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四川南溪西城曾氏家风故事‖黄川模
四川南溪西城曾氏家风故事
黄川模
对于清末民初四川南溪县城的名门望族,民间有“曾、包、郭、董、黄”之说。此间,南溪西城曾氏涌现了进士、解元、举人、贡生、监生数人,名列民国《南溪县志》。所撰《官箴》蕴含现实借鉴意义。曾氏“大夫第”“进士第”遗迹犹存。本文记述本支曾氏的源流世系、家风故事及老宅遗迹。
民国《南溪县志》“科举-封荫“曾氏部分书影
源流世系
曾成周(1731—1801),生于清雍正九年辛亥十月十九日广东梅州兴宁县南厢,殁于嘉庆六年辛酉五月十一日四川叙州南溪县西城家里。妻张氏(1751—1821),生于乾隆十六年辛未冬月二十六日,殁于道光元年辛巳冬,伴夫合葬,共生四子:荣开、荣芳、荣辅、荣华(迁至云南)。其传承字辈部分为“成荣廷龄继,万世永兴昌,国正传家远,清勋绍遂长”。
乾隆十年(1745),14岁的曾成周由粤入川,定居叙州南溪县西城,成为本支曾氏始祖。初始以小贩维生。至其长子曾荣开主事时代,曾氏家族开始发家,所经营的糖霜产业远销至云南镇雄。本支曾氏第三代曾廷璋、曾廷玉善于经营,家族商号的规模已经扩展为南溪城内的首位,曾廷玉还捐得直隶州闲职,为子孙转型为仕宦打下基础。曾廷玉之后,曾氏家族在南溪县城政商两界所取得的成就,已使其跻身于“南溪城五大家族”之首(民间有“曾、包、郭、董、黄”之说)。
曾荣开,字翊之,配伍氏,生子廷璋。续娶胡氏,生子廷枢、廷杨、廷标,后三子均在云南镇雄立业。廷璋,字达士,生子锡龄、松龄、桂龄。锡龄,字寿山,生子继光、继唐、继辉。松龄(繁昌),字伯乔,生子继勋、继培。桂龄,字云乔(云樵),生子继霖、继旭、继畅。继光,字镜秋,生子万彝。继勋,字克成,生子万轼、万轩、万辂、万轺。继霖,字德施,生子万让(次廉)。
曾荣芳,字春辅,生子廷玉、廷兰、廷忠、廷仕。廷玉,字温加,号蕴辉,生于道光元年辛巳(1821)二月二十七日。配萧氏,生于嘉庆丁丑年(1817)十月二十五日,生子鹤龄(鸣皋)。鹤龄,生子继祖、继瀛、凤喈、春喈。凤喈,生子孟良(万钖)、仲良、叔良、季良。
家风故事
《南溪曾氏族谱》载有《祖训十则》,其中“慎官守”云:“幸登仕籍,须慎官箴。清洁为民,三省思深。勤慎廉洁,四言谨记。正君在身,泽民在心。孟尝还珠,杨震却金。勉尔后生,贪取谁钦?”南溪本支曾氏自觉继承其远祖“宗圣”曾参的“修齐治平”儒学思想,努力弘扬忠信、勤敏、慎独的“三省”家风(“吾日三省吾身”),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良师,留下了清正为官、良善为民的家风故事。
曾鹤龄(1839—1915),字鸣皋,举人,户部郎中。父亲曾廷玉,由经商致富。鹤龄从小聪明出众,跟从舅舅萧颖塾师读书。他认真学习八股文、诗赋和骈文,学习周礼中的各种经典,学问和修养相当优秀。清光绪丙子年(1876)乡试中举,次年会试不第,乃捐任户部郎中。阎敬铭为户部尚书时,需编定户部贺表录。鹤龄所撰文因有“安不忘危、外宁内忧”等语入选。在京城清廉为官十余载。1890年,鹤龄含泪叹道:养亲大事也,名位虚器也。父母养子为何?怎忍违背初衷?倘若身为独子而不幸未为双亲养老,那可是罪不可恕的。因此于当年弃官归隐。取狄仁杰“白云亲舍”之意,自号“云白子”。之后在县内奎峰书院、龙腾书院任主讲。他爱学生如自己的晚辈。他培养出来的读书人,不仅有堂弟曾繁昌、堂侄曾继光,还有何棫、钟朝煦、高僖(此五人皆为举人)等。“故邦人士,沐浴教泽者,多有闻于时”。1902年在县城西郊铁柱山川主寺侧修筑“息园”,取“休息”之意,撰有《息园记》存世。园中水池、房舍和竹木都很漂亮。
他作诗学习白居易,作骈文学习徐庚。著有《瓣香堂诗集》二卷,自序云“诗虽小道,然工叶极难……积久成帙,计若千首……大率古以排奡胜,律以工致胜,绝以生动胜,虽不能至,窃心向往之……”从其《龙腾山》二首,可见其诗清新幽雅的特色:
好鸟枝头唤,遽然晓梦惊。
市声疑近郭,江气讶连城。
钓艇鱼呼卖,农家犊叱耕。
晨炊尤未熟,日影下窗明。
渐觉群嚣息,书灯一点明。
树深多鸟宿,草密只虫鸣。
月喜穿云出,风疑夹雨行。
倦来方倚枕,能否梦青城?
