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四川省情>四川统计公报>详细内容
2025-03-17 12:10:10

2022 年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四川省统计局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3-10-11 12:58:31 浏览次数:2852 【字体:

2022 年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四川省统计局


2022年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积极进展。

一、就业创业

  坚持把促就业、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以稳就业15条为主线,实施护航就业行动,推进农民工工作战略性工程,推动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出台建设培育“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22条措施,全方位做好就业创业服务,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全省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9.60万人,比上年减少5.5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9.33万人,比上年减少2.9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57万人,比上年增加0.89万人。全年共帮助173户“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1人实现就业,动态清除“零就业”家庭;帮助1.24万名退捕渔民实现转产就业。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1.5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6%,控制在4.5%以内。

  全年共实名登记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4.36万人,除联系不上和自愿暂不就业人员,实现就业创业13.03万人,就业创业比例为96.0%。全省有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5331个,2.14万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参加就业见习。招募1962名“三支一扶”人员到乡镇基层服务。2019级民族地区“9+3”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9.1%。

  全年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为111.8万名城乡各类求职人员办理求职登记,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分别达76.5万人次、98.0万人次。

  全年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629.81万人,比上年增加16.73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512.61万人,增加37.13万人;省外输出1117.20万人,减少20.40万人。有232.22万名脱贫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实现就业,比上年增加6.19万人。全年实现劳务收入6639.74亿元,增加177.80亿元、增长2.8%。

  年末全省城乡就业人员470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0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2198万人。城乡就业构成比由上年的53.4%∶46.6%变为53.3%∶46.7%,城镇就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1602万人,第二产业1074万人,第三产业2030万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上年的31.9∶23.5∶44.6变为34.0∶22.8∶43.1。

  全年组织12.33万人参加创业培训。新增创业担保贷款53.50亿元,扶持自主创业人员2.06万人,带动(吸纳)就业8.13万人。全省累计发放创业补贴1.34亿元。全省新增创业31.01万人,带动就业54.29万人。年末全省已建立创业孵化基地415个。其中,省级创业孵化基地80个,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6个。全年创业孵化基地新增产值371.90亿元,共为入驻创业实体(项目)减免场地租金和物管费用3.2亿元。

  年末全省已建成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1个,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5万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收入合计超2000亿元,其中规上企业986.7亿元,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6%。

  全年争取中央财政就业专项资金35.09亿元,省级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6亿元。

二、收入分配

  推进省属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省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深化国有企业工资管理,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做好企业工资分配指导工作。

  2022年,全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84912元,比上年增加3492元,增长4.3%。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01800元,比上年增加5059元,增长5.2%。从具体行业门类看,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3437元,增长3.6%;采矿业121836元,增长11.0%;制造业79680元,增长5.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22299元,增长3.4%;建筑业61981元,增长1.9%;批发和零售业67761元,增长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0694元,增长2.7%;住宿和餐饮业47486元,增长2.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2105元,增长8.8%;金融业114083元,增长4.8%;房地产业63524元,下降3.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3351元,增长2.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111636元,增长4.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0321元,增长0.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 46961 元,增长 1.4%;教育业103679元,增长6.6%;卫生和社会工作120998元,增长6.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4180元,增长4.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18134元,增长3.6%。

三、社会保险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稳步推进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巩固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成果,持续提高社保待遇水平,有序兑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全面落实社保降费、阶段性缓缴、稳岗返还等政策,全年减征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95.87亿元,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43.31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6.50亿元,惠及职工643.66万人。

  (一)养老保险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6498.4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327.2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171.2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中,在职职工2320.65万人,增加119.19万人;离退休(职)人员1006.56万人,增加29.48万人;女性1684.33万人,增加40.81万人。执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3011.76万人,增加144.11万人;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315.45万人,其中退休(职)人员112.83万人。年末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95%。

  年末全省执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离退休(职)人数893.73万人,比上年增加26.89万人;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不含离休)2428元,比上年增加64元、增长2.7%。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数1128.43万人,比上年增加17.97万人;月人均基础养老金115元(不含个人账户养老金)。

  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4092.13亿元,比上年减少407.6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收入883.08亿元,增加51.24亿元;各级地方财政补贴331.29亿元,减少22.58亿元。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3781.90亿元,比上年减少215.03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4813.00亿元,比上年增加310.23亿元。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701.86亿元,比上年减少413.84亿元。其中,征缴收入2526.50亿元,增加243.38亿元;中央财政补贴收入760.16亿元,增加58.48亿元;各级地方财政补贴收入294.32亿元,减少25.97亿元。基金支出3538.09亿元,比上年减少227.82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3881.00亿元,比上年增加163.77亿元。

  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90.27亿元,比上年增加6.17亿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215.38亿元,增加41.48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122.92亿元,减少7.24亿元;地方各级财政补贴36.97亿元,增加3.39亿元。基金总支出243.81亿元,比上年增加12.79亿元。其中,支付养老金240.14亿元,增加17.18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932.00亿元,比上年增加146.46亿元。

