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成渝双城记>详细内容

【治蜀兴川】建设成渝文化副中心 绵阳底气何来?

来源:绵阳发布 发布时间:2024-10-08 14:16:04 浏览次数:365 【字体:

建设成渝文化副中心

绵阳底气何来?

在火爆全球的国产首部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中,绵阳平阳府汉阙、平武报恩寺天王殿惊现其中。以游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绵阳有看点。

但这座城市的文化之光不止于此。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绵阳,文化故事星光灿烂,绵延不绝。传之久远的文化遗产不计其数,光炳千秋的文化名人群星璀璨。

如今,在一群青少年的笔墨之下,绵阳文化故事再添新的光芒。

2024年8月20日至22日,第三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全省决赛在绵阳江油举行。以书画会友,与李白同书,全省600余名青少年执毫挥笔,在这座“华夏诗城”展开精彩对决。

一笔一墨书千年文脉底蕴,一山一河绘传承创新故事。以文化的方式打开绵阳,这座城市历史悠久、文蕴深厚、名人辈出。

第三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全省决赛

当前,巴蜀大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作为名副其实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城”,绵阳定准“航向”,吹响“加快建设成渝文化副中心”号角。

绵阳,步履铿锵的底气、向新而行的豪气,从何而来?

千年文脉

历史文化名人星光璀璨

涪江碧流,弦歌不辍;绵州之风,山高水长。

绵阳,古称“涪城”“绵州”,自古有“蜀道明珠”“富乐之乡”之美誉。这座深藏于巴蜀腹地的千年古城,世代流淌着古老而神秘的传说,风光旖旎的山峦秀水,在历史上曾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留下诸多传世佳作。

这片土地上,历史人文荟萃,文化符号闪烁星光,灵秀之气、浪漫之风、文脉之蕴历久弥新。诗仙李白、文宗欧阳修在此诞生,滋养了文同、李调元等杰出人物。司马相如、扬雄、杜甫、王勃、卢照邻等作品和遗迹在此流芳千古。孕育出嫘祖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李白文化、文昌文化、欧阳修文化等传统文化。

李白邀月

近代以来,绵阳走出了享誉全国的沙汀、邓禹平等文史英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稼先、于敏、王淦昌等科学家在绵阳“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培育出的“两弹一星”精神和“三线建设”精神蕴含的家国文化,是一代代年轻人接续勇攀科技高峰的动力源泉。

立足“两创”和时代化表达的新要求,组织开展历史名人主题文艺精品创作;组建成立历史名人研究学术组织,为历史文化名人的传承、转化利用提供智力支撑;持续开展的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将历史文化名人传承与民俗活动、旅游活动相融合,擦亮文旅名片;建设主题文化广场、纪念馆、特色景区,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历史文化名人的滋养……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绵阳启程“城市品牌推广、文化艺术推介、文旅产品推销”为内容的“文化三推”活动,以文会友,跨越山海“晒”出大美绵州风韵。文化“搭桥”,绵阳以一种更柔软的方式“走出去”。

文化遗迹

一眼千年散发“留量”魅力

涪江江水绕山流,淡烟乔木是绵州。

纵览星罗棋布的绵阳版图,承载着这座古城历史记忆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瑰宝,愈发光彩夺目。

芙蓉溪畔,两台相距20余米、拥有1800余年历史的平阳府君阙南北相望;“蜀道明珠”翠云廊穿过绵阳境内,留下一片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全省首个乡村石窟文化公园——卧龙山千佛岩摩崖造像,尽显石窟的文化底蕴及独特魅力;

始建于唐代的“天下诗文第一楼”越王楼,历经数次修缮,依旧屹立涪江之畔;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于一体的七曲山大庙,设计精巧、巍峨大气;“深山故宫”报恩寺历经百年风雨,仍赫然挺立;全国四大著名道观之一的三台云台观,古朴典雅、神秘而悠远……

被誉为“天下诗文第一楼”的越王楼

2024年5月,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绵阳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条例》,《条例》对绵阳市境内所有类型的历史文化遗址通过地方立法予以保护,是开全国先河的创制性立法。

据了解,下一步,绵阳将坚持规划先行,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规划。加快实施《条例》,对全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重要文化遗产,采取单体立法的形式加大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沟通协调机制,加大普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文化遗产名录,坚持“应保尽保”,完善“先调查后建设”“先考古后出让”等制度,坚决制止查处各类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

数字“添翼”

文化+科技 双向奔赴

千年前,狂放不羁的豪侠少年李白怀着“安社稷,济苍生”的宏伟抱负,踏上“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路途。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千年后,“李白”的身影重现故里。这次,他因“AI”而来。

“我是少年李白数字人,很高兴和各位相聚在我的故乡江油……”2023年3月的李白故里文化旅游节上,全球首个符合青少年审美的超写实数字人“少年李白”正式亮相。

2023年9月以来,音乐剧《将进酒》从北京出发,开启全国巡演,李白舞墨纵情、潇洒恣意。截至2024年8月共演出94场,目前音乐剧落地版正在进行排练,将于国庆期间与游客和观众见面。

绵阳原创音乐剧《将进酒》

数字化赋能“添翼”,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也实 现“文化+科技”双向奔赴。

近年来,绵阳充分利用作为中国科技城的科技优势,发挥数字技术对绵阳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场景创新的深度渗透和核心支撑作用,推进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运用数字光影、VR等现代科技手段,建设数字博物馆、云展览等线上平台,试点打造数字化文化产品。

同时,壮大文艺网络视听、文学数字出版、文化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双轮驱动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文学艺术交流、传承巴蜀文化,唱好“双城记”,去年以来,绵阳坚持“举涪江旗帜、聚流域力量、乘协作东风、建区域中心”,积极推动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开展多领域多层次交流合作。成立涪江流域文化旅游发展联盟、举行首届涪江流域川渝九地文学艺术交流活动,开展“大鹏起涪江”“千里涪江半卷诗”等丰富的活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现代文明与历史传统交相辉映,成就了绵阳文脉的延续,也留下了这座城市的独家记忆。厚植历史文化优势,勇担新使命的绵阳,必将如李白所描写的那样“扶摇直上九万里”,向阳而生、向新而行。

来源:绵阳发布

来源: 绵阳发布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