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四川省情>四川统计公报>详细内容
2025-03-17 12:10:10

2007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2008年2月)

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4-18 16:21:40 浏览次数:2349 【字体: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动员和组织全省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奋力推进“四个跨越”,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105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2.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595.5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3817.7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59.5%和34.9%。从需求的角度看,“三驾马车”仍然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稳中趋旺。其中,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3.1%,总消费的贡献率39.6%。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规模超过国民经济的一半。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5273.1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占GDP 的50.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2.8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2863.4亿元,增长27.9%;第三产业增加值1716.9亿元,增长17.7%。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受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5%。在食品类中,水产品价格上涨7.9%、粮食价格上涨7.7%、鲜菜价格上涨7.0%,鲜蛋价格上涨19.7%、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23.4%、猪肉价格上涨54.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

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5.9%。全部原燃材料购进价格上涨5.7%。

全部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20.8%。其中,种植业产品价格上涨10.7%,林产品价格上涨5.6%,畜牧产品价格上涨28.3%,渔业产品价格上涨6.7%。

全年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9.3%,比上年涨幅提高1.3个百分点。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2.0%,房屋租赁价格上涨0.5%。

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信心持续增强。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35.0点,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35.6点,均为历史最高点。其中,工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更佳,景气指数分别达到143.1点、139.9点、131.1点和149.7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物价上涨过快,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降耗难度较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二、农业

2007年,全省农业生产呈恢复性增产,农村经济运行比较平稳。

种植业结构继续小幅调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81.0万公顷,减少1.1%。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39.7万公顷,增长1.6%;水稻196.0万公顷,减少1.3%;玉米124.7万公顷,增长3.0%;马铃薯61.1万公顷,减少4.2%;红苕84.5万公顷,减少9.8%;油料作物106.6万公顷,减少0.3%;药材9.5万公顷,增长1.3%;蔬菜109.6万公顷,减少7.3%,;青饲料28.4万公顷,减少7.5%。

种植业实现恢复性增产。全年粮食产量3448.4万吨,比上年增产198.6万吨,增长6.1%,基本恢复到正常年景的生产水平。其中,小春粮食产量755.7万吨,大春粮食产量2692.7万吨。经济作物中,除烟叶种植计划调减外,其它各主要品种产量较上年都有所增长。其中,油料产量228.5万吨,增长5.2%;棉花产量1.7万吨,增长6.4%;麻类产量6.9万吨,增长4.9%;甘蔗产量127.0万吨,增长1.9%;烟叶产量16.9万吨,减少15.5%;蔬菜产量2994.6万吨,增长0.8%;茶叶产量13.1万吨,增长15.9%。

养殖业发展稳中趋缓,生产结构小幅调整。全年肉类总产量1092.6万吨,增长6.1%,增幅比上年减少1.7个百分点。猪肉产量740.6万吨,占肉类总产量比重下降了0.6个百分点。牛、羊肉产量101.6万吨,增长6.5%。禽肉产量224.6万吨,增长8.5%;禽蛋产量186.5万吨,增长8.6%;牛奶产量65.4万吨,增长5.5%;蚕茧产量10.9万吨,增长11.2%。

水产品养殖规模继续扩大,优质品种进一步增加。全年水产养殖面积21.3万公顷,增长3.4%;水产品产量121.2万吨,增长12.0%;名优特新水产比重达37.3%,较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2.5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3.0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林19.5万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31.27%,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49.7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0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523.1万千瓦,增长7.6%。全年农村用电量123.4亿千瓦小时,增长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3868.6亿元,增长2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突破万户,达10488户,比上年净增1493户;实现增加值3580.7亿元,增长25.4%。

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优势产业继续成为工业发展的支柱。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464.8亿元,增长25.9%,增幅比轻工业快1.6 个百分点;工业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2579.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2.0%,增长27.1%。其中,优势资源产业增加值1214.5亿元,增长25.0%;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501.8亿元,增长28.0%;农产品加工产业增加值587.8亿元,增长30.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33.6亿元,增长14.5%;完成新产品产值1893.9亿元,增长44.9%。

