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成渝双城记>详细内容

共筑长江上游“新屏障”丨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12-30 12:10:05 浏览次数:191 【字体:

12月上旬,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在泸州市举行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六次联席会议,会上开出的一张2025年两地协同立法“合作清单”中,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被摆在突出位置。

川渝共处长江上游,同享一片天,共饮一江水。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川渝两地在生态领域的合作,已从初期的工作机制探索上升至协同立法、一体推进的高度与深度。

不仅如此,五年来,川渝两地始终筑牢“上游意识”、共担“上游责任”,从顶层设计、机制创新和协同发展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构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大格局,为推动成渝地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12月14日,从都江堰眺望,雪山与宝瓶口同框,构成一幅绚丽的雪山公园城市画卷。C视觉摄影师 马川江 摄

顶层设计擘画

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快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做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离不开绿色发展的“底色”。巴蜀一家亲,川渝“一盘棋”,如何一体擘画川渝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决定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色”的关键之一。

顶层制度设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一年多后的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是理念、制度和行动的综合,它通过科学理念指引制度设计,通过制度规范和引导行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随着规划纲要的印发,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开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和积极成效。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生态共建共保,川渝两省市提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旨在推进生态共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入冬以来,宜宾市合江门广场前的江面上,红嘴鸥在空中盘旋,同鱼群戏水抢食,市民来此喂鱼喂鸟,好不惬意。C视觉 张华 摄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徐志文表示,“六江”生态廊道建设充分衔接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等重大规划,对推动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具有战略性、指导性的作用。

“通过优化国土空间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推进毗邻地区环境污染联防联治,能有效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是川渝两地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的具体行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扈万泰表示。

在一系列制度规范的指导下,五年来,川渝两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签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130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加快形成。与此同时,川渝两地还统筹建立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协同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共同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营造林超1000万亩。

机制创新引领

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

“今年4月,我们下发了一批川渝跨界河流协同处置问题清单,两地立即安排整改,不到一个月就形成整改解决方案。”近日,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简称“川渝联合河长办”)工作人员谭兴念高兴地说。

川渝共处长江上游,水系同源、河流相通,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有81条,为协调解决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的河湖治理难点问题,两地在全国首创成立川渝联合河长办。

为确保川渝联合河长办实体运行,川渝双方互派3名干部集中式办公。谭兴念来自广安市邻水县河长制办公室,正是四川派往重庆的第四批川渝联合河长办工作人员之一。

在达州市大竹县观音镇,不少村民喜欢在铜钵河河堤散步,望着清澈的河水弯弯曲曲流向远方,十分惬意。铜钵河是长江4级支流,流经重庆市梁平区和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达川区。这条河一度污染严重。

作为跨界河流,为了给铜钵河“刮骨疗伤”,川渝两地共同签署了联防联治协议,印发川渝联防联治方案,建立完善了覆盖市、区、乡镇三级的联席会商、联防共治等机制,通过常态化的联防联控使得铜钵河最终实现“由乱转治”。

铜钵河的“蝶变”,是川渝共护一江碧水的缩影。五年来,两地通过联防联控、共建共享,川渝跨界河流“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现象得到全面遏制。以去年为例,长江干流四川段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25个川渝跨界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此外,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控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协作18条经验做法之一,向全国推广。

铜钵河牛角滩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进入这里“过滤”,再排入河流。大竹县委宣传部供图(资料图)

四川省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两地还将深化合作,鼓励指导毗邻地区联合开展跨界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努力在全国率先建成一批具有西部特色、川渝辨识度的跨界美丽幸福河湖。

不仅是川渝联合河长办的设立,五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加速探索,如川渝两地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动,建立全国首个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省际联防联控机制,首创危险废物跨省域转移“白名单”制度,跨省域跨流域联合执法形成示范样板……

特别是在跨省域“无废城市”共建方面,川渝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域“无废城市”共建,两地25个省(市)直部门联合出台“无废城市细胞”建管规程、评估指南等,细化“无废工厂”“无废小区”“无废学校”等15大类18个小类“无废城市细胞”的评估细则、达标要求,进一步规范“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工作。

持续协同推进

共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恒鑫老顶坡汽配城内工作的货运司机杨同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往返于成都和重庆之间。

去年以来,他前往成都的路线变成了一条“绿色”物流专线。原来,他所驾驶的货车“动力芯”,用上了氢能源材料。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是成渝地区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而交通运输作为能源依赖度高的行业,成渝同时把目光投向高效率、零排放的氢能源。

自2021年成渝氢走廊启动建设以来,成渝两地已投入运营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两地产业整合、互补合作的一个典范。

2024年5月13日,首辆“成都造”氢能重卡开行成渝氢走廊。成都市新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就在去年,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在自贡市建设了氢能重装物流园,作为成渝城际氢运输支点。“未来,我们将加快成渝氢走廊的互联互通,加速加氢站点布局,吸引产业链伙伴,助力双城经济圈氢生态做实做深。”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光平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深化跨省市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合作。对此,成渝两省市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启动川渝碳中和联合服务平台,两江新区、天府新区携手打造气候投融资示范先行区,两省市碳市场累计交易近9000万吨。就在12月24日,川渝两地还达成了全国首单跨省域取水权交易,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发挥积极示范引领作用。

不仅如此,川渝两地五年来积极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共同印发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开展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行动,川渝累计建成4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川渝两地经信部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接下来两地将把握“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发展趋势,建立健全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新屏障”需要久久为功,川渝两地逐“绿”而行,一条绿色转型发展的康庄大道正不断延展开来!

来源: 四川在线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