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极核功能 增强联动效应
作者:徐 惠《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4日 06版)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自此,成都向东、重庆向西,成渝相向发展,西部地区两个特大城市携手前行,唱响了“双城记”。作为成都东进战略的具体抓手,成都东部新区今年5月初成立,将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成都东部新区设立,是成都东进战略展开、培育新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拓展城市空间,突破成都发展瓶颈
随着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成都已发展成为拥有1700万常住人口,近400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的超大城市,资源天花板逐渐显露,环境承载能力长期超负荷运行。随着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体量不断增大、功能增强,以及面临成都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建设西部重要增长极的功能需求,打通龙泉山、连接山两侧、成都向东进、成渝相向行,成为拓展成都城市空间、突破发展瓶颈、进一步壮大四川全省发展主干、增强成都担当的必然要求。
成都东进战略从北向南涵盖淮口新城、龙简新城、简阳城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四座百万级人口的城市,南北贯通约50公里。意味着成都在过去的中心城区之外,开辟出广阔的发展承载地,利于成都破解盆地资源约束,优化和拓展城市空间,保持休闲之都生活城市品质,推动成都城市永续发展。
推动成渝相向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科学合理的城市体系布局,可以极大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成渝双城经济圈由成都和重庆两个超大城市为核心,以遂宁、泸州、合川、永川等为纽带,构成总人口超过一亿人、经济总量超过五万亿元的巨大区域经济发展极。
成都东进战略覆盖简阳市、金堂县、龙泉驿区部分和青白江区、天府新区直管区的龙泉山区部分,面积3976平方公里。沿龙泉山东侧,将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化产业基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构架向西南开放的国际空港门户、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新城。龙泉山以东面积2534平方公里,将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城市格局,呈现合围川东、渝西之势。东进战略的实施,将成都的人口总规模提升到2000万人以上规模,其经济社会辐射范围与能力都将成倍增长,将引领带动周边地区同城化、一体化、协同化发展,推动成渝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加快形成东西部循环战略支点,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都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认识到这是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坚定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内循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商品市场国内互补,而是着力促进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功能协调、产业互补,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促进资源、人才、科技等要素全国交流,这就需要有东西大通道,成渝经济圈恰好成为东西南北交汇的枢纽。
成都东进战略覆盖地区基本为工业欠发展区域,既适宜承接发达地区梯次转移的产业,又可以利用后发优势直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做大成都都市板块,聚集优秀人才,聚集重大项目,聚集产业集群,增强双城经济圈的辐射源;进一步构建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加强成德眉资优势领域产业链合作,协同打造成德临港产业发展带、成资临空经济发展带、成眉创新经济发展带。成渝两地城市群、大都市圈等的发展,将有力支撑国内大循环的构建。
需要指出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最终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开国门搞建设。成都东部新区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协同成都国际铁路港,打造“空中丝绸之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双走廊的核心支撑,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有利于成都以大开发促进大开放,加快提升开放区位、拓展开放空间,助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打造四川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支点。
(作者:徐 惠,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