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1 12:50:20

1956年四川大事记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大事记》 发布时间:2019-10-02 23:16:09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日前,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联合编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四川大事记》(以下简称《四川 大事记 》)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四川大事记》正文70余万字、图片300余幅,客观记述了1949年10月至2019年6月间四川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领域的大事、要事、特事、新事,充分反映了四川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伟征程中,艰苦探索、锐意进取的辉煌历程和发展成就,系统回顾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凝结的经验和启示,大力弘扬了四川人民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勤劳朴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永不停息的精神面貌和奋争气质,将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文化支撑。

自2019年9月24日起, “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搜狐号及四川省情网逐年发布《四川大事记 》全书内容 。

如蒙垂爱转载,请标注“来源: 方志四川” 。





1956年四川大事记

1月1日 四川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新繁县禾登乡新民高级农业社成立。该社以取消土地入股分红、耕畜和大型农具入社为特征,是在全省首批建立的新民初级农业社的基础上,联合周围四个村的六个初级农业社和几十户单干农民共同组成的。全社有社员731户,占有土地5000余亩和4300余元公积金。

1月16日 成都、重庆、自贡三个省辖市的私营工商业,成都、自贡的个体手工业,经当地人委批准,全部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或组织合作商店。17日,三市十万私营工商业企业职工、资方和各方代表分别在各地举行公私合营庆祝大会;同日,省委发出《关于对全省手工业改造的安排意见》,指出:根据成都、重庆、自贡三市的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大大加快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是完全可能的。截至1月底,全省主要市、县私营工商业实行了公私合营,手工业实现了合作化。全省范围的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

同日 全省农业合作社发展到201574个,有907万农户入社,占全省总农户的70%。提前一年基本实现全省半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

1月30日 新繁县禾登乡新民生产合作社等17个社,联名向全国劳动模范李顺达等应战,并向全省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和农民挑战,开展农业增产竞赛,保证和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跑步进入社会主义”。

1月 中共中央批复四川省委《关于凉山地区实行民主改革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就民主改革中充分发动群众打垮奴隶主的统治,民主改革干部的来源,完成民主改革的时间,召开有民族宗教上层人物在内的和平协商民改会议,组织“彝族劳动者协会”和武装自卫队以及民改完成后即组织互助合作等问题作了指示。

2月5日—10日 省委召开地、市委书记会议,讨论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规划等问题。会议草拟了实现农业发展纲要的简要规划。

2月18日—3月1日 第三届全省卫生行政会议召开,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提出的除害灭病任务,制订了《1956—1967年四川省卫生工作规划(草案)》,要求在5年、7年、12年内分别消灭钩虫病、天花、血吸虫病、丝虫病、流行型脑炎、痢疾、黑热病和性病。省委随后成立防止钩虫病、血吸虫病领导小组。5月,四川省钩虫病、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委员会成立。



1956年2月,第三届全省卫生行政会议提出了除害灭病的任务。图为消灭血吸虫的大规模群众查螺活动(图片来源:《辉煌60年》)

2月27日—29日 省人委召开第十二次委员会会议,讨论四川省实现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规划,要求在7年内,粮食平均亩产由1955年的404斤(原粮)增加到800斤,12年内争取超过900斤。前7年内,棉花平均亩产由1955年的26.5斤(皮棉)增加到60斤,12年内争取达到80斤。

2月 重庆大田湾体育场建成。这是当时四川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型体育场,能容纳观众四万余人。

2月 内昆(内江—昆明)铁路内江至宜宾段工程全面开工。它北起内江市,南至宜宾县安边镇。1958年10月,内昆铁路通车到宜宾,1960年底通车到金沙江畔的安边镇,全长143千米,以后停建。该铁路于2001年9月19日全线铺通,全长872千米。



内昆铁路(图片来自网络)

2月 四川三大骨干纸厂——中元纸厂、601厂、602厂扩建工程陆续破土动工。这是列入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4590万元,建成后新增造纸能力七万吨。1958年2月,扩建工程全部竣工,中元纸厂成为全国纸袋纸生产专业厂之一,601厂成为全国高级文化用纸生产基地之一,602厂则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具有全国水平的新闻纸生产厂之一。

3月3日 省委对发展高级农业合作社问题作出规划,要求在办好现有1600余个高级社的基础上,1956年秋冬除少数条件不成熟的乡以外,每个乡试办一个高级社,连同原有高级社,使入社农户达到总农户的25%左右。

3月3日—10日 省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召开,补选和增选廖志高、赵林、彭劭农、降央伯姆(女,藏族)、徐崇林、夏克刀登(藏族)、果基木古(彝族)为副主席。

3月4日 东山灌溉工程(1966年后改称东风渠)第一期工程开始施工。总干渠自郫县安靖乡府河引水,流量每秒100立方米。一期工程当年10月完工,后又陆续完成了第二、三、四期工程。1970年后,还进行了第五、六期工程建设,使灌溉范围扩大至2849平方千米,控制灌溉面积达到223万亩,大大扩展了都江堰灌区。



