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成渝双城记>详细内容

《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获科技部批复 是全国批复的第一个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集聚要素打造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高地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25 12:47:19 浏览次数:233 【字体:

目标这样定

●到2026年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初具规模,形成多层次、有特色的国际技术转移体系

●到2035年面向“一带一路”技术转移枢纽基本建成,在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成为国际技术转移要素集聚高地和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高地,创新要素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国际技术转移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显著支撑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宁

近日,《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复。这是全国批复的第一个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方案提出,到2035年,面向“一带一路”技术转移枢纽基本建成,在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成为国际技术转移要素集聚高地和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高地。

目标既定,宏图远大,科教资源富集又地处内陆的成渝地区,将如何扛起这一重任?

看布局 一个中心、两地共建、众点协同

“将按照‘一个中心、两地共建、众点协同’进行总体布局建设。”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其中,“一个中心”,即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两地共建”,即重庆市、四川省共同建设;“众点协同”,即依托成渝地区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科技园区、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为中心建设提供网络化支撑。

为此,方案细化出重点任务,包括国际技术转移网络构建、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服务增效、人才交流、活动开展等。“目的是要深化成渝地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合作,促进技术双向转移转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跨境融通。”上述负责人说。

就构建国际技术转移网络来说,方案明确,深化与重点国家技术转移合作。

比如,持续巩固成渝地区与新加坡、匈牙利、韩国、俄罗斯、希腊、印度尼西亚、摩洛哥等国家的科技合作关系,与重点国家的重点机构共建技术转移合作节点,拓展国际技术转移网络等。

同时,要加强与国内技术转移平台联动合作,积极推动与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跨国技术转移中心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打通和扩宽国际技术转移“引进来”“走出去”双向通道。

作为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众点协同”网络的支撑点之一,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目前已和50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起了常态化联系网络,开展项目往来,发挥着链接四川技术与全球市场的作用。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李万鹏说,接下来还要继续打通国际技术转移通道,让技术成果落地实现产业化。

“还要广泛吸纳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以及国内外技术转移机构、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成立川渝国际技术转移联盟。”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推进川渝国际技术转移联盟建设,实现分享国际技术转移经验、共享国际技术转移和科技合作渠道、定期举办技术对接活动等目标。

看任务 搭建服务平台,加快推动成果转化

就建设国际技术转移平台来说,方案明确建立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设立跨境技术交易平台、打造成果转移转化承载平台等内容。

其中,服务平台是技术转移的物理空间载体和服务载体。川渝两地将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专职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并搭建信息平台,整合两地相关要素资源,建设需求信息库、项目库和专家库等数据库。“目的是汇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色产业、科技产品、技术成果及合作需求。”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方案强调打造成果转移转化承载平台。

比如,加快推进中德、中韩、中法等现有科技园区提档升级,布局建设一批科技合作园区,探索“两国两园”“一园两地”等创新建设模式;依托“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合作平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并进行国际技术转移。

作为四川第二家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聚焦资源收集保存、新品种选育及其配套技术、高效栽培、生物防控等研究。该实验室的建设单位之一,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此前承办了第二届“猕猴桃产业技术国际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埃及等国的20名科技人员参与。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以联合实验室为创新载体,通过开设国际培训班,以理论学习、产业研讨、基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形式教学,是他们将技术转移出去的主要方式之一,未来将继续深化四川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猕猴桃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

看抓手 聚焦科技和民生领域,深化项目合作

项目是合作的支撑,方案提出主要通过实施“大”的科技和“小”的民生项目来进行。

就“大”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来说,方案明确要聚焦智能科技、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聚焦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东盟国家的新能源、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因此有着较大技术需求,接下来可以优先开展这些领域的项目合作。”李万鹏说。

实施一批“小而美”项目则注重民生领域,包括精准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生改善需求,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技术转移专项行动等内容。同时要聚焦相关重点国家,在现代农业、防灾减灾、生命健康等领域实施一批民生项目。

比如,与巴基斯坦、摩洛哥、南非、新西兰等国,在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重点合作。其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环境修复中心副主任孙庚介绍,中国—克罗地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本月将续签合作协议,并讨论未来双方的合作计划。

此外,川渝两地还要在提升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效能,推进国际人才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国际技术转移交流活动等方面发力。

来源: 四川日报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