民国成立后,他改穿道袍。四川战乱不止,人民遭受苦难。只要跟人谈到这些,就会伤心落泪:“政教弛矣,其何能国?”虽归隐居家,犹自心系君国,对不堪的时局愈益感愤。1915年冬天,滇军在泸州和宜宾一带混战时,他伤心得吐了很多血,身体枯瘦如柴而去世,终年76岁。墓在仙临场石公石母附近。其子继祖,字绳武,廪贡生,任什邡县教谕。
曾锡龄(?—1895),字寿山,才识高迈,博通经史。师从侯植三学医,故精通中医。因父亲早逝,故友爱诸弟,将几岁的小弟松龄、桂龄抚育成人。其子曾继光考中光绪庚寅进士后,分发广西任知县。为让儿子做个好官,曾锡龄专门为其写下《官箴》。梁启超曰:“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曾氏此文却强调一个“诚”字,至今蕴含现实借鉴意义,全文如下:
一日居官,则竭一日之心。要术无多,第于所谓诚者,勉之又勉之而已。
爱百姓如赤子,防胥吏若鬼蜮。毋假意于左右,毋邀誉于流俗。毋取人以辞色,必求其实;毋任情为喜怒,必得其当。外揆于人,内度诸心,可质鬼神,可对君父,则表里洞达,而诚之德充矣!
惟俭可以养廉,惟勤可以生明。勤则事无滞留,廉则无不可对。人之钱,第于勤敏之中,当寓节宣之意。
亟要务,略细微;戒冗语,损闲气。劳而不疲,乃可任繁剧。不然,丛迫无节,必生烦恼。烦恼不已,遂成躁率。既伤于性情,必有害于公事。特忙中不察耳!