工业产品生产持续增产。在纳入统计的91种重点产品中,有74种产品生产增长,其中,能源、原材料、支农产品、食品、轻纺品、耐用消费品、建材化工、机电及其他产品生产增势良好。原油加工量增长32.5%,天然气产量增长10.6%,机制纸及纸板增长31.8%,化学农药产量增长85.4%,铝材增长38.8%、软饮料增长34.8%,白酒增长28.3%,服装增长85.0%,塑料制品增长31.4%。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工业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90亿元,增长36.5%。实现利税1156.8亿元,增长38.7%。实现净利润646.9亿元,增长51.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304.5亿元,增长42.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07.0,比上年提高30.2个点。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745个,实现利税总额104.1亿元,增长13.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864.2万平方米,增长11.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633.3万平方米,增长5.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平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加快。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42.0亿元,增长29.1%,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31.5亿元,增长45.6%,增速较上年快15.2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投资增长较快,优势产业投资增势强劲。第一产业投资196.5亿元,增长34.5%;第二产业投资2431.2亿元,增长38.9%;第三产业投资3214.3亿元,增长22.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3.2:38.7:58.1调整为3.4:41.6:55.0。工业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中四大优势产业投资1446.3亿元,增长44.9%,比工业投资增速快6.1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52.2亿元,增长45.4%;优势资源产业投资840.0亿元,增长40.0%;装备制造业投资197.0亿元,增长77.4%;农产品加工业投资257.1亿元,增长41.1%。

国家重点调控行业和高耗能工业投资继续得到有效抑制。钢铁、水泥等控制行业投资982.3亿元,增长30.3%,增速比工业项目投资低9.3个百分点。高耗能工业投资317.7亿元,增长22.5%,比工业项目投资低17.1个百分点。

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增势强劲,民间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港澳台及外商投资371.7亿元,增长78.4%,比投资总速度快49.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2992亿元,增长34.5%,占全社会投资的51.2%。

全年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有14426个,增长17.7%;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3920.2亿元,增长13.4%。其中,新开工项目9067个,增长16.2%;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897.2亿元,下降5.1%。全年建成投产项目700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48.6%,新增固定资产1724.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42.2%。年内建成了乐山多晶硅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广元紫兰坝水电站、朗木寺至川主寺公路、遂渝高速公路、成都枢纽北编组站等一批重点骨干项目。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消费品市场销售持续活跃、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明显升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5.6亿元,增长17.4%,增速创1997年以来新高。在统计的25类商品中,除种籽饲料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棉麻类销售比上年有所下降外,其他22类都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长面达到88%。

各行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明显提速。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4%,比上年加快2.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126.9亿元,增长16.8%,比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61.6亿元,增长21.8%,比上年加快4.0个百分点。

消费热点围绕汽车和住房等不断升级。其中,汽车零售额增长36.6%,石油及制品增长19.8%,家具类增长199.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9.2%,金银珠宝类增长34.5%,化妆品类增长16.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5%,通讯器材增长8.8%。

城镇市场明显提速,农村市场增速稳定。城市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77.1亿元,增长19.7%,增速提高4.6个百分点,对消费品市场增长贡献率达到54.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38.5亿元,增长15.0%。

外资及民营经济发展加快。私营个体经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消费品零售额27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67.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大型商贸企业增势强劲,继续领跑消费品市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729.3亿元,增长25.2%,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7.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上年的17.0%提高到18.2%。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11亿美元,增长36.8%。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8271家,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135家来川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驻川外国领事机构达到7家。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443个,合同金额49.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2.1亿美元,同比增长65.0%;外派劳务26317人次。全年国内招商引资工作运行良好,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972.8亿元,增长79.9%。

