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21:55:00

【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⑬|弘扬劳模精神 做新时代追梦人

作者:刘 源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26 14:37:37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地方志全面记述包括党史在内的一方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深挖蕴含在地方志书中的红色资源,组织办机关及四川年鉴社党员干部撰写“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系列文章,助力全省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⑬

弘扬劳模精神 做新时代追梦人

刘 源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成就梦想。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当前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要继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提振精气神、奋进新征程,续写“中国梦·劳动美”的壮丽篇章。

一、弘扬劳模精神,做敦本务实、爱岗敬业的实干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邓小平同志在改革之初就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对党员干部来说,敦本务实、爱岗敬业,正是实干担当的具体要求。

建国之初,太行山区农民李顺达带领老西沟的乡亲们在自然条件恶劣、物质条件落后的情况下,肩扛手挑,用锹耙犁锄,夜以继日地战天斗地,变不可能为可能,用难以想象的付出将老西沟这个“谁见也发愁”的穷山沟、苦山沟,变成了农林果牧共同发展的富裕沟、幸福沟。

全国劳动模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0师185团的马军武,甘守清贫与寂寞,用双脚丈量着边境线上的每一寸土地,将青春和忠诚奉献给了神圣的守边事业,23年来,他和妻子张正梅只做了三件事,巡边、守水、护林,在戈壁巡边里程达29.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圈多。

全国劳动模范、四川省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在乡镇摸爬滚打近30年,一次次坐在化解矛盾的“火山口”,一次次深陷“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感漩涡。在上下求索中,他咂摸出一套土洋结合、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他身患癌症6年,累计上了23次手术台,抗癌药物和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让他脱了一层皮、掉了一身肉,但他依然工作在基层第一线,创造了战胜肝癌的生命奇迹。

正是无数劳动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以平凡的工作成就了不平凡,凝聚起了推动中国建设、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

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但不管世界如何改变,不管身处哪一个行业,爱岗敬业始终是各个职业中不变的底色。我们要对工作保持热爱,要把工作当成一份事业来做,充分认同自己从事工作的高尚伟大,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学一行,学一行专一行,专一行成一行”,为之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要提升实干本领,不断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在“苦其心志”中经历千锤百炼,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要坚守本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禁得起诱惑,保持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奉献中展示担当,在担当中成就作为,在作为中体现价值。

二、弘扬劳模精神,做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攀登者

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是劳模精神的核心要素,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方面,它体现着劳模精神对职业价值、职业操守、职业精神的追求,要求我们在既有成绩基础上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严格要求,不断提升技艺,推动工作走向更好。

全国劳动模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更高的产量作为追求目标,即使新的突破不断,他也始终不曾稍作停顿。40多年前,在三系法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的一片赞扬中,他很快提出难度更大的两系法杂交稻研制;两系法杂交稻研制成功后,他又提出研究兼有三系法和两系法优点的第三代杂交稻技术。2014年,中国超级稻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攻关目标获得成功,创世界纪录,他不满足,提出突破国际上一些水稻专家认为的理论上水稻产量的极限——每公顷15.9吨,达到每公顷16吨(约亩产1066公斤)。结果,没等完成,他又有了新想法,表示对16吨的目标“很满意但并不满足”,“我还要向每公顷17吨、18吨继续发起冲击”。等18吨的目标达成,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又挂出了袁隆平亲笔签名的《科研任务告示》,提出三大目标,第一个就是冲刺“禾下乘凉梦”,继续巩固每公顷18吨产量的目标。2020年11月2日,湖南省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

全国劳动模范陆建新,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37年来,他像钉子一样“钉”在建筑施工行业最前线,参与承建国内7幢百层高楼中的4幢,带领团队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推向世界一流水平,被誉为“中国楼王”。1994年,建设当时的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时,他创新测量方法,将大楼整体垂直偏差控制在当时代表世界最高水准的美国标准允许偏差的1/3以内。该测量方法成为钢结构安装行业测量标准工艺并沿用至今。他主持研发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超高层复杂体系巨型钢结构安装成套技术”等11项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主持和参与完成的国家专利达400余项,参与完成的成果获4项国家科学进步奖。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全国各条战线像袁隆平、陆建新一样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劳动者还有很多,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态度,推动我国很多科学技术、生产工艺等走在了世界前列。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有谋大发展、大跨越的远大志向,要有立高标准、高标杆的赶超理念,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学习,勇攀高峰,奋勇争先,争创一流;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争先,立足本职、勇挑重担,以敢当排头兵的志气、奋力追赶的勇气、争创一流的锐气,砥砺前行;要紧跟新时代步伐,增强执行力,做到干就干像样、干到位,干就干出精品、干到极致,在实干中增长才干、体现价值。

三、弘扬劳模精神,做奋楫笃行、艰苦奋斗的拼搏者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维艰,奋斗以成。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从古至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强国富民的创业过程中,靠的就是艰苦奋斗,勤俭建国。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在艰难困苦的时候需要艰苦奋斗,在物质条件优越的时候也需要艰苦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保持奋斗精神,鲜明指出“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要求“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

