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传承 特色育人——剑阁县龙江小学强化“党建引领、家风润德”品牌,推动学校工作全面发展‖赵立策
文化传承 特色育人
——剑阁县龙江小学强化“党建引领、家风润德”品牌,推动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赵立策
剑阁县龙江小学位居县城,为清翰林李榕先生于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创办的镜默斋学堂发展而来,迄今已有近150年办学历史。目前,学校在岗教职工235人,在校学生2590人,是县城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小学。学校秉承教育初心,怀揣育人梦想,依托“一人”,用好“一馆”,借力“一球”,办好“一校”,塑造“名师”,强化“党建引领、家风润德”品牌,推动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依托“一人”,强化文化融合,丰富学校内涵
学校深度挖掘校史资源,打造人文景观。矗立在申夫广场的李榕雕像,伟岸挺拔,引导学生们要刚直不阿,襟怀坦荡;建立在学校东侧的李榕纪念馆,是广元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陈列着大量李榕励志从军、廉洁从政、为民请命、开办学校教书育人的史实资料;古朴典雅的友于庄内,石磨、石舂、犁耙等农具,叙述着李榕耕读为本的办学理念;雄伟壮观的青云石,彰显着龙江小学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携手共进实现远大理想的办学宗旨;十三峰亭、镜墨亭、洗砚池、礼仪路、清廉石、家风廊······一个个环境优美的景点,更是同学们读书、绘画、练习书法的绝佳场所。
用好“一馆”,强化学习教育,提升师生内涵
2020年6月,作为广元市法纪教育剑阁基地的李榕纪念馆在龙江小学校园东侧落成。该基地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70平方米,为典型的仿清代建筑。
为提升党员思想素质,强化教师师德修养,更好地传承优良家风,学校每学期组织全体师生参观纪念馆,教师轮流解说,把李榕家风故事烂熟于胸。在周末兴趣班开设的主持人培训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讲解,每期为参观纪念馆的师生当好讲解员。校外参观人数众多,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建馆至今,有党员干部、学生、家长、国家工作人员等15000人接受教育,2022年接待各类人员3609人。
借力“一球”,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全面发展
坚持“五育并举、特色育人”是龙江小学长期以来坚定不移的办学方针。近年来,学校由一所乡村学校逐步蜕变成为县城第一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前列,是广元市教育可持续发展样板学校,艺术、体育教育成绩斐然,尤以校园足球享誉天府。
足球是龙江小学的传统体育项目,至今已开展13年,连续10年代表广元市参加省运会比赛,取得了辉煌战绩。
学校男女足球队由专业的党员骨干教师担任教练,他们坚持梯队训练,及时为校园足球队输送补充优秀队员。
足球课程进课表、进课堂,每学期开展校园足球联赛,与友邻学校举行足球联谊活动,不断提升球队的技战水平。每期体育节期间组织班级联赛、校级联赛,同时发挥学区共同体作用,先后帮助毛坝、武连、东宝等多所学校建起了校园足球队,增进了校际的交流。
办好“一校”,坚持家校共育,以党风带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的,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长,是孩子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办好家长学校,深化家校合作,学校每学期都会分年级定期举行家长线下、线上家长会,开办“家长讲坛”;党组织牵头,党员干部带头讲好“家风家训家规”故事,评选“好家风、好家训”;开展“亲子活动”,搭建亲子、师生、生生沟通平台;开展“最美孝心少年评选”活动,宣传家庭教育的知识、方法,促进家长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技能的提高,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学校《以家风家规教育基地为载体的传统文明教育实践策略》课题荣获广元市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特等奖。
塑造“名师”,坚持双培养机制,提升教师素养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龙江小学充分发挥市县党员名师、党员教师示范带头作用,落实“双培养”工程。
学校“青蓝工程”活动常态开展,坚持党员名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鼓励党员教师送教下乡、支教活动,王永寿、敬鸿鸣等党员教师主动申请到偏远乡村小学支教。先后有多名党员教师经学校党组织培养为中层领导。截至目前,学校有特级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25人,县级骨干教师24人,建立市级名师工作室3个,获市名师管理“先进集体”。
学校通过教科室、名师工作室组织培训青年教师,采用师傅带徒弟方式,认真落实青蓝工程,老教师们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得到传承,涌现了大批学科骨干教师,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高质量发展,5名骨干教师被提拔为学校中层领导。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勇者先。剑阁县龙江小学校将乘新时代的浩荡东风,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家风润德”党建品牌建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谱写龙江小学党建新篇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赵立策 (笔名青苹果,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广元市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剑阁县教育局)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