1956年3月4日,东山灌溉工程(1966年后改称东风渠)一期工程开工。图为施工现场(图片来源:《辉煌60年》)

3月12日 国内第一个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己施工安装的日榨甘蔗1000吨的大型糖厂——内江糖厂建成投产,省长李大章为其剪彩。至1959年,该厂日榨甘蔗能力达1200吨,是全省制糖行业最大一家糖厂。



1956年3月12日,国内第一个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安装的日榨甘蔗1000吨的大型糖厂——内江糖厂建成投产。图为生产车间一角(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3月18日 《四川日报》发布消息称:全省私营工商业全部实现公私合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有三个省辖市、八个县级市和219个场镇的私营工商业经批准实现公私合营和合作化。全省私营工业共合营6863户,占总户数的91.9%;私营商业共合营43万余户,占总户数的95%以上。

3月21日 省委民族工作委员会提出《关于牧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见》,其主要内容是:组织牧民互助合作,贯彻自愿互利、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原则;对牧主实行赎买政策,并以贷款、公私合营、吸收加入合作社等形式,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乡政权、草场保畜管理委员会、生产治安小组;提高牧工生活待遇和政治地位。



1956年3月,岳池县庆祝社会主义改造伟大胜利大会(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3月27日 省委发出《关于目前民族地区的工作要求和工作中应注意的政策问题》的指示。该指示对平叛的俘虏和投诚人员的处置办法,关于安置少数民族、宗教上层人士问题,以及债务、枪支、收租、土地问题,关于牧区继续贯彻“不斗不分”“牧工、牧主两利”政策,大量培养和提拔少数民族干部等作了重要规定。

3月 《人民日报》第一次报道了西南金沙江边找到大铁矿的消息。1958年6月,四川省地质局经先后多次勘探,提交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储量计算报告书》,查明攀枝花矿区为一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1960年3月、1980年,省地质局又先后提交《米易白马钒钛磁铁矿储量计算报告书》《攀枝花市红格钒钛磁铁矿勘探报告》。1988年1月,四川搜集、整理、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3次勘探工作成果,编写出《米易县白马钒钛磁铁矿区及及坪、田家村矿段地质报告》,探明铁矿石储量8.7亿吨,其中工业储量6.2亿吨。

4月 省委召开第十二次扩大会议。会议是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反对右倾保守、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指示而召开的,着重讨论了地方工业、基本建设、交通运输及商业等问题。

4月 川黔铁路贵阳至赶水段开始施工。贵阳至赶水段按二级干线、内燃机车牵引设计建造。川黔铁路全长423.6千米,是四川省的第三条出川铁路,它北接成渝、襄渝,南通黔桂、昆贵、湘黔等铁路,是西南地区路网骨架的组成部分,1965年10月交付运营。

5月2日 省委发出《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的指示》。根据这个指示,各地区和单位无法妥善安置的高级知识分子,须报上级主管部门或省委研究知识分子问题十人小组办公室,由省统筹安排。省委要求各级党委采取有效措施安排好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帮助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加强知识分子中的建党工作。

5月15日 成都量具刃具厂厂房工程在成都东郊破土动工。该厂于1958年3月建成投产,成为生产多品种、多规格的量具、刃具、精密量仪、硬质合金刃具和数控刃具的国营大型骨干企业,是西南第一座、中国第二座现代化精密机具制造厂。



1956年成都量具刃具厂苏式建筑前合影(图片来自网络)

5月26日 中国民航潘国定、王珊机组,驾驶北京-401号飞机突破西藏高原的“空中禁区”,试飞北京—成都—玉树—拉萨航线成功。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后,1965年3月,北京—成都—拉萨航线正式通航。

6月4日 省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毛泽东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6月30日 省委第四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会议召开,主要传达陈云在全国私营工商业改造汇报会议上的总结,研究部署今后工作。会议决定对已改组的合营企业进行整顿、巩固,已宣布合营未实行定息改组的企业稳妥地进行改组和商业网的调整;小商贩业务要归口管理;调整工商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

7月14日—26日 中共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出席大会代表715人,候补代表160人,代表全省67万党员。省委副书记阎秀峰代表省委在会上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提出了当前主要任务,并指出1955年秋以来,全党在批判右倾保守思想过程中出现了某些盲目急躁情绪,有些计划要求过高过急。会议选出了出席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56人,候补代表6人。选举产生了中共四川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39人,候补委员13人。



1956年7月14日—26日,中共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图为省第一次党代会文件之一(许童春 供图)

7月20日—25日 四川全面调整工、农业产品价格,以使工农业产品比价进一步求得合理。调价结果,大米收购价格平均上升6%,其他粮食、经济作物购销价也相应调整;近三万种工业品的销售价格平均下降3%。

7月22日 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共中央对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和平息叛乱作出指示。指出四川甘孜州、凉山州的改革是必要的,要力争实行和平改革,有关改革的问题要根据群众意愿,经过和上层人士协商,经其同意再去进行;改革内容不外两条:广大人民获得解放,上层失去对土地和奴隶或农奴的所有权。在随后于7月26日至8月4日召开的民族工作会议上,省委决定继续执行和平改革的方针,并制定了若干具体政策的补充规定,修订了民主改革实施办法。