从石库门出发、自南湖启航,走过赣水闽山的蜿蜒小道,跨过万里长征的雪山草地,迈过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艰苦奋斗的脚印布满来路。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王进喜在石油大会战中发出的钢铁誓言,浓缩了铁人的终生实践和伟大人生,一举甩掉了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随着祖国一声令下,以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等为代表的科学家,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科研生活条件,远赴戈壁荒漠。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愤图强,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他们所具有的惊人毅力和勇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能力。

一张蓝图、一个目标,70多年来,山西省右玉县历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惊人毅力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2012年9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山西省委上报的《关于我省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情况的报告》的批示中,对右玉精神作了高度概括:“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发扬“右玉精神”。

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品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基,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基。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们要努力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注重自我提高和自我净化,自觉加强个人修养,坚决抵制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等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要自觉践行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作风,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要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陈规陋习,做艰苦奋斗精神的示范者;要自强不息,开拓奋进,在任何时候都不涣散奋斗意志,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经得起实践检验,为人民群众所称赞的工作业绩。

四、弘扬劳模精神,做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先锋者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从1958年参加核潜艇研制工作开始,至今仍战斗在核潜艇研制领域。面对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黄旭华带领团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路攻克种种技术难关。国外发展核潜艇,都是“三步走”,黄旭华创新提出并决策采用水滴艇型,将国外的“三步走”并作“一步走”,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最为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讯、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7项技术,解决了我国核潜艇的“有无”问题。

面对全球工业4.0给港口发展带来的全新机遇与挑战,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从一张白纸起步,经历1000多个昼夜的突围破壁,用3年半时间完成了国外码头近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先后攻克了10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自动化码头建设运营领域实现了从“跟跑欧美”到“领跑世界”的嬗变。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完成技术革新数百项,被誉为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坚守初心的“光明使者”。

社会在不断变化,事业在不断发展,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站位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唯有创新才能明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彰显工作特色。

理论是创新的先导,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行业发展规律,牢固树立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源泉,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新形势、新任务,关注工作中、生活中遇见的新矛盾、新问题,找出新思路、新方法,推动事业新发展。

五、弘扬劳模精神,做不忘初心、淡泊名利的守护者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淡泊名利”始终是一代代劳模们的本色和追求。他们不辞辛苦、甘愿付出,不求索取、不为名利,彰显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追求和高尚品质。

郭永怀,被称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初期的三大台柱之一,也是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他说:“我们这些人早在回国的时候,就把名啊利啊放在一边了。”当乘坐的飞机遭遇空难时,他为了保存重要数据资料,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为党和国家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南仁东,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简称FAST)的发起者和奠基人。他主导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重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发挥了关键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计个人名利得失,长期默默无闻奉献在科研工作第一线,与全体工程团队一起通过不懈努力,迈过重重难关,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

黄大年生前是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怀着一腔爱国热情义无反顾返回祖国,担任母校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不计得失、只争朝夕,带领科研团队辛勤奉献、顽强攻关,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名利是一种科学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工作与生活中的苦与乐、得与失、利与弊,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培养积极的价值取向;要坚决抵制各种拜金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时刻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切实维护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坚持以德修身、以德立规、以德定行,不谋一己之得失,而忧事业之兴衰,全身心地投入到为社会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的事业中去。

六、弘扬劳模精神,做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示范者

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无数劳动者的无私奉献铸就的。

全国劳动模范杜富国,始终把忠诚和信仰刻在心中,以“让我来”的使命担当,不畏艰苦,不惧生死,先后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除爆炸物2400余枚,为掩护战友被待清除的手榴弹炸伤,失去双眼和双手。杜富国用鲜血书写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荣光,被誉为“扫雷英雄”。

“当代愚公”、时代楷模黄大发,曾担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被当地群众誉为“大发渠”。

时代楷模、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38年来,以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六老汉”治沙情景

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共产党人一贯秉持的优良政治品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每代人的奉献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用忠诚诠释奉献,自觉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要用履职尽责书写奉献,不论在哪里、在哪个岗位,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到知责明责、担责负责、履责尽责,把该管的事管好,把该抓的工作抓好,不负组织重托。

●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①|弘扬红船精神 践行使命担当

●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②|新四军精神

●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③|长征精神

●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④|弘扬五四精神 彰显时代价值 ‖ 赵行

●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⑤|井冈山精神

●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真理的高贵品质——古田会议精神形成过程中革命前辈的人格风范‖陶利辉

●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⑦|汲取苏区精神营养 积极投身四川地方志事业

●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⑧|弘扬老区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⑨|勇往直前 生生不息——北京奥运精神

●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⑩|韶山精神

●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⑪| 白山黑水间筑起血肉长城——抗联精神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⑫|“小岗精神——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 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综合处)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