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成渝双城记>详细内容

“十四五”开局之年,四川与重庆,协同发展加快成势

来源: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 发布时间:2021-12-14 18:41:09 浏览次数: 【字体:

平均每天,有8.7万人通过高铁动车往返于川渝之间,1.8万件“川渝通办”事项得到处理——

川渝手牵手 协同发展加快成势

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

“嘀嘀——”12月12日,重庆忠县新生港,一阵汽笛声后,载满成都出产笔记本电脑的货轮驶出长江上游首个万吨级码头,正式起运欧洲市场。

如同这艘货轮,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两省市牢记嘱托,只争朝夕,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上的“川渝号”巨轮,行稳致远。

优布局

川渝互动、极核带动、干支联动,重点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成势

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到《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件”不断。

对德阳市旌阳区居民刘猛而言的“大事件”,则是他的梦想实现了:在德阳定居,在资阳工作。

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12月10日,全长400多公里、串联成德眉3市的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实现闭环,不到两小时,属于“刘猛们”的德阳到资阳通勤距离,被进一步缩短。

提速,正是这一年川渝区域合作的关键词。

做强极核。11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子集”,成都都市圈的总人口和GDP总量分别超过全省三成和四成,辐射带动作用更将凸显。

成都高新区资料图。

视线拉长,在川南宜宾,速度与数量的蝶变上演——前三季度,宜宾GDP总量达2178.57亿元,同比增长10.3%,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副中心的势头强劲。

动力何在?“因为背靠成渝。”一位自沿海转移而来的企业家,曾经感受过长三角、珠三角的发展迅猛,而这一次,他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再一次感受到创业与发展的激情。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受益“川渝通办”等系列改革举措实施,已有1.28万个市场主体在川渝两地异地兴办企业;超3亿元税款实现异地办理。

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规划范围。

毗邻地区变化也在发生。今年初开始,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的10个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中,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川渝高竹新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内荣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5个总体方案印发实施。

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揭牌成立。

在遂宁,10天前正式与重庆潼南区共同揭牌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涪江创新产业园。根据定位,这个总规划450平方公里的跨省园区,将成为遂宁与潼南两地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排头兵”;在内江,与重庆荣昌区共同打造的“国字号”生猪产业园正在加速建设……与重庆毗邻的四川6市17县(市、区)土地上,“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

抓手准

重点领域精准发力率先突破,持续补短板、打基础、增动力、利长远

10张车票,旅程10个小时——12月13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赴渝挂职干部尤羽晒出了自己今年在川渝两地间的“足迹”。

1小时通达的背后,是成渝高铁经提质改造后,实现了时速300公里到350公里的跃升。

落日余晖下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全景。(四川在线记者 尹钢 何海洋 摄)

下好“先手棋”,打通“大动脉”。今年前10个月,川渝28个现代基础设施项目先后开工,累计投资超1300亿元。高强度投入之下,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已达13条,多条高铁建设持续加快。目前,成渝城际动车日均开行78.5对、发送8.7万人。

不只是交通领域。今年以来,川渝立足当前补短板、强弱项,着眼长远打基础、增动力,不断取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协同创新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创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重点领域新进展。

产业更强。锁定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产业,两省市共同印发协同发展实施方案。通过组建行业产业联盟和打造跨省园区,川渝两地在数据治理、旅游文化推广、生猪生产等领域先后成功牵手。

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在成都正式揭牌。

活力更足。今年5月,两地共同举行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开工仪式,40个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在四川,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项目、天府实验室等先后启动建设。

成都中欧班列。

朋友圈更大。中欧班列(成渝)实现去回程线路与运力优化,前9个月3800余趟班列基本杜绝“回程空荡荡”。

生态更优。建立长江流域川渝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和全国首个跨省市联合河长制办公室,实现22条跨界河流治理“一盘棋”。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成立,两省市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19个。

服务更多。至11月底,川渝先后发布两批共210项“川渝通办”事项,累计办件量超过589万件,川渝近3500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10月,成都、重庆两江新区正式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

步调齐

谋而后动,协同推进,凝聚最广泛最深厚的建设力量

“看来,会议时间还要延长。”12月9日中午时分,在川渝共同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视频会上,四川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梁军的开场白引来一片笑声——因为反复论证取水口和干渠走向问题,这场原定11时结束的会议足足“拖堂”一个半小时。

谋而后动,协同推进。今年以来,川渝两省市聚焦目标定位,从强化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工作协调等领域入手,持续汇聚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的强大力量。

连接隆昌和重庆荣昌区,内江首条省际城镇公交线路“川渝11路”开行。

协同,从绘好“规划图”开始。截至11月,川渝配合国家部委编制完成7个规划和方案,共同编制规划和方案13个,内容涵盖交通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等诸多领域。

12月1日零时起,川渝两地座机通话取消长途费。

“规划图”不仅向下,更要向上。今年全国两会上,四川代表团的21件全团建议中,涉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多达10件,几乎占了一半。

协同,从联手“抓落实”着眼。年初,川渝两地就商定出台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重点任务,随后以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实施省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和“一项目一专班一方案”等方式,持续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协同,更要制度护航。年初,川渝两省市人大便明确三大重点,剑指营商环境、铁路安全和生态保护。目前,已同步完成嘉陵江流域保护省级立法。两地完善“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和知识产权跨区域快速协同保护机制等,更让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涌动。

连接广安和合川,川渝毗邻地区这条省际高速通道全线通车。

携手奋进,成绩斐然:

——至10月底,已开工的67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057亿元,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重庆合川至四川安岳高速(简称合安高速)已进入收尾施工阶段,川渝出口通道将达到27个;

——今年1至9月,川渝两地汽车产量合计达到221万辆,实现产值5200多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14%。两地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收合计1.7万亿元,持续保持高增长;

——2021年以来“川渝通办”日均办件量达1.8万件,较2020年增加20%。

“十四五”开局之年,四川与重庆,协同发展加快成势!

来源: 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