建设项目投资4.29亿元。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50亿元,增长34.3%。年末电信公网电话用户4960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551万户,下降8.2%;移动电话用户3409万户,增长20.2%。电话普及率56.4%,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17.6%,移动电话普及率38.7%。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4.2亿元,增长2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591.0亿元,增长21.8%。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976.5亿元,比年初增加6298.4亿元,增长33.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076.6亿元,比年初增加2857.5亿元,增长54.8%。各项贷款余额15680.3亿元,比年初增加4493.6亿元,增长40.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011.5亿元,增加785.7亿元,增长18.5%;中长期贷款余额9804.1亿元,增加3391.5亿元,增长53.0%。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4793.0亿元,现金支出34815.2亿元,累计净投放现金22.2亿元。

保险事业平稳健康发展。截止2009年底,共有保险公司48家,按业务性质分,有产险公司22家,寿险公司23家,养老险公司2家和健康险公司1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有中资公司38家,外资公司10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579.0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48.7亿元,增长35.5%;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30.3亿元,增长11.9%。全年支付各种赔款和给付130.6亿元,增长5.7%。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73.1亿元,增长16.3%;人身险赔付支出57.5亿元,比上年下降5.2%。

截至2009年年底,我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79家,其中H股公司10家、A股71家,居全国第8位、中西部第1位;全年累计实现融资229.3亿元,其中6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融资金额167.6亿元。

截至2009年年底,我省投资者证券账户开户数和证券交易额分别为648万户、4.1万亿元;投资者期货帐户开户数、代理交易额分别为2.2万户和2.4万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2009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技工校、职业培训机构)3.4万所,在校学生1803.0万人,教职工91.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5.0万人。

深化教育课程改革,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义务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推进。2009年新增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2个,共有180个县(市、区)完成了“普九”义务教育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99.99%。全省共有小学1.24万所,招生94.5万人,在校小学生617.0万人。普通中学4809所,招生169.2万人,在校学生499.0万人。特殊教育学校95所,招生6483人,在校生4.2万人。

实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高校专业建设、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以及升级重点学科建设,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省共有普通高校92所,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03.6万人,增长4.5%,毕业生25.2万人,增加0.5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37个,招生2.4万人,增长12.5%,在校学生7.1万人,毕业生1.8万人。

职业教育不断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校)556所,招生52.8万人,在校学生120.3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95所,在校学生26.15万人;全省普通高中758所,在校学生143.55万人。职业培训机构6722个,注册214.3万人次。

成人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发展。成人高等学校22所,成人本(专)科在校学生30.2万人;成人中小学338所,注册学生4.8万人。全年参加自学考试59.5万人,本(专)科毕业1.9万人。

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41.4亿元,增长18.7%。围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核技术和新能源等6大优势领域,重点打造9大战略产品和80个重点产品项目建设和推进7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

科技基础得以巩固。2009年末,拥有在川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27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80家。全省有两院院士60名,62人次。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年认定授牌省高新技术创新产品30个,产学研创新联盟46个,新增创新型企业195家。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7654项,成交金额56.4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526项,有242项获得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2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154项。有26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

全年共申请专利33047件,专利授权20132件,其中新增专利实施项目2993项,新增产值507.6亿元;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54件,审理结案54件,结案率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持续繁荣。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84个,艺术表演场所63个,文化馆203个,文化站3921个,公共图书馆156个。全年新增10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武侯祠锦里文化旅游项目、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九寨沟民族文化演艺中心等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支撑项目32项。动漫游戏相关企业超过160家,新增动漫企业5家,新增投资逾2亿元,新增原创项目23个。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推出了一批优秀文化作品,全年摄制电视剧5部,电影故事片1部。

文化遗产保护有力。全省共有博物馆87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7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7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3035处。其中,50个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136种古籍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5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特展”,5家单位成为我省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0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33项。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无线广播电台16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7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6.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16座,电视综合覆盖率97.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达1213.6万户,比上年增加44.9万户。

