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成渝双城记>详细内容

川观智库丨关于推进中欧班列(成渝)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01-14 12:00:13 浏览次数: 【字体:

刘洋 方宁

去年前11月,中欧班列(成渝)稳定运行近50条线路,累计开行超5000列,占同期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近三成。2021年1月,中欧班列(成渝)从成都、重庆两地首发,成为国内首个由两个城市共同运营的中欧班列品牌。一品牌3年来,中欧班列(成渝)货运规模快速增长,运输货值不断提高、货源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合作不断扩大、运输稳定性不断增强,成渝两地市场拓展至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成绩斐然的同时,中欧班列(成渝)要高质量发展也面临挑战,如部分中欧班列内卷式市场竞争激烈,运输资源“过度紧张”与“低效浪费”并存,部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不足、地缘政治风险抬升,欧洲经济下行和消费降级趋势明显,中欧班列有关合作协调机制有待完善,亟待协同推行政策互认和标准化、数字化,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不足等问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关城市应直面挑战,妥善谋划,建议往以下三点方向努力。

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成渝)覆盖范围和运行质量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关城市要协同提前谋划并行线路,共同开展对沿线铁路公司、货运公司的议价谈判,对定制班列、中亚班列、中欧班列(成渝)欧洲南通道班列等采取补贴平缓退坡的灵活方式培育市场,增加优惠政策的杠杆效应,培育成渝-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土耳其-中东欧(中欧班列南部通道)、东盟-成渝-中亚-欧洲、东盟-成渝-俄罗斯等精品新线路,综合施策推进中欧班列(成渝)在本地加密、常态开行,力争四川省泸州市、绵阳市和重庆市江津区、涪陵区、万州区、永川区和等川渝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铁路口岸所在城市开通“五定班列”。增强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国际航空网络接驳联系,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对接,实现通道在成渝无缝衔接。

应用内外贸同班列和集货集拼集运模式,结合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以区域协同发展扩大中小城市开放型经济质效,策划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川南渝西、泸永江、万达开等区域联合班列,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成渝)运营稳定性。围绕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策划运营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经济圈优势产品定制专列。

进一步融入中欧班列开放合作网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关城市要加强与我国沿海、沿边、沿江节点城市联动协作,完善通道联通、口岸合作、物流运营组织等常态化协调合作机制,提升成都和重庆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辐射带动能力。加强与边境口岸在通关协作、铁路装卸作业、班列信息监测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共建共用境内外分拨集散中心、公共仓、海外仓、还箱点以及中东欧、中亚揽货和分拨配送网络,完善国际多式联运衔接、货物集结分拨、回程货源组织发运等中欧班列(成渝)境外营销和集散网络。加强与中欧班列运单到站节点城市及亚欧地区海外仓、境外经贸合作区、“一带一路”合作园区等的联系合作,提升境外货源的组织、集结、分拨、配送效能,通过扩大回程货源来增加去程班列。利用财政引导资金和平台公司领投资金,联合其他沿线城市的平台公司、物流公司、制造企业,共建自主产权的海外仓。

进一步发展面向欧洲的陆港开放型经济

聚焦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关城市要协同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权益,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坚持绿地投资、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并重,鼓励欧洲企业投向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贸易物流等适铁适欧领域。扩大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和地区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中国-中东欧16+1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等多双边合作机制下重点项目落地成渝。扎实推进中德、中法、中瑞(士)、中意、中以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涉欧国际合作园区(项目)建设,探索飞地经济、项目合作、供应链合作、贸易畅通等创新合作机制。

结合RCEP、中欧双多边合作机制,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试验区等川渝开放平台要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大力发展“班列+冷链”“班列+跨境电商”“班列+保税”等外贸新业态,加快培育总部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保税再制造、平行汽车进出口等外贸新增长点。有关城市要联合打造特色服务贸易基地,共同运行跨境电商集货班列,推动欧洲品牌商品和特色消费品在成渝集散,扩大成渝“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形象。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关城市、产业园区、市场主体与欧洲有关城市和组织建立友好合作,用好成渝涉欧的友好城市合作机制,争取开设西博会、西洽会、智博会等成渝知名展会欧洲专区,承办中欧经贸合作、中欧班列发展相关的会展活动,促进中欧班列全要素资源在成渝集散。延伸发展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作者分别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报告》主编,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理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研究院执行院长)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