外贸进出口总额143.8亿美元,居全国第14位、西部第1位,增长30.5%。出口86.1亿美元,增长30.0%;进口57.7亿美元,增长31.4%。一般贸易出口64.4亿美元,增长23.0%;加工贸易出口18.3亿美元,增长55.6%。国有企业出口27.3亿美元,占外贸出口的31.7%,增长12.5%;集体、私营企业出口37.2亿美元,增长30.7%。农产品出口5.6亿美元,增长16.4%;机电产品出口36.5亿美元,增长49.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5亿美元,增长70.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7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8.2万公里,其中一、二级公路1.2万公里。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公路343亿吨公里,增长11.2%;铁路575亿吨公里,增长8.3%;航空4.5亿吨公里,增长12.5%。完成旅客周转量:公路568亿人公里,增长6.6%;铁路153亿人公里,增长3.3%;航空248亿人公里,增长19.8%。

通信行业持续较快发展。新增光缆线路长度6.8万公里,达到30.6万公里;长途电话业务电路达到63.0万路;新增本地电话网固定交换机容量107万门,达到2466万门;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494万户,达到3252万户。互联网注册上网用户337万户。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47亿元,增长28.1%。年末电信公网电话用户4137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737万户,增长1.6%;移动电话用户2400万户,增长21.4%。农村固定电话用户594.7万户,增长7.2%。电话普及率47.3%。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19.9%,移动电话普及率27.4%。

旅游业继续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旅游精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217.3亿元,增长24.3%。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70.9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1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8569.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79.9亿元。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395.7亿元,增长31.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0.3亿元,增长35.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60.9亿元,增长30.7%,对农业、科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的投入继续加大。

金融存贷款规模稳步扩大,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950.4亿元,比年初增加2143.5亿元,增长18.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062.6亿元,比年初增加928.9亿元,增长28.7%。各项贷款余额9200.9亿元,增加1367.6亿元,增长17.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744.3亿元,增加458.3亿元,增长13.9%;中长期贷款余额5104.7亿元,增加1074.5亿元,增长26.7%。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7416.3亿元,现金支出27365.2亿元,现金净回笼51.1亿元。

年末全省上市公司68家,其中发行H股5家,发行A股64家。

保险事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年共有保险公司37家,按业务性质分,有产险公司19家,寿险公司18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有中资公司32家,外资公司5家。全年保费总收入335.8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其中,财产险收入93.9亿元,增长49.2%;人身险收入241.9亿元,增长36.5%。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91.8亿元,增长62.4%。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46.6亿元,增长40.6%,人身险赔付金额45.2亿元,增长93.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7学年初,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技工校)4.1万所,在校学生1973.9万人,教职工88.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3.2万人。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结构进一步合理。普通高校76所,招生29.8万人,比上年增加3.1万人。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91.8万人,增长6.7%,毕业生13.9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33个,年内招收研究生2.0万人,增长6.1%,在校研究生6.1万人,毕业研究生1.5万人。

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176个县(市、区)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99.4%。全省小学1.6万所,招生108.3万人,在校小学生696.5万人,减少25.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5%,与上年持平。普通中学5093所,招生175.9万人,在校学生505.5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87所(不含技工校),招生44万人,比上年增加9.2万人,在校学生98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14所,在校学生22.4万人。

成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24.6万人,增长0.4%;成人中学在校学生5.6万人;成人初等学校在校学生9.0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学员268.6万人次。全年参加自学考试39万人,本(专)科毕业2.0万人。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围绕壮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及生物农业、核技术及新能源等6大优势领域,重点打造大尺寸高清晰PDP电视机、民用航空整机、钒钛新材料及制品、核电重大装备、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800MN大型模锻液压机、水稻和生猪超级种、生物质液体燃料等8个战略产品和80个重点产品,推进8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

科技富民行动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强化育种攻关、农产品深加工、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与产业化步伐。全年累计推广新技术1052项,引进新品种700个,开发新产品432个,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18.3亿元,建立了20个现代节水农业示范点,选派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的科技特派员2372人,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基地1283个。

