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成渝双城记>详细内容

行走成渝铁路⑪丨沉睡三万多年 铁路桥下挖出的头骨化石曾让世界瞩目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2-06-29 18:00:35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高杲 资阳观察 吴昊江 摄影报道

6月17日上午9点左右,一辆开往成都的火车从资阳市的九曲河铁路桥上驰过。铁路桥下,一块石碑立在马路旁。石碑约有三人高,上方略尖,中下部宽大,通体灰白色,正面刻有“资阳人头骨化石发掘地”红色的大字,附近的绿地还有不少市民正在晨练。

资阳人头骨化石发掘地纪念石碑。吴昊江 摄

曾经深埋在地下三万多年,“资阳人”头骨化石就是在这座铁路桥修建时得以重见天日。

“当时在修建成渝铁路的时候,在资阳段陆陆续续发掘出一系列文物,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资阳市雁江区文联调研员孟基林介绍,1950年9月成渝铁路资阳段动工后,为了加强对这些文物的保护,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张圣奘奉命牵头组成10多人的工作小组,负责调查和保护铁路沿线文物。

铁路桥的施工场地,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成为了挖出化石的“宝地”。工地上此前出土了一堆零星的动植物化石,让工作小组判断这里有望发掘出价值更大的化石。

“化石的最初发现地在现在的大桥桥墩附近。”孟基林指着大桥桥墩介绍说。1951年3月,成渝铁路正在修建中,张圣奘在当时的黄鳝溪(现九曲河)铁路桥一号桥墩基坑里无意踩到一个东西,还发出“噗噗”的响声,弯下身在泥浆里一摸,居然随手摸出一块化石。

经过辨认后,发现这是一块古人类化石,张圣奘由衷感到欣喜。这块化石呈土黄色,其眼眶下缘已破裂,面骨也大部缺损。因为发现地在资阳,化石最终被命名为“资阳人”头骨化石。

“资阳人”头骨化石对于研究中国人类的起源和中国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分布,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标本。

沉睡万年,一醒惊天下。1957年,“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著名专家裴文中联合吴汝康等考古专家著述出版《资阳人》。“资阳人”头骨化石成为继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之后的重大发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新中国第一条铁路工程中挖掘出了宝贵的文物。此后,在成渝高速公路、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中都有考古调查队伍的身影。各地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把文物“保护关”,执行大型工程建设“考古”先行的原则也逐渐确立起来。

记者了解到,“资阳人”头骨化石原件经过修补存放在北京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复制品分别在四川博物院、重庆自然博物馆、资阳市博物馆、资阳市雁江区文管所等地都有保存,继续在科研和科普教育上发挥自身价值。

2022年,资阳市政府根据国家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将市域范围内14处不可移动文物核定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雁江区西门桥街的“资阳人”头骨发现地入选。

“今年,我们还在筹备‘资阳人’头骨化石的学术研讨峰会。”资阳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资阳人”头骨化石这张名片将为宣传推广资阳的历史文化发挥更大作用,让更多人了解资阳深厚的人文底蕴。

行走成渝铁路系列报道

①丨505公里的成渝铁路是怎么建成的?

②丨多次扩能改造 成渝铁路不断“生长”

③丨一文带你读懂成渝铁路“珍贵档案”

④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今满“周岁”,它的航油供应来自这条“老”铁路

⑤丨成都站,不只是成都人的火车北站

⑥丨70岁老站焕发新活力,“成都小枢纽”拉动大产业

⑦丨服务城市建设 “养”出一座新城

⑧丨穿过龙泉山 汽笛声打破成渝之间的“屏障”

⑨丨“桥”见成渝铁路

⑩丨这座“轨道上的城市” 70岁成渝铁路见证它发展

⑪丨沉睡三万多年 铁路桥下挖出的头骨化石曾让世界瞩目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