  (二)失业保险年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79.02万人,比上年增加50.09万人。其中,女性527.82万人,增加31.82万人。全年共为29.09万名参保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月人均领取1573.38元。

  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81.74亿元,比上年增加5.07亿元。其中,征缴收入76.57亿元,增加8.18亿元。基金总支出69.75亿元,比上年减少2.01亿元。其中,支付失业保险金26.93亿元,基本医疗保险费支出8.33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190.97亿元,比上年增加11.98亿元。

  (三)工伤保险出台《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四川省邮政管理局关于做好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四川省公务员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等,扎实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年末全省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544.80万人,比上年增加72.74万人。其中,女性590.41万人,增加8.25万人。建筑业新开工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99.1%。全年有8.83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50.43亿元,比上年增加5.17亿元。其中,征缴收入48.67亿元,增加5.31亿元。基金总支出47.43亿元,比上年增加2.10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75.89亿元,比上年增加3.00亿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年末全省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企业2982家;参加企业年金职工56.04万人,比上年增加3.43万人;领取待遇人数1.84万人,比上年增加0.26万人;支付受益人待遇9.93亿元,比上年增加0.41亿元。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余493.72亿元,比上年增加47.86亿元。

  年末参加职业年金参保职工202.62万人,比上年增加1.96万人;领取待遇人数31.5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支付受益人待遇11.5亿元,比上年减少12.3亿元。年末职业年金基金累计结余1127.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5.81亿元。

  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划转委托投资营运合计1315.36亿元,比上年增加85.36亿元。

四、人才人事

  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职称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技能四川”建设,强化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全年出台18个职称评价领域政策措施。畅通新兴领域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全年增设健康管理、医院感染管理、非临床药学等7个职称评审专业。开展第三批“天府学者”特聘专家选聘工作,选聘专家40人。组织开展第十四批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工作。持续扩大博士后招收规模,新批准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5家,招收博士后1234人,年末在站总数达到4457人。先后赴凉山州、内江市、雅安市、达州市、南充市、广安市、自贡市、遂宁市、阿坝州等地举办“智兴天府”专家行系列活动13场,打造资中县、荥经县、邻水县3个乡村振兴厅县合作县,雨城区、渠县2个专家服务团地方智库,布拖县、沿滩区2个专家智力服务示范基地。共计选拔邀请271名专家参加活动,举办专题讲座418场,现场指导939次,解决技术难题1056个,聘请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专家200名。年末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393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

  (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四川特色职业标准体系建设,全年开发、申请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31项。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全年完成等级认定机构备案80家,备案机构组织参加等级认定人数28万人。全年新增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5.25万人,其中取得技师、高级技师等级证书人数1.02万人。年末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0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21.4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32.25万人、增加5.25万人。

  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年开展政府补贴类培训97.19万人次,支出培训补贴10.49亿元,其中专账资金7.73亿元。加大四川省职业技能提升网络培训平台运用,全年在线培训513万人次,累计发放电子培训券6.34万张。

  实施技工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省技工院校达到100所,其中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分别达到18所、21所,在校学生17.47万人;全年招收新生6.71万人,毕业学生4.5万人,就业率98.6%。全省共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497个。

  加强各类平台载体建设,新建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8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

  强化四川技能大赛品牌建设,发布省级竞赛计划48项,其中省级一类赛30项、省级二类赛18项。会同经信厅、教育厅、商务厅、文旅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举办第五届“四川工匠杯”暨四川省第一届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来自四川省21个市(州)、省级有关部门(单位)和重庆市的62支代表队,共计377名选手参与大赛各项目角逐,决出一等奖22人、二等奖43人、三等奖103人、优秀奖2人、风采奖1人。组织四川代表队参加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取得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四川代表队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举办第八届农民工技能大赛暨第二届农民工服务周活动。

  (三)人事综合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全省183个县(市、区)实现全覆盖,晋升职员等级3.3万人,人均月增资176元。组织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全年共计招聘4.8万人。对在东京奥运会和西安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教练员和集体,以及在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中取得重大成果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团队给予记大功奖励。

  配合做好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推荐工作,依规做好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人社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等19个部级表彰项目评选推荐和“四川省‘稻香杯’暨农业丰收奖”“四川省‘金熊猫’”“四川省十大名中医”等5个省级表彰活动组织实施工作,全省共15名先进个人、8个先进集体获党中央、国务院表彰,645名先进个人、370个先进集体获省委、省政府表彰。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批复设立省直部门表彰项目20项、市县级表彰项目223项。扎实做好省政府管理干部任免工作,全年任免329人次。