科技基础得以巩固。2007年末,拥有在川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20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6家。全省有两院院士57名,59人次。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5729项,成交金额33.4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541项,有250项获得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7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163项。有2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新增中国名牌17个,中国驰名商标24个。

全年共申请专利19165件,专利授权9935件,其中新增专利实施项目2304项,新增产值358.9亿元;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77件,审理结案73件,结案率94.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持续推进。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81个,文化馆202个,公共图书馆149个,博物馆60个。全年摄制电视剧6部,电影故事片8部。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广播、综合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无线广播电台21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5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5.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22座,电视综合覆盖率97.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达1119.4万户,比上年增加57.2万户。

新闻出版事业继续繁荣,档案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出版地方报纸96种,出版量16.4亿份;出版期刊335种,出版量8625.0万册;出版图书5244种,出版量15227万册;出版音像制品716种,电子出版物134种。年末有档案馆240个,其中专门档案馆20个。全年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583.7万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154个县(市、区),覆盖农村人口6116万人。疾病预防控制建设项目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605个。年末拥有全省卫生机构24318个,床位21.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9.1万人,执业助理医师3.0万人,注册护士6.5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07个,卫生技术人员0.8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02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4万人,注册护士0.2万人;乡镇卫生院4989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3万人,注册护士0.9万人。全年新增省级卫生县城4个,新增省、市、县三级卫生村641个,其中,省级卫生村97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样,竞技体育取得新的进步。全年省优秀运动队获世界级比赛金牌6枚、银牌1枚、铜牌4枚;获亚洲级比赛金牌16枚、银牌1枚、铜牌4枚;获全国比赛金牌13枚、银牌11枚、铜牌19枚。体育彩票销售量继续攀升,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15.7亿元,增长13.0%,共筹集公益金5.3亿元。继续实施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实施“雪炭工程”6个,全省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2145条,当年新建300条。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省委、省政府对节能降耗工作决心大、力度大、措施实,及时分解目标任务到市州和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责任书,开展督导检查和验收,全年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等高耗能工业企业落后产能555户,有力地促进了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降低。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狠抓“三个整治、一个确保”,200户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49.2%和75.8%,依法划定了246个城市(县、区)、3472个农村建制乡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007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人员6801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31个,环境监测人员2158人。当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66个,完成投资1.85亿元。

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2007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66个,面积89023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3%。建成生态示范区99个。

安全生产成效明显。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继续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取得阶段性成效,隐患排查治理“十项行动”扎实推进,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31889起,死亡5260人,分别比上年下降20.4%和11.2%。全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5人,下降26.5%;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4.3人,下降8.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6.6人,下降16.3%;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5.1人,下降6.6%。

十二、人口

据2007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出生人口75.0万人,人口出生率9.21‰,比上年上升0.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1.2万人,人口死亡率6.29‰;人口自然增长率2.92‰。年末常住人口81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2万人,减少0.5%。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893.2万人,乡村人口5233.8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35.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8元,增长18.7%,其中,工薪收入8147元,增长22.0%。人均消费性支出8692元,增长15.5%。用于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食品支出增长26.1%,衣着支出增长25.8%,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3.8%,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11.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1.2%。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47元,增收544元,增长18.1%。其中,工资性收入1438.7元,增收219.2元,增长18.0%;家庭经营收入1863.3元,增收276.8元,增长17.4%;财产转移性收入244.7元,增收48.4元,增长24.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47元,增长14.7%。其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25.0%,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8.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2.3%。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450.9亿元,增长9.8%。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2424.1亿元,增长18.0%;定期储蓄存款余额5026.8亿元,增长6.2%。

年末城乡就业人员达473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1万人,增长0.3%。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1298.4万人,增加35.7万人,增长2.8%;城镇单位在岗职工51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2万人,增长3.0%。其中,国有单位增加5.4万人,集体单位减少0.5万人,其他经济单位增加10.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5.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4.8万人,登记失业率4.3%,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稳步发展。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员175.4万人,城市“低保”资金支出18.3亿元。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234.1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0%。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177个,社区服务中心551个。销售福利彩票19.7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8838.6万元。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17.2万人,其中,职工参保人数647.9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314.2亿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418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15亿元。全年为19.8万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14.1万人,其中,农民工98.0万人,征缴医疗保险费91.5亿元。参加工伤保险职工397.3万人,其中,农民工98.9万人,征缴工伤保险费4.7亿元;参加生育保险职工323.3万人,征缴生育保险费3.2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全面展开,参保人数达205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7.3%。

