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成渝双城记>详细内容

山间丛林、街角古巷 这些商贸遗迹依然留存

作者:郭静雯 来源:20200710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7-10 10:38:48 浏览次数:411 【字体:

□本报记者 郭静雯

重走成渝古驿道,除了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商贸重镇,在山间丛林、街角古巷,不少遗迹依然留存。

龙泉山上

重走古驿道青石板路

龙泉驿是成都东出第一驿站。6月正是龙泉水蜜桃成熟的时候,沿着盘山公路向上,满山都是桃香。

100多年前,往来龙泉山的客商不绝于路。当地村民听祖辈介绍,山路崎岖,并不好走,有钱的人常常雇了挑夫,坐着滑竿,才肯从这里经过。

从龙泉驿出发后需依次经过山泉铺、柳沟铺、茶店子、石盘铺、赤水铺才能到达下一个大驿站——阳安驿。当年每隔一个铺或站,大约相隔二三十里路,就有挑夫在路边等候揽活。

半山腰处有一茶店,古时是专门为往来的商贾、挑夫提供茶水休憩的商铺,现已经成为农家乐。在当地老人的带领下,我们在附近一片丛林中找到一段长达几百米的古驿道。长一米多、宽不足半米的青石板路上有深深浅浅的小洞和坑,或是往来行人和马匹长期踩踏形成——这里是东大路的必经之路,也被认为是目前东大路龙泉一带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古路。

继续往山顶走,就到了山泉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高大的寺庙,名为大佛寺,寺庙后的崖壁上留有唐朝时期的石刻。正对庙门的左侧,立着一座1400多年前的北周文王碑,说明这里很早时就常有人居住或经过。

守碑人肖太发就住在这里。据他回忆,祖辈曾向他讲述,以前人们走成渝古驿道经过龙泉山时,挑夫们要在崎岖的山路里负重百余斤,走上三四十里路才能赚到两三角钱。肖太发的祖辈还在山泉铺开过客栈,为往来的路人供应茶酒。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从这里经过的客商都络绎不绝,后来,成渝公路建好后,人才慢慢少了起来。

云顶山上

重拾郭氏庄园遗迹

车子继续向东,经由成渝高速驶入内江市隆昌境内。

隆昌自古以来就设有很多重要关口,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云峰关。通过这处始建于唐德宗贞元年间、重建于清道光七年的关口,向东可往重庆,向东南,可至泸州、叙永,是扼控东(重庆)、南(经泸州至贵州、云南)的咽喉锁匙要地。

车行到隆昌市云顶镇云峰村,便只能步行向上。在海拔530米的云顶山上,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掩映其中,路的两边都是木制民房。路的尽头是一座高大的拱形石门,门后是砖砌结构的一座巨大建筑。寨墙四周,凸出的墙体之上,修建有炮楼,墙体由块石和泥土填实,显现出沧桑的年代感。这里是隆昌民风民俗博物馆,也是此前的郭氏庄园,建于清代,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原隆昌市文管所工作人员陈举强向我们介绍,明末清初,四川境内人口大减,大批湖广移民经重庆过隆昌云峰关,入四川腹地安居,留下不少商贸故事。其中,郭氏家族大名鼎鼎,在此聚居几百年,先后在周边一带开设过药铺、绸缎店、酒肆、茶馆等,还置办过钱庄、当铺、烟馆等产业。

发迹后的郭氏族人在高山上建起规模宏大的寨子,至今保留完好。行走其间可以看到,古寨内寨楼、炮台、兵棚、马房、仓库、武器库、蓄煤池等一应俱全,结构、设计与欧洲古堡相仿。陈举强说,寨内共建有56座庄园,郭氏还曾在寨中自制法律条文,自造钱币,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寨中商铺客栈、兵丁护卫一应俱全,这样的地主庄园在全国仅有安徽桐城方家可以与之媲美。

来源: 20200710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