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方志研究>详细内容
2024-05-15 15:34:13

发掘族谱资源 建设特色文化

作者:张华 发布时间:2015-12-31 10:53:46 浏览次数:1030 【字体:

 

发掘族谱资源 建设特色文化

□ 温勉双

  

 

    蓬溪历史悠久,人文蔚起,代有明贤,有着丰厚的书法、红色、忠孝、宗教和家族等特色文化资源。蓬溪为“梓东邹鲁,文献名邦”,素有“孝子故里”“洞经音乐发源地”“壁画之乡”等美誉。诗圣杜甫曾流寓于此作《唐兴客馆记》;明有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席书,清有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鹏翮、著名诗人张问陶等名贤仕宦出生于此;二十四孝之“孟宗哭竹”“丁兰刻木”等古遗迹至今尚存。蓬溪是“书法之乡”“革命老区”, 1929629日,旷继勋在蓬溪县大石桥牛角沟起义,建立了四川第一支工农红军和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

    近年来,蓬溪县政协把文史工作作为服务和推进地方特色文化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紧紧抓住蓬溪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征集文史资料稿件1000余篇、500余万字,编辑出版《蓬溪文史资料》35辑、文史专著10余部,400余万字;积极建言献策,为把蓬溪建成全国知名特色文化县和旅游地,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100余万字,助推地方发展成效显著;充分发挥文史委的组织牵头作用和专业人才优势,着力打造精品特色文化,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特色文化的协调发展,初步探索了一条文史工作服务地方发展的新路子。

    政协领导高度重视,为文史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县政协领导始终将文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文史工作作为政协的一张名片来抓,政协主席亲自抓,亲自担任编委会顾问,亲自参与谋划文史资料的征集、编辑、出版;挑选文史专家,审定文稿;确保人员、经费落实,为搞好政协文史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汇聚力量,加强文史工作专兼职队伍建设。凝聚各方力量,加强全县文史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文史工作专兼职队伍。一是配足文史委人员。文史委有专职主任、副主任各1名,兼职副主任、委员6人。二是建立乡镇文史资料征集小组。全县20多个乡镇建立了文史资料征集小组,有成员165人,负责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三是组建文史资料写作队伍。聘请了50余名退休老干部、知识分子和社会名人,兼职文史写作。四是向外地熟悉蓬溪历史的专家学者约稿,聘请来蓬讲学。常年保持联系的县外骨干作者有30人左右。五是争取其他文史部门协作配合。请县志办、文化馆、图书馆等部门的同志利用特有条件撰写或审、改稿件,提供相应文史资料,或者共同组织出版专辑。

    彰显特色,充分发挥专委会的主体作用。蓬溪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县政协充分发挥文史委的主体作用,突出文史专家的积极作用,彰显地域特色文化,深度挖掘家族文化、名人文化、客家文化资源,把研究以张鹏翮、张问陶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作为工作重心,编辑出版“蓬溪文献丛书”;围绕明清时期蓬溪涌现出的“席、谭、张、蒲”四大家族的介绍和研究,编著出版《张问陶研究文集》《张鹏翮研究》《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烬余录注》《张问陶家族诗歌选析》《赤城春秋》《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川北望族:蓬溪蒲氏》等,共计200余万字,弘扬了蓬溪特色文化,保存了蓬溪文献,延续了蓬溪文脉;与四川省社科院客家文化研究中心合作,开展蓬溪客家文化研究,在广东《客家研究辑刊》《四川客家通讯》发表论文30余篇,提高了蓬溪学术水平,推进了巴蜀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

    拓宽领域,搭建文史工作的广阔舞台。以文史委为依托,成立了四川省第一个县级家谱收藏研究机构——蓬溪县家谱收藏研究中心。指导、支持蓬溪县问陶诗社、蓬山诗词学会、蓬溪县楹联学会、蓬溪县洞经音乐研究会等民间社团开展工作,研究蓬溪历史文化,为文史工作搭建广阔的平台。特别是对家谱的研究,走到了全省县级政协的前列。家谱中心聚集了一大批家谱收藏爱好者,进行家谱收藏研究,推进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现已搜集到古今蓬溪家谱100余部(含电子家谱),编辑出版了姓氏家谱书籍《笑问君从何处来:蓬溪姓氏备征》《蓬溪家谱序跋集》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蓬溪电视台、《遂宁日报》等媒体对家谱中心作了多次专访。201372324日,协助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巴山蜀水之城市故事》栏目组摄制了《清官张鹏翮》《神断张问陶》,生动展现了他们的杰出功绩和人格魅力,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拓展视野,加强同外地的交流与联系。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和成果,交流推荐蓬溪文史资料,提高蓬溪的知名度。一是赴各地搜集文史资料,为研究蓬溪地方历史文化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促进资料共享。与中国社科院、国家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等加强联系,互换资料,扩大了蓬溪文史资料的社会影响。三是踊跃向各种刊物供稿。向全国政协、四川省政协、遂宁市政协等单位编辑出版的《中华文史资料文库》《四川文史集萃》《农村改革逐浪高》《川中重镇遂宁市》等书刊,推荐稿件,多被采用,使蓬溪文史走向全国,“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造精品,服务蓬溪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文史工作服务地方发展,狠抓特色文化精品建设,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一是积极建言献策。结合蓬溪实际,先后提出了《打造老区品牌,做好发展文章》《打造中国书法之乡品牌,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挖掘传承洞经文化,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提案,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促使有关申报命名工作的成功。二是成功助推打造红色旅游文化精品。2009年积极参与旷继勋蓬溪起义80周年筹备工作,为旷继勋纪念馆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纪念馆已被列入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协助开发宗教文化旅游精品。同有关部门一起组织撰写《川北名胜高峰山》《蓬溪石雕》《蜀中名山高峰山》《蓬溪诗存》《蓬溪文史精选》《蓬溪县名胜诗联集》等,为蓬溪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献计出力。四是重点挖掘名人文化精品。2014年秋,以张问陶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县召开为契机,成立了张氏文化研究会,征集第一手资料、文物,为开发名人历史文化提供可靠素材;策划打造“移民文化、名人文化、张氏文化、大旅游区”张氏故里,修复张氏祠堂、张船山墓、清代四川第一家陈列馆。

    近年来,蓬溪县政协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将继续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更加突出文史工作的“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勇于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