新闻出版事业继续繁荣,档案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出版地方报纸135种,出版量17.0亿份;出版期刊336种,出版量8996万册;出版图书7150种,出版量22947万册;出版音像制226品种,电子出版物122种。年末有档案馆237个,其中专门档案馆20个。全年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674万卷。

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增加。年末拥有全省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21047个,床位27.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7.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0.4万人,执业助理医师2.0万人,注册护士8.3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02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4万人,注册护士0.4万人。乡镇卫生院4736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6万人,注册护士1.2万人。村卫生室51663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7.3万人。

卫生环境改善,疾病控制能力提高。全年新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1个,省级卫生城市4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10.5个百分点。全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26.9/10万,较上年减少6.0%。新发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农村医疗卫生工程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175个县(市、区),覆盖农业人口6608.2万人,实现涉农县(市、区)全覆盖;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妇幼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达到41.7/10万和12.1‰。建成功能基本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36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89.2%;133个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基本完成,为178个妇幼保健机构配备急救设施。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省优秀运动队获世界级比赛金牌10枚、银牌7枚、铜牌12枚;获亚洲级比赛金牌11枚、银牌3枚、铜牌2枚;获全国比赛金牌13.5枚、银牌21枚、铜牌26枚。体育彩票销售量继续攀升,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25.0亿元,增长45.4%,共筹集公益金7.36亿元。全省建成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5个、省级19个,市(县)级体校191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68个,国家、省、市三级传统项目学校1005所,在训人数近4万人。继续实施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实施“雪炭工程”6个,全省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2545条,当年新建200条。投入专项资金1亿元实施体育“十项惠民行动”,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441个,向地震灾区灾民定居点捐赠全民健身路径150条,完善了22个幼儿体育基地建设。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取得成效。2009年,全省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等高耗能工业企业落后产能221户,促进了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降低。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狠抓“三个整治、一个确保”,200户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70%和83%,32条重点小流域治理全面展开。2009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人员7327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61个,环境监测人员2498人。当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60个,完成投资1.25亿元。

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2009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66个,面积8910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4%。建成生态示范区2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

安全生产继续保持“四个下降、一个稳定、一个较好”的发展态势。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明显下降,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22721起,死亡4073人,受伤20733人,直接经济损失36405.0万元,较上年分别下降4.9%、10.0%、7.0%和6.3%。以“安全生产年”为主线,通过开展“三项行动”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省已有135505家企业和单位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共排查一般隐患231395项,已整改228486项,整改率达98.7%。其中,排查治理重大隐患1834项,已治理销号1826项,整改率99.6%,列入治理计划的重大隐患8项,落实治理隐患资金9.4亿元。与此同时,在主要媒体上公告省级重大安全隐患65项,已整治完成43项,其余22项未到整改时限,正在整治过程中,投入整改资金1.3亿元。全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3人,下降19.4%;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2人,下降14.1%;道路交通万车死亡3.7人,下降26.6%;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4.3人,下降9.5%。全年共培训安全生产从业人员100.6万人次。

十二、人 口

据2009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出生人口74.7万人,人口出生率9.1‰,比上年下降0.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2.5万人,人口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长率2.7‰。年末常住人口81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万人,增长0.6%。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3168万人,乡村人口5017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38.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4元,增长10.1%。其中,工薪性收入10132元,增长11.1%。人均消费性支出10857元,增长12.2%。其中,用于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其中,居住支出增长18.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5.0%,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26.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5%。

农村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462.1元,增收340.8元,增长8.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7%。其中,工资性收入1821.4元,增收201.0元,增长12.4%;家庭经营收入2087.9元,增收26.2元,增长1.3%;财产性收入94.8元,增收23.4元,增长32.8%;转移性收入458.1元,增收90.3元,增长24.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41.4元,增长22.8%。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78.6%,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增长33.9%,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26.5%,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23.4%。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575.2亿元,增长20.0%。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4148.2亿元,增长36.2%;定期储蓄存款余额7427.0亿元,增长12.5%。

