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1 12:50:20

1972年四川大事记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大事记》 发布时间:2019-10-19 21:04:56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日前,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联合编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四川大事记》(以下简称《四川 大事记 》)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四川大事记》正文70余万字、图片300余幅,客观记述了1949年10月至2019年6月间四川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领域的大事、要事、特事、新事,充分反映了四川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伟征程中,艰苦探索、锐意进取的辉煌历程和发展成就,系统回顾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凝结的经验和启示,大力弘扬了四川人民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勤劳朴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永不停息的精神面貌和奋争气质,将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文化支撑。

自2019年9月24日起, “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搜狐号及四川省情网逐年发布《四川大事记 》全书内容 。

如蒙垂爱转载,请标注“来源: 方志四川” 。





1972年四川大事记

1月18日 省革委批转省高教局《关于高等院校招生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19所院校的117个专业在1972年开始恢复招生;招收工作2年以上的工人、农民和服役2年以上的军人(包括退伍军人和下乡、回乡知识青年);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原则,不进行文化考试。为组织这项工作,成立了省革委高等院校招生领导小组。4月22日,四川高等院校开学,7850名工农兵学员入校学习,这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四川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

2月23日 中共中央决定调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委会主任、广州军区第二政委、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刘兴元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革委会主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2月25日—3月26日 全省计划会议召开。会议根据《1972年全国计划会议纪要(草稿)》,确定四川1972年国民经济计划任务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152亿元,粮食2500万吨,棉花16万吨,钢151万吨,生铁141万吨,煤2240万吨,电92亿度,交通运输量9405万吨,商品零售总额70亿元,财政收入25.4亿元。

3月2日—9日 四川省水产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指出,1971年全省渔业产量达到3.35万吨,但是渔业生产水平很低,每年人均产鱼量不到0.5公斤。会议要求充分开发利用一切水产资源,大力开展农村养鱼事业,把所有的塘、库、湖、堰、囤水田都养起鱼来,做到以农带渔,以渔促农。

3月12日 省革委发出通知,决定成立多种经营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组织有关部门统一协作,调查研究发展多种经营有关的方针政策,总结交流经验。同时,要求各地加强对多种经营的领导,县以上各级机关都应设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3月28日 省革委发出《关于加强对轻工工作领导的通知》。为加强对轻工工作的领导,逐渐改变轻工产品依赖外省的现状,省委决定成立轻工领导小组。通知对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作出原则规定,并要求各市、地、州也要相应地成立轻工领导小组。通知提出,领导机构成立后,特别要狠抓政策、计划和措施的落实,狠抓原料和销路,力争在“四五”期间,使省内的主要轻工业品达到基本自给。

3月 成都中心气象台建立四川第一个雷达测雨站。

3月 广平机械厂建成投产,标志着广元地区电子工业八个协作配套企业全部建成。广元被国家确定为发展电子工业的基地后,为统一组织实施和协调该地区的三线建设工作,第四机械工业部在广元地区成立了指挥部。广元电子工业区于1964年4月开始规划建设,第一批建成的有长胜机器厂、天源机器厂等企业。

3月 全省第一次计划生育工作现场会在武胜县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制定了四川省“四五”期间人口规划,要求到“四五”末期,把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6.92‰降到15‰。1973年起,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正式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每年下达给各市、地、州落实。



1972年3月,全省第一个计划生育工作现场会在武胜县召开。图为计生干部在做计划生育宣传(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4月8日 省广播事业局峨眉山电视转播台(703台)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事故造成电视转播台机器设备和金顶华藏寺及其收藏的全部文物被烧毁,文物古迹损失巨大,1名僧人死亡。1975年10月,703台重新建成开播。



1972年4月8日,位于峨眉山山顶的省广播事业局电视转播台(703台)发生重大火灾。图为火灾前的峨眉山金顶华藏寺(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记录》)

5月16日—31日 四川省文艺调演大会在成都举行,从各市、地、州调集优秀的文艺作品到一起演出,共计演出100个节目。

5月 省革委召开卫生防疫工作会议。会议确定,恢复“文化大革命”以来被撤并的县级卫生防疫机构,有利于改变城乡卫生面貌恶化、疫情回升的现状。

6月2日 四川省体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全国体育工作座谈会精神,讨论四川体育事业“四五”发展规划和以后的工作安排。