十四、民族自治地区经济

民族自治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民族团结和睦,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三州三县)年末人口673万人,辖区面积3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62.9%。民族自治地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5.8亿元,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3亿元,增长6.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9.4%上升为11.4%;第二产业增加值280.0亿元,增长2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60.4%降到59.6%;第三产业增加值214.4亿元,增长1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0.2%下降到29.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7:40.4:33.9调整为26.8:41.4:31.8,第一产业比重上升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5.1亿元,增长31.9%。

农业恢复性增产,畜牧业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产量252.4万吨,增长7.6%。猪牛羊肉产量82.6万吨,增长8%。年末大牲畜存栏754.4万头,增长2.0%;生猪存栏623.61万头,增长8.9%;羊存栏907.17万只,增长4.9%。

工业增长速度加快。实现工业增加值215.5亿元,增长32.7%,增速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0.0亿元,增长30.9%。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邮电通讯业、旅游业继续快速增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3.6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9万公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3.6亿元,增长19.3%;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7.3亿元,增长17.8%;公网电话用户达85.1万户,增长4.6%,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4.1万户,达到140.0万户,增长18.8%;全年接待游客2559.5万人次,增长46.8%;实现旅游总收入140.5亿元,增长24.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达1.5亿美元。

消费品零售市场保持加快增长势头,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4亿元,增长18.2%,增速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9.0亿元,增长11.3%;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646元,增长23.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853.0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16.4%。

十五、扩权试点县(市)经济

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确定了富顺县、盐边县、泸县、什邡市、绵竹市、广汉市、中江县、江油市、三台县、射洪县、威远县、资中县、峨眉山市、夹江县、南部县、仪陇县、阆中市、宜宾县、岳池县、华蓥市、大竹县、渠县、宣汉县、简阳市、安岳县、仁寿县和平昌县等27个县(市)进行扩权试点。2007年,27个扩权试点县(市)辖区面积5.15万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2665.1万人,全年农业稳步发展,工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社会加快协调发展势头。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7年,27个扩权试点县(市)地区生产总值2303.1亿元,增长14.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613.2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035.5亿元,增长22.2%,其中,工业增加值908.5亿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增加值654.3亿元,增长11.8%。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8.8%、66.6%、24.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4:43.5:30.1,调整为26.6:45.0:28.4。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增长3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68.0亿元,增长39.3%。民营经济增加值1206.8亿元,增长19.4%,占GDP比重由上年的50.6%上升到52.4%,提高1.8个百分点。

农业稳步发展,畜牧业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1179.9万吨,增长6.8%;肉类总产量458.0万吨,增长5.0%。出栏肉猪3079.2万头,增加139.2万头,增长4.7%;年末生猪存栏1909.1万头,增长0.6%。

工业加快发展,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2178户,增加396户,实现工业增加值713.3亿元,增长30.8%,实现利税211.2亿元,增长33.4%,实现利润115.2亿元,增长40.5%。

投资较快增长,邮电通讯、旅游业发展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4亿元,增长28.3%,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21.7万户,增加 9.5万户,增长2.9%,新增移动电话用户97.2万户,达到493.3万户,增长24.5%。全年接待游客3765.5万人,增长17.1%;实现旅游收入200.4亿元,增长28.8%。

消费品零售市场快速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5亿元,增长17.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31.1 亿元,增长12.8%;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6.7亿元,增长21.3%;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17239元,增长19.4 %;农民人均纯收入3845.5元,比上年增加546.7元,增长16.6%。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四川统计年鉴—2008》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来源: 四川省统计局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