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21:55:00

【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21)|抗大精神

作者:罗一洋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6-08 15:08:10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地方志全面记述包括党史在内的一方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深挖蕴含在地方志书中的红色资源,组织办机关及四川年鉴社党员干部撰写“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系列文章,助力全省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21)

抗大精神

罗一洋

历史背景

1936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目前形势与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中提出,办一所红军大学来培养大批干部,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在瓦窑堡创办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在瓦窑堡(现子长县城)米粮山上的旧庙前举行开学典礼。不久,国民党军偷袭瓦窑堡,“红大”与党中央一起迁至保安(今志丹县)。1937年1月19日,中央军委决定,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以下简称抗大),校址设在延安。

1936年6月1日,党中央在红军干部学校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出席开学典礼并发表讲话

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为使教育更能适应抗战需要,1939年7月,抗大离开延安挺进晋东南,12月到达晋察冀,1943年1月返回陕北绥德,直至抗战胜利。

抗大总校从1939年7月离开延安,到1943年1月返回陕北,在华北敌后办学3年6个月。全面抗战的8年,抗大总校有近4年时间在抗日战争前线办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抗大迁往黑龙江齐齐哈尔,改名东北军政大学,揭开新的历史篇章。从1936年至1945年,抗大在9年的办学历程中,在晋东南、晋察冀、山东、淮北、苏北、晋绥、淮南、苏中、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共办了8期,创建13所分校、6所陆军中学、3个独立大队和1所附属中学。总校和分校共培养军政干部10余万人。

1945年秋,抗大总校部分教职学院东渡黄河,向东北挺近

在9年的办学实践中,在毛泽东制定的抗大教育方针指引下,抗大把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与崇高的革命理想、科学理论、自力更生结合起来,成为民族解放的先锋。抗大师生所铸就的抗大精神,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推动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7年春节,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事政治大学专门组织了数百人的秧歌队和高跷队向当地的老百姓拜年,受到热烈欢迎

精神内涵

抗大实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教学原则所形成的抗大精神,不仅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毛泽东 (一九三八年三月五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印制

抗大精神,包括勇当民族先锋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夺取胜利的英勇战斗精神、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勇于牺牲自己一切的无私奉献精神。抗大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话语形态,是革命文化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来源,对于引领新时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996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纪念抗大建校60周年大会上对抗大精神作了科学阐述,认为抗大精神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抗大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培育和锻造的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内蕴着自尊、自力和自强的精神。

现实意义

(一)发扬抗大精神,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毛泽东指出:“政治教育是中心之一环,阶级教育、党的教育与工作必须大大加强”。1938年4月9日,毛泽东在抗大三周年所作的《抗大应当学习什么?》的讲话中强调,要“学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因此,党员干部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政治性是其第一属性,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修养,把讲政治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1938年毛泽东主席在抗大讲演(图片来源:学习时报)

(二)发扬抗大精神,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毛泽东在抗大开学典礼上说:“我们创办红大、抗大的时候,要教员,没有;要房子,没有;要经费,没有;怎么办?就是艰苦奋斗,要有这种精神。”“艰苦奋斗”作为抗大精神谱系中的核心内容,始终伴随着抗日军政干部培养的全过程,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精神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显著的优势。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各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抗大成立后,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但抗大师生以苦为乐:自己动手挖窑洞,筑校舍,开荒种地,挖煤挠炭,没有纸张就在沙盘上练字,没有钟表,就用石晷计时。正是在这艰苦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学员们磨练了革命意志,培育了艰苦奋斗的作风。

1938年2月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從左到右為劉忠、楊至成、楊蘭史、馮達飛、胡耀邦、羅瑞卿、莫文驊、劉亞樓、王平

随着时代变迁,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但是共产党人、领导干部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必须永远保持我们党的这一政治本色。

(三)发扬抗大精神,必须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

抗大精神的生成过程,就是始终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结合抗日救国的历史现实,在与各类文化思潮的争锋中,不断吸收有益成分,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中创新发展的新文化。抗大精神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在新时代仍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勇于创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同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我们要努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处理好前进中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落实好新发展理念的各项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①|弘扬红船精神 践行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②|新四军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③|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④|弘扬五四精神 彰显时代价值 ‖ 赵行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⑤|井冈山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真理的高贵品质——古田会议精神形成过程中革命前辈的人格风范‖陶利辉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⑦|汲取苏区精神营养 积极投身四川地方志事业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⑧|弘扬老区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⑨|勇往直前 生生不息——北京奥运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⑩|韶山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⑪|白山黑水间筑起血肉长城——抗联精神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⑫|“小岗精神——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⑬|弘扬劳模精神 做新时代追梦人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⑭|仰望星空逐梦九天 脚踏实地奋斗不止——从航天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⑮|弘扬大别山精神 做新时代奋斗者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⑰|老西藏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⑱|雷锋精神:全国人民心中的精神丰碑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⑲|焦裕禄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⑳|太行精神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一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省情信息工作处)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