6月3日—15日 四川省“五小”设备制造会议召开。会议对“五小”设备制造任务,包括制造中有关材料供应、协作配套、交货时间等问题作了具体研究、安排和落实。

7月7日—16日 全省棉花工作会议在简阳县召开。会议传达全国棉花标准改革会议精神;研究了加强棉田管理工作;讨论了执行棉花新七级标准(试行草案)和适当调整棉花价格以及落实棉花生产的各项具体政策等问题,对1972年棉花收购、加工、保管、调运工作也作出安排。

7月—8月 四川发生严重伏旱。全省受旱面积2190万亩,成灾面积255万亩。达县地区北部、南充地区西部和绵阳地区南部旱情最为严重;遂宁、武胜、渠县三县8月份降雨量不及常年的10%。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四川遭受面积最大的一次旱情。



1972年7月—8月,四川发生严重伏旱(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8月30日 省委发出《关于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决定》。决定提出,四川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要达到70%以上;坚决执行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即“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各行各业把支援农业、支援农业集体经济放在第一位;办“五小”工业;社队办机械化,要处理好集体积累和社员分配的关系;省、地、市、州、县要建立农业机械局,建立和健全区农机站,各地、市、州、县逐步建立农机科研机构,搞好农机用具的改革和科研工作。10月中旬,全省水田机械化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德阳召开。会议介绍推广水田机械化的经验,强调认真解决设备和材料的供应问题,加快水田机械化的发展。

8月31日—9月1日 省水利局领导小组召开东风渠扩建工程会议。东风渠灌溉面积由原来的60万亩扩大到360万亩,急需扩建干渠。会议具体研究干渠的扩建规模、施工方案、组织领导和有关的几个问题。11月,扩建工程全面展开。

9月21日—10月6日 全省沼气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中江、绵竹两县召开。会议总结、交流如何推广群众办沼气的经验,并参观中江、绵竹办沼气的现场。1970年以来,全省各地已建和正在建的沼气池有2800余个。11月4日—9日,中国科学院、农林部也在中江、绵竹两县召开全国沼气发酵现场经验交流会。



1972年,四川办沼气经验开始在全省、全国推广。图为农户在家中用沼气烧饭和照明(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9月27日 省革委发出《关于今冬明春大力开展改土改田群众运动的意见》,对1973年全省改土改田300万亩的任务作出具体安排。

9月29日 省革委发出关于“三秋”工作(秋收后适时开展的秋整地、秋起垄、秋施肥)和1973年农业生产的安排。要求干旱严重的地区,组织生产自救、节约度荒;要作好蓄水保水工作。提出1973年粮食总产量计划达到2500万吨。

9月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恢复办公,随后各级地方法院也相继恢复办公。

10月13日 四川省合成纤维厂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对加快合成纤维厂建厂准备工作,包括设计任务的安排,现场党委和指挥部的组成、技术力量的配备等提出具体意见。10月25日,省革委计委向省委报告,国家正式决定兴建四川省合成纤维厂。1973年7月,经省委研究决定,纤维厂建在重庆长寿县,定名为四川维尼纶厂,设计年产能力为4.2万吨维尼纶;1983年5月,建成投产。

11月20日—27日 全省地方冶金矿山会议在邻水县召开。会议传达全国矿山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两年来开发矿山的经验,指出目前矿山落后仍然是冶金工业内部突出的薄弱环节,对坚持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加强设备管理,搞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加快冶金矿山建设速度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工作作出部署。

11月25日—12月6日 省委召开民族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工作,积极培养民族干部;加强民族地区人民公社的建设。

11月 省委、省革委抽调九万多名机关干部,组成农村工作团,到农村基层帮助工作,加强农业学大寨运动的领导。

12月13日—24日 全省粮食工作会议召开,传达贯彻全国粮食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抓好粮食工作的具体措施,指出全省粮食收支出现逆差,库存底子薄弱。会议提出,必须加强农业;努力完成粮、油征购任务和超购任务;开展生产自救,切实安排好农村群众生活;严格控制职工人数和吃商品粮的人口;认真整顿粮食统销,压缩一切不合理的供应等。

12月28日 省革委向国务院呈送《关于我省今年遭受自然灾害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全年四川遭受低温寒潮、风、雹、旱、洪等不同程度的历史性自然灾害;各种受灾面积共达2904万亩,减产粮食约150万吨,损失种子10万吨,损失油菜0.48万吨;伤亡835人;损坏倒塌房屋11.5万余间;死、伤大量耕畜;上千处塘堰、河堤和公路桥梁被冲毁。全年粮食产量比1971年减少100万吨以上,给农村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困难,并请求中央增拨1973年春荒救济款1500万元。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大事记》(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编,2019年9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大事记》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