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四川眉山,感悟三苏的家风故事
2022年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考察。其中专程前往三苏祠,了解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情况。
三苏祠你了解吗?
从这里,可是走出了堪称中国古代文坛“顶流”的“父子档”——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可以说是一个集人气与文化内涵于一身的地方。
三苏祠南大门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中心城区纱縠行南街,曾是苏家故居,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四年在原址重建。三苏祠主要由前厅、飨殿、启贤堂、来凤轩、东西厢房等构成三进四合院,占地106亩。
从这里走出的苏氏三父子,又称“三苏”,三人均位列唐宋八大家。其中,尤以苏轼成就最为非凡。
苏轼才华横溢、气度豪迈,他的文章和事迹誉满中华。历代人们对这位大文豪的仰慕,可以说是,始于斐然才华,终于人格魅力。
他曾在《六事廉为本赋》写下“功废于贪,行成于廉”,主张“保民生”“与民同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轼所到之处,言行如一、勇于担当,屡遭贬黜而无怨无悔,令后世景仰。
廉洁刻石:“功废于贪 行成于廉”
苏轼被贬谪至黄州之时,老百姓生活穷困。苏轼倡议成立民间慈善机构——育儿会,邀请当地富户加入,捐献钱物,管理支出。乡间贫民无力抚养新生儿,育儿会便给予一些必要的帮助,这让数以百计的孩子得以存活。
苏轼曾两度在杭州为官,带领杭州人民治理西湖。疏浚修堤,遍植花草,注入如诗意境。如今,世人将西湖长堤称为苏堤,饱含着对苏轼的怀念和崇敬。
西湖侧畔曾有一座安乐坊,是一家看病住院不收钱的公立慈善医院,其创始人正是苏轼。这个领先时代的创新举措,在史册上留下了令人称道的一笔。
密州,捕蝗抗灾,收养弃儿;惠州,引泉入城,供百姓饮用;儋州的东坡医所……苏轼善政的足迹遍布各地,影响深远,铭刻史册。各地的东坡井、东坡书院等不胜枚举。这不仅仅是人文地理的点缀,更是苏东坡经世济民之心的缩影,中华文明传承的象征。
苏东坡盘陀像
“天下之本在家”。苏轼一身的清风正气和一生的刚正不阿,与其家风家教密不可分。
先说其父亲,苏洵。
虽然苏洵的名气不及儿子苏轼,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名成功的父亲。
从苏轼十岁开始,苏洵在结束云游后就亲自教导两个儿子读书。他把全部寄托都放在两个儿子身上,给他们最大的财富就是书籍。苏洵经常对他说,作文章“皆有为而作”“如药石必可以伐病”,能解决实际问题。苏洵还把苏家的南轩命名为“来凤轩”,作为儿子的书房。
三苏祠“南轩苦读”场景
苏家家教甚严。在海南流放时,苏轼还梦到被父亲提问背诵《春秋》,结果从梦中惊醒,“犹如挂钩鱼”。
两个儿子的启蒙教育,倾注了整个苏家的心血。苏轼、苏辙,也可以说是父亲苏洵最好的“作品”。
再说其母亲,程夫人。
苏轼少年时代以母为师,在苏洵游学四方时,母亲程氏对他亲授以书,成了他的家庭教师。她曾教他读《后汉书•范滂传》,要苏轼以“能死直道”的范滂为榜样。
三苏祠“程夫人教子”场景
试想一下,如果你家里突然挖出一个可能装有金银珠宝的罐子,你会有什么举动?
知道程夫人是怎么做的吗?苏轼的《记先夫人不发宿藏》就讲到了这样的一件事。
一天,丫鬟和家丁正在熨烫绸缎,一个丫鬟突然大声惊叫了起来。她的双脚陷进地下的泥土里,原来泥土下面,有一个瓮。众人很兴奋,猜测瓮里可能装有金银珠宝。程夫人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命人用土将陷下的坑填好,告诉大家那东西是前人埋下的,不属于苏家,谁也不准去挖取。
这无疑是一堂廉明公正人生观的身教课,给了苏东坡重要的启示。他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的“枕边人”同样清醒有原则。
苏轼原配王弗是一位聪明沉静的女子,对苏轼关心和体贴无微不至。苏轼初仕凤翔时,她以苏洵的话告诫苏轼:“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劝苏轼不要同那些一心营私、完全顺着苏轼的意思说话的人交往。对那些急于同苏轼亲近的人,她常说恐不能久,因为与人交往快的人往往抛弃朋友也很快。
三苏祠披风榭
苏轼也将这种家风家教传承给了后代子孙。
苏轼有三个儿子,皆恪守做官先做人的道理,风骨卓然。
苏轼曾在他的长子苏迈赴任时,赠予他一方砚台,并亲手刻上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字字珠玑:“爱民如子、勤政廉洁”。
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苏氏家风家传,超越了家族,已经载入中国人的口碑,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文化,成为历代传扬的道德精神。
如今,三苏祠里专门陈列的家训家风,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人。
现在的三苏祠,有一个重要角色——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
2021年12月17日,参加第二届天府廉政论坛的专家和党员干部参观三苏祠省级廉洁文化基地
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在这里接受文化熏陶,与“三苏”来一场穿越千年的隔空对话。听三苏故事、品三苏家风、学三苏为人做官之道,为各级领导干部清廉从政、勤勉奉公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文字:王丹文
图片来源:四川省眉山市纪委监委
文字资料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纪检监察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