大抵事变无常。以诚为主宰,以从容为节度,以安定为统摄。其中高下轻重,随时可以权衡也。
执法者,失之固。通情者,易于流;气勇者,必拗;心杂者,多为人所乘。既欲自立,必求取法古人,勿私心自用,则得云。
曾继光(1871—1941),字镜秋,解元,进士,知县。光绪戊子(1888)乡试解元,庚寅(1890年)三甲第91名进士,任广西灵川县知县,署理桂林府警务。
灵川县地瘠民贫,曾继光到任后以清官自励,不贪不贿,不惧权势,为民做主。当地商帮送上白银万两,归新官作为调剂,这是清代公开行贿、相沿成习的陋规,故称“规银”,一般认为是“取不伤廉”的财源,但继光对此一概拒收。为防属吏暗通关节,继光事必躬亲,官防大印随身带。他审判一桩抢劫案后,父亲对他说:“此案,你断得好!”他顿疑父亲受了贿,又将此案重审另判。
继光任职期间,父母均死在广西任所。继光清贫,只得挪用少数库银将灵柩运回南溪,之后又无力偿还,终以族叔鹤龄相助代偿,方才了之。
灵川当地豪绅横行乡里,尤其以岑氏家族最为嚣张,全省侧目。某日岑氏之子在长街跑马,采翻小贩货摊,竟头也不回,扬长而去,受害商民赴警局喊冤,继光自掏腰包,以补助商民损失了事。不久,岑子又跑马伤人踹摊,继光立即杀马以警主,民心大快,而岑子却怀恨在心。灵川大旱之年,饥民成群结队,请求赈济。继光本着以民为本,来不及上奏,就打开粮仓放粮救济,民情因此平息。而岑氏因宿怨,谎奏朝廷,说继光擅自打开粮仓收买民心,试图从中捞好处。朝廷竟然对其罢官,抄家追赃。抄家时,他在南溪草市街的“进士宅第”,除书籍外,别无长物,证实借赈贪污实系仇家中伤。
罢官回南溪后,继光不屑插手地方政事以渔利,以清廷孤臣遗老、清流名士自居,固留长发,号“佗发舟子”,言行怪异,家境越发贫穷,聊以诗文自娱。被百姓尊称“解元公”,也戏称“曾疯子”。
民国初,泸州观察使ZJ慕继光之名,延请入幕赞襄政事。继光目睹其枉法贪赃多事,甚鄙其人,意欲离去。时值其母七十寿辰,嘱继光代撰寿文。继光曰:“尔母寿,我无关,不能昧心吐寿字,为尔歌功颂德!”竟拂袖归家。袁世凯称帝,北洋军入川,终遭惨败,退却时四处劫掠。继光为此撰联曰:“大军过后狸终毙;亡国山河鼠亦妖。”
继光早年致力于经史,古诗文功底深厚,“川南文豪”钟致和也自叹不如。其诗《夜渡廖家庄》云:“日入犹未息,行行君子乡。暗惊山木合,时有野梅香。远火双溪路,危桥独夜霜。须臾三十里,犬吠识村庄。”他平时多有讽时泄愤的诗联作品流传民间。1901年,南溪知事延请继光做龙腾书院主讲。
1941年继光病死,南溪士绅为他举行追悼会。宜宾专员冷薰南也送来挽联致哀。
“儒生、诗人、名士、清室孤臣的曾继光,自清代灭亡,历旧民主主义革命,而至抗战时期,他仍坦然以孤臣遗老自居,逆时代潮流而行。就其本人而言,实在是令人不可怜的一幕历史性悲剧。但作为一个儒生,当官不贪污,不畏权贵;居乡能安贫,敢于抨击不法官吏,又确有可贵的现实进步意义。”南溪进步人士邓雪晴如此评价曾继光,较为客观准确。
曾繁昌(1851—1923),谱名松龄,字伯乔。七岁而孤,育于兄锡龄。端谨纯笃,默识多闻,研习古文用力尤深。尝抄书三十册,墨无潦草。虽贵为光绪癸巳(1893)举人,但1895年“自桂林奉兄嫂丧归,淡于仕宦”。后任县高等小学教员十余载,为教学名师。逝后县人公葬。墓在城西十五里棬子湾。
南溪光绪举人曾繁昌的笔迹印鉴
其子曾继勋,以文学见长,撰有《云白子传》存世。直率任情,不随流俗。师从堂伯父曾鹤龄读书于龙腾书院。三次乡试均落榜。科举废除后,乃取《左传》《国语》《史记》《汉书》朝夕钻研,不近俗事。其文“刻画事理如鉴取形”,又十分谦逊,如其文获人指正,则大喜致谢。晚年定稿文章二十篇,请同乡孙炳文(著名革命烈士)为其印行,但值孙游学欧洲,继勋即病逝。
曾云樵(1855—1933),谱名桂龄,字云乔,著名中医师。秀才出身。毕生行医,自甘清淡,自食其力,开办“寿康药号”。其子德施,传其医术,人称“曾八老师”。