  全年共组织专业技术资格、职(执)业资格和公务员录用等考试64项,参考313万人次,发放各类资格证书11.8万本,实现考试、健康双安全。

五、劳动关系与劳动者权益维护

  持续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深入实施“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13户企业、2个工业园区被命名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单位,评选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9个、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100名。推广应用电子劳动合同,启动劳动关系信息系统平台一体化建设。健全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1+N”政策支持体系,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强化平台企业劳动用工分类指导,压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成都市新都区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顺利完成,省级第二轮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改革试点成果等典型经验在全省面上推广。推进区域劳动关系协同创新,签订黄河流域和谐劳动关系联盟合作协议,加强川渝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协作。

  持续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建设,健全多元处理机制,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加强调解组织建设,选树培育“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13家。会同法院、工会等部门开展“护薪”行动,全年仲裁机构共处理拖欠农民工劳动报酬类争议2921件,涉及农民工3739人,涉及金额7154.3万元。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大力推进“云仲裁”,全年开展在线庭审600余场;采取超常举措推动案件快立快审快调快结,全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共受理案件5.02万件,涉及劳动者6.42万人,涉案金额8.15亿元,调解成功率67.4%。全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共立案受理案件9.12万件、涉及劳动者9.43万人,涉案金额25.34亿元,仲裁结案率93.9%。

  深入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创新开展根治欠薪“制度全覆盖”夏季专项行动、“利剑”行动和“飓风”行动,在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中名列A级、全国第5,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全年主动监察用人单位2.68万户,补签劳动合同1.17万人次,立案查办劳动保障监察案件510件,其中欠薪案件384件,为1.03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1.59亿元,督促为262名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146.98万元。严打恶意欠薪,向社会公布重大违法行为67件,全年新纳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名单管理35户,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131件。深入开展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评选出诚信A级企业2665户、C级企业162户。

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建设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抓住“关键少数”持续落实“会前学法”制度。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全年共审查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13件、重大行政决策7件。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加强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全年审结复议案件2件,办理行政一审应诉案件14件。配合人社部开展全国法治人社示范创建活动。组织开展2022年川渝人社“普法宣传月”活动及“人社法治惠民行”系列活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律“八进两知晓”,人社法规政策社会知晓度明显提高。

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深入推进“温暖人社”建设专项行动,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展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和川渝区域协同试点。动态调整人社服务目录清单和办事指南,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办事时间,提升服务便捷度和满意度。加强窗口经办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练兵比武活动,四川人社代表队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2022年度全国人社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团体特等奖,15名个人荣获全国“人社知识通”称号,占全国获奖人数的30%,3名个人荣获全国“岗位练兵明星”称号。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窗口单位明察暗访和群众满意度第三方测评,群众对窗口单位满意度测评值达到92.4分。推进四川人社公共服务平台与省政府一体化平台、人社部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全年线上服务11.65亿人次。

  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运用。年末全省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8958万人,比上年减少167万人,其中第三代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为2131万人、增加342万人。全省签发电子社保卡8757万张,比上年增加4313万张。全省共优化设立1.51万个社会保障卡服务网点,其中现场制卡网点4903个。开展省内异地补换卡工作,年末累计补换卡1.06万张。持续推进持卡办理人社领域全业务和就医即时结算、跨地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深入推进全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社保卡“一卡通”工作,全年通过社保卡发放资金456.45亿元,惠及2606.78万人。在全省122个公共图书馆实现社保卡图书借阅功能,全年累计服务21.50万人次。持续推进全省高校国家奖助学金通过社保卡发放工作,全年发放奖助学金480.40万笔,共计32.21亿元。推广农业保险赔付社保卡“一卡通”工作,全年通过社保卡已支付农业保险赔付212.95万笔,共计9.22亿元。创新性推动通过社保卡发放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工作,全年发放报酬2042.93万元,惠及务工人员4033人。

八、川渝人社合作

  印发《2022年度川渝人社合作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全年完成84项重点合作事项。印发《川渝人社合作川渝通办联络员制度》《支持川渝高竹新区改革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共同签署《农民工维权服务联动合作协议》。

  全年共计联合开展网络招聘会10场,参加企业0.24万个,提供就业岗位7.84万个。全年累计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2.56万人,养老、工伤待遇领取资格互认6.91万人。川渝互转流动人员档案8682份,其中从四川转到重庆档案数5555份;提供档案查询和依据档案出具证明服务12518人次,其中通过四川公共服务平台为重庆提供服务5333人次。

  实现申领、激活、补换、信息变更、状态查询、挂失与解挂、密码修改与密码重置、电子社保卡签发共计10项社保卡服务事项“川渝通办”。川渝两地共同设立社保卡通办服务网点2655个,累计提供社保卡通办服务37.71万次,签发电子社保卡31.34万张。共同开通155家公共图书馆使用社保卡享受图书浏览和通借通还等服务,其中我省图书馆通过社保卡累计提供服务55.68万人次。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正式年报数,故有部分统计数据与在此之前公布的数据略有出入。

  2.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着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本公报增量及增长率根据四舍五入前数据计算。

  4.本公报涉及就业人员数据为国家统一推算数据。

来源: 四川日报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