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城乡就业人员达475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5万人,增长0.3%。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1345.8万人,增加35.8万人,增长2.7%。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27.6万人,签订就业协议23.7万人,就业签约率达86.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6.3万人,登记失业率4.3%,比上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71.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数463.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95.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515.3万人,其中农民工163.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426.4万人。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员189.2万人;城市“低保”资金支出32.5亿元,全省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143元;农村低保人数达到397.4万人,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55元。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分别提高24元和20元。把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全省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38.2%。按农村低保和五保人数计算,农村医疗年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149元;按城市低保人数计算,城市医疗年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161元。城市国办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新增2928张;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心敬老院655所,新增床位6.4万张。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758个,社区服务中心503个。销售福利彩票31.2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5亿元。

十四、民族自治地区经济

民族自治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团结和睦,人民生活改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年末人口723.4万人;辖区面积3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62.9%。全年民族自治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2.9亿元,增长16.9%,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9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57.9亿元,增长28.2%;第三产业增加值316.1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5:42.0:30.5调整为24.5:40.1:35.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4.9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2.9亿元,增长33.0%,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1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264.9万吨,增长3.6%。猪牛羊肉产量81.3万吨,增长4.7%。年末大牲畜存栏737.0万头,增长2.2%;生猪存栏621.2万头,增长3.5%;羊存栏833.5万只,增长6.4%。

工业增长较快。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72.0亿元,增长3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29.8%。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邮电通讯业继续增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5.1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3万公里,增长2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9.3亿元,增长101.4%;实现邮电业务收入23.8亿元,增长16.9%;公网电话用户达80.0万户,下降3.1%,新增移动电话用户86.5万户,达到289.4万户,增长42.6%;全年接待游客2404.5万人次,增长44.2%;实现旅游总收入62.7亿元,增长113.9%。

消费品零售市场保持增长势头,人民生活改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7亿元,增长20.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1.7亿元,增长26.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2784元,增长15.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259元,达到3490元,增长8.0%。

十五、扩权试点县(市)经济

2009年,扩权试点县(市)范围进一步扩大,由2007年以来的27个扩大至59个,59个扩权试点县(市)辖区面积10.7万平方公里,年末常住人口3976.2万人。全年扩权试点县(市)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呈现经济发展较快、需求驱动增强、运行质量提高的良好局面。

经济增长较快,工业加快发展。2009年,扩权试点县(市)地区生产总值4753.6亿元,增长14.8%,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1.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175.0亿元,增长23.3%;第三产业增加值1356.8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4:46.0:27.6调整为25.7:45.8:28.5,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农业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增长2.2%;肉类总产量增长4.2%。出栏肉猪增长4.5%;年末生猪存栏增长3.3%。

工业发展较快。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4432户,比上年增加287户,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30.3%,增速比全省高9.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502.5亿元,增长30.5%,实现利润258.1亿元,增长41.2%。

服务业稳步发展。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537.2万户,下降1.7%,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00.3万户,达到1516.4万户,增长24.7%。全年接待游客7361.0万人,增长22.8%;实现旅游收入448.9亿元,增长25.8%。

投资高速增长,市场需求明显扩大。2009年,扩权试点县(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59.4亿元,比上年增长81.6%,增速比全省高23.5个百分点,比非扩权县(市)高29.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增速比全省高0.5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民营经济持续增长。2009年,扩权试点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4.1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增速比全省快2.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23.0亿元,增长5.9%。民营经济增加值2584.5亿元,增长18.9%,增幅比全省高1.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3.0%上升到54.4%,提高1.4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加快,生活水平提高。2009年,扩权试点县(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047元,增长15.6%,增速比全省高5.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59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4元。2009年,扩权试点县(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08.5亿元,增长16.9%;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54.8亿元,增长16.6%。



(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来源: 四川省统计局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