幼时,父亲曾达士经常生病,母亲生下云樵三天就离世。后来曾云樵两次去省城考试,也因考前患病,未入考场。于是放弃功名,师从侯植三专攻医术。
民国初年,朱德驻节南溪时,家属陈玉珍因误服毒药,到泸州医治不见效,后接曾云樵到泸州,仅服了几剂药,就逐渐康复了。朱德离开南溪时,送过曾云樵两罐猪油、一根手杖、一副眼镜(现仅存镜盒)。
曾云樵行医重医德,他曾经结合所医病例,告诫药店同仁说,凡处方用药,既要治其现今之病,还要考虑今后的演变;只知追求速效,过分用发散表邪的药治现在的病,病虽治好了,由于过分伤动元气,难免会导致患病的人今后气血虚弱。
曾孟良(1898—1952),谱名曾万钖,四川法政学校毕业。1923年夏至1925年夏,任南溪县立高小校长。聘请董燧蒸、王雨村、万梓咸、高蝶仙、包伯绅、陈润余等大量优秀教员,改进教学方法和各项管理制度,注重职业教育,增设劳技课,吸引了包括朱德旅长的侄子朱礼书、外甥许明扬,以及自贡王家、屏山聂家等豪商巨族子弟前来就读。原县立高小只招男生,曾孟良认为女孩也应受教育,于是主动上门动员亲友,如曾万镶、曾万锵、高秀云等女孩报名读书,该校女1班终于办起了,他的女儿曾世馨便是女7班学生。这一时期毕业生能升入江安省立三中、宜宾叙属联中的特别多。1926年春,南溪县立初级中学成立,曾孟良任事务主任,校舍改造,师生食宿,教学用具及图书仪器添置等,1927年还兼任简易师范班的公民课,任务非常繁重,为学校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时任教务主任的吴季昌(遂宁人)就曾当众称许他是颇具办事才干的能人。
1927年暑期,由重庆中法大学回县的胡明鑫、廖时勉、吴淡斋等,在县立初中成立学术研究会,宣传马列主义,会员多是初中班和师范班的进步学生。会上,学校领导吴晓坡、叶幼裴、曾孟良都讲了话。次年一些会员参加南溪农民暴动,事情失败,吴、叶被迫离县。曾孟良涉嫌,被列入黑名单,知将被搜捕,乃深夜从姻亲萧独青家出走。后以诗记此事,其中有两句“任他谄媚学澹台,耿介谁知种祸胎”。
1929—1931年,出任南溪县教育局局长,革除南溪教育界过去的许多陋习,如在新办的教育刊物上公开教育局经手的钱粮和开支经费情况;鉴于当时小学都集中在县城和场镇上,乡村学生上学极其不便,私塾教学内容陈旧,于是在石鹅寺、桂溪寺、登高坪增办了三所初级小学,家长们无不拍手称颂。
曾孟良主持教育行政期间,收到前任温汝航拨款向上海书局购置的《万有文库》和《四部丛刊》各一套,由邹绍谦、高望衡等几人,按册清点,分橱陈放,布置成临时的书报阅览室,从此每天前来阅读者络绎不绝,这是受到县人欢迎的又一件好事。
老宅遗迹
曾鹤龄于光绪二年中举后入京任户部郎中,其祖荣芳、其父延玉、其叔廷兰廷忠廷仕,五人皆因鹤龄尊贵而被封为中宪大夫(正四品文官散阶),故于县城广福街住宅加挂“大夫第”匾额。
南溪西城曾氏“大夫第”“进士第”匾额
曾鹤龄的族侄曾继光于光绪十六年考中进士,族人在县城草市街住宅加挂“进士第”匾额。
南溪西城曾氏“进士第”老宅现状(部分)
两处府第位置相近。“进士第”西侧与南溪朱德旧居后院接壤,现为“三线”国企南山厂的废弃库房,其布局与古雅犹存。此老宅主体建筑为传统木架构四合院,坐南向北,灰砖青瓦硬山顶,左右厢房,中天井,前后两排各五开间,九柱落地进深,前排右开门,柱础石刻、后排台阶石雕多为“松鹤延年、福寿双全、富贵平安”等吉祥图案,月梁、撑拱、门雕尚存,并配以牡丹、葵花、云纹等雕饰,彰显古雅韵味,具有一定文史价值。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黄川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