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详细内容

【四川日报】更好发挥地方志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03 07:38:01 浏览次数:427 【字体:

6ff87259b3fa4fd4b6cae5e807e8e073.jpg

更好发挥地方志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的重要作用

中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


  ●地方志是官书信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进一步发挥地方志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的重要作用,意义重大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大部署。在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明确要求。这些新要求新部署,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强烈的文化担当、深沉的文化情怀。方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进一步发挥地方志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的重要作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的官书信史,要利用地方志记录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

  地方志是“官书”,“一邑之典章文物,皆系于志”。记录当代、传承历史,是地方志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秉笔直书、述而不论、存真求实的原则精神,使地方志成为一方土地上最广泛、最真实、最权威的信史。我们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取得了世所罕见的伟大奇迹。所有这些,需要用作为“官书信史”的地方志完整而客观地记录下来。

  要坚定践行“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职责使命,用地方志深刻反映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无可辩驳的史实,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用优秀地方志成果阐释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站稳人民立场,用地方志书写好我们这个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史,描绘好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推进《四川扶贫志》《四川全面小康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等编纂,忠实记录好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治蜀兴川的奋进历程。

地方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要利用地方志研究阐释优秀文化、彰显育人功能

  地方志是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宝库的重要组成和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象征。据1985年版《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全国至今尚存的旧志约8264种,总量约占中国古籍的十分之一左右。四川尚存的旧志达671种。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公开出版或内部印行各类地方志成果15000余册,也居全国首位。四川是当之无愧的方志资源大省,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富矿。

  2022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复兴文库》序言中指出,“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2035年基本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站上新的历史起点,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加需要我们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展现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

  要强化四川旧志、史料文献开发利用,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发挥以文化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要充分利用地方志成果,组织编纂红色历史、地方简史、地情概览等本土教材、地情读物,增强青少年爱党爱国爱乡情怀;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记录与宣传,讴歌社会发展大潮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感人事迹、智慧经验、创造精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对接各类群体文化需求,提供更广、更优、更快的史志文化服务,让方志文化更好地发挥浸润人心、培根铸魂作用。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要利用地方志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四川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每一个村、每一个镇、每一代人都会把家乡的历史和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地方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成为世界了解研究中国文化、中国国情、中国地情的重要资源,也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四川故事的重要载体。

  要通过地方志这一独特形式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阐释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探索开展方志海外展、方志文化海外交流论坛,制作方志文化海外宣传音视频、编纂地情简本(宣传册)等,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蕴含中国智慧的方志文化,助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充分利用地方志资源,向全世界宣传推介川剧、川酒、川菜、川茶、蜀绣、漆器等“川味”十足的巴蜀文化,助力四川文化“走出去”,提升四川的世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来源: 四川日报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