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协作第四年 川渝合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发展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12月22日,重庆市武隆区在成都市举行“第十四届仙女山冰雪季”启动仪式。现场同步推介的,还有四川的四姑娘山、西岭雪山等景区。川渝两省市冰雪景区联合发出热情邀约。
携手并进,乘风破浪。今年以来,川渝两省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在产业协作、政策协同、项目共建等方面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岁末回望,一张张靓丽的“成绩单”记录着川渝两省市2023年的奋斗轨迹——
前11月,纳入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的248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709.7亿元,“规划图”加快变成“实景图”。
前三季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较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看政策体系,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实施方案印发,“7+13”重点规划体系基本健全;看工作方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跨区域协作18条经验做法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推广……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即将迎来建设四周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乘势而上。
共启新征程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国大局
12月22日,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部署2024年四川经济工作,“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被摆在明年重点任务之首。
12月25日,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要求完善共建体系、实现共赢发展,进一步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不断提升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水平。
紧密协作、相向而行,是川渝两省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旋律,更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对标国家战略、牢记殷殷嘱托,2023年,川渝两省市把“一体化”和“高质量”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两个关键,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
一个细节被人反复提及:重庆明确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四川坚持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总牵引,融入推进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迈步新征程,川渝合作更加紧密。今年以来,两省市主动开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预研储备,共同争取国家层面13项支持事项。
一分谋划,九分落实。2023年6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明确,设立双核联动联建等22个联合专项组,协作机制更完善、合作切口更细化。
落实体现在丰硕成果上。今年以来,依托共建西南地区“国家粮仓”,川渝两省市实现粮食总产量933.9亿斤,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更多川渝力量。
共育新动能 持续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平均3.5分钟,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就能下线一辆电动车,效率是年初的1.5倍。
提速,源于年初大运汽车公司的供应链本地化行动。短短两个月,大运汽车公司就组建包括11家重庆企业在内的部分零部件本地供应链,将零部件本地供应率提升至35%。
锚定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目标,今年以来川渝两省市加快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推动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共同谋划重大改革事项,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延链补链抓重点。围绕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4个共同培育的万亿级优势产业。今年以来川渝共同遴选第二批合计15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川渝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平台等建成投用。前三季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68万亿元、同比增长6%。
科技创新建集群。年内,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揭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等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川渝1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优化重组,跨尺度矢量光场、准环对称仿星器等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先进核能、生物医药等原始创新集群呼之欲出。
改革开放建平台。年内,10个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功能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全部印发,并以此为重点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锁定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携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重庆市荣昌区和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等10地加快建设首批成渝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持续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携手深化对外开放。今年开始,中欧班列(成渝)实现运营标识、基础运价、车辆调拨“三统一”。前三季度,实现开行4248列。同期,成渝两地国际及地区航线总数达103条。
共赴新生活 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10分钟!这是成都市民在重庆办理养老保险业务所用时间。
5分钟!这是重庆市民在成都异地办理身份证所用时间。
目前,成渝日均开行动车组101对,每天有超过9万人次搭乘高铁穿行于成渝之间。更多人的双城生活,正在变成同城体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得益于今年川渝两省市在共同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出的组合拳。
公共服务加速“一体化”。从今年初开始,川渝两省市就明确倒排工期,推动就业、社保、人才等领域32项区域标准化协同试点事项实现川渝同标办理。前11月,两省市批量交换社保数据1.4亿条,两省市社保卡通办服务网点扩大至5857个;川渝使用住房公积金户籍限制全面取消,实现缴存人异地贷款购房和提取同城化;发布首批7项川渝“一件事一次办”事项、34项川渝“免证办”事项、9项川渝跨区域数字化场景。截至11月底,311项“川渝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量突破1500万件次。
绿水蓝天事关民生福祉,更关乎生活品质。今年以来,联合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周边地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突破千万亩大关,实现重庆238个水站、四川331个水站水质数据共享。前11月,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稳定在Ⅱ类,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聚焦大