7月27日 省委一届一次全委会召开,选举李井泉等15人为省委常委;选举产生由7人组成的书记处,李井泉当选书记处第一书记,李大章、廖志高、阎红彦、陈刚、许梦侠、阎秀峰当选书记处书记。

7月 四川将肥猪收购价格上调16.33%,鼓励养猪。1957年3月,再次将收购价格上调11.68%。生猪产量迅速提高,1957年全省生猪存栏量达2500万头。

8月10日—18日 四川省商业、供销合作、粮食、银行、农产品采购、盐务运销、对外贸易等系统,先后召开系统第一届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

8月21日—27日 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大会选举产生省工商联第一届执委会,彭劭农任主任委员;研究了大力培养进步核心分子及协助政府做好企业合营中的各项工作等问题。

8月24日 《四川日报》报道:经国务院批准,公私合营民生、川江两个轮船公司实行改组,与国营航运公司合并。改组后,取消“四马分肥” 办法,从1956年1月起实行定股定息;两个合营公司的长江总分支机构与当地航运部门合并,由国营航运企业管理。但民生、川江两公司的名义、董事会等仍保留。



1956年8月24日,《四川日报》刊载《民生、川江两轮船公司实行公私改组》的报道(许童春 供图)

8月 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省科普协会,选举刘为涛为主席。

9月1日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和成都中医学院成立。四川大学农学院迁雅安独立建校,定名四川农学院。四川师范学院本科部由南充迁成都,专科部留南充,成立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扩充为南充师范学院)。

同日 公私合营永利、久大化学公司四川肥料厂(1959年2月定名国营四川化工厂)动工兴建。该厂是中国自力更生建设的第一个中型氮肥厂。

9月17日—23日 省委农工部召开各市、地委农工部长座谈会,对扩社、并社和升社工作进行研究。会议针对社与社之间经济基础悬殊、大社管理费用增加、一些干部情绪消沉、社大难于管理等问题,提出在平坝地区每乡只试办一个200—300户的大社,其余已并的社一律恢复原状;山区和丘陵地区的社一律不合并,已并的恢复原状;各小社可组织联社,指导小社生产,小社仍保持独立的财权、用人权、生产管理权;办得早、办得好的大社,不宜再分开。

9月 省委决定建立绵阳工业区并成立工业区建设委员会筹备处。绵阳电子工业基地开始筹建。

10月9日 省委批转省妇联党组《关于培养和配备妇女干部的意见》,要求乡乡有女乡长、社社有女社长。

10月10日—21日 省委组织部在雅安召开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会议认为1956年各地在培养提拔少数民族干部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康定、凉山有县以上少数民族干部155人,占同级干部总数的28.7%,区级少数民族干部425人,占同级干部的32.7%。会议提出要注意提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各级领导骨干,制定培养制度,根据民族地区特点大胆使用这些干部。

10月19日 以王维舟为团长,桑吉悦希、阿旺嘉错、果基木古、郭林祥等为副团长的中央慰问团,到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慰问各族人民,宣讲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慰问活动至1957年3月结束。

10月22日—27日 省委召开少数民族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在半年左右基本平息叛乱;提出完成民主改革的地区的中心任务是:争取两、三年内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使藏、彝族人民生活有显著改善;培养和提拔少数民族干部。

10月27日 成都市对市民实行猪肉定量供应,以解决本年7月以来出现的猪肉供应紧张的问题。此后,重庆、自贡两市及省内其他城镇也相继实行猪肉定量供应。该办法一直延续20余年。

10月 全省干部开始学习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11月中旬,各地区在厂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城乡居民中普遍开展了中共八大精神的宣传工作。各地要求在职干部理论学习的时间要全部用于学习中共八大文件,农村党员主要学习党章并结合学习中共八大其他文件。

11月16日 四川第一座“人工降雨(喷灌)站”在重庆九龙坡区黄家坝长江边建成。国家投资三万元,采用半固定式短流喷灌装置,电力提汲花溪河水,喷灌菜地216亩。此后,四川开始推广先进的灌溉方法。

11月23日 农业专家杨开渠在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书面发言,列举科学数据,说明全省大面积推广双季稻违反生物发育规律和客观条件,建议在条件未具备、产量不稳和经验不足的地区只进行试点。他的这一意见,当时未被采纳。为取得粮食高产,四川从1956年起强行扩大种植双季稻。

12月1日 中国农工民主党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成立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员会,刘星垣任主任委员。

12月2日 省委举行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八届二中全会精神。会议指出,1956年全省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形势下,粮食总产量和工业总产值都超过五年计划规定1957年的水平,但基本建设有投资规模偏大的问题。

1956年 四川全省完成初级社转高级社的任务,建立了17.5万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占农户总数的88.3%,高于全国87.3%的平均水平。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大事记》(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编,2019年9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大事记》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