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开展“推进成渝地区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 助力提升发展能级 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6月24日至28日,川渝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开展“推进成渝地区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代表们边走边看、边听边议,在探讨中碰撞思维火花,在交流中凝聚思想共识,在倍感振奋和鼓舞的同时,也为川渝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看成效 引进和培育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
重庆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的“数字大脑”智能协同系统,在总装车间和焊装车间展示出神奇的指挥能力;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托璞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印制电路板设计、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在显示技术、体外诊断、能源装备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创新,得到代表们的一致肯定。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府参事曹清尧说,川渝两地瞄准基础科研和区域创新突出短板,引进和培育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实施核心技术攻关,成效明显。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畅通“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培育全流程管道,在国内率先探索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研究院经济”模式。四川遂潼涪江创新创业创造中心集科技成果展示、创业投资服务、技术研发、校地合作、科技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展现遂宁潼南一体化发展成效。
零距离探访,让代表们深刻感受到川渝两地在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全国人大代表,四川东材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安斌表示:“这些经验和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激励我们更加努力推动自身发展。”
找差距 协同创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比东部沿海地区,我们产业创新的整体实力还有较大差距,科技带动产业发展的整体势能还不够强劲,科技创新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不够,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比较普遍。”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说。
大家认为,应进一步优化川渝地区国家高新区布局,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集聚创新资源,促进高新产业、高端人才资源向成渝中部地区转移聚集,引领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中部崛起,更好支撑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川渝在跨区域、跨领域、上下游协同创新上还有待优化,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普遍反映企业科技创新尝试成本较高,缺乏转化创新成果的中试熟化平台。”全国人大代表、遂宁市市长刘会英表示,虽然遂宁布局建设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等中试平台,着力促进科创成果在遂孵化转化,但行业领域、区域等覆盖面仍不足,“建议国家层面加强川渝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分行业、分领域搭建信息沟通平台,鼓励各地共建共享共用中试研发平台,帮助更多企业降低创新成本、增强创新能力。”
提建议 着力推动堵点痛点有效解决
融资难、融资贵,高新技术企业支持政策力度不够大等,是调研中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代表们建议,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一方面,着力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全生命周期耐心资本体系,统筹运用融资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发展阶段、融资需求,菜单式提供资本支持;另一方面,从国家层面统筹超长期国债筹集资金,以更大力度支持建立科技创新融资风险补偿基金,为企业融资增信、分担风险,为金融机构夯实愿贷基础、提振放贷信心,打造符合市场逻辑、满足企业需求的良好金融生态。
怎样完善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如何营造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良好的成长环境……代表们边调研边探讨,思考如何解决制约成渝地区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瓶颈。
代表们表示,要以这次专题调研为契机,查找问题、共商对策,着力推动堵点痛点、短板弱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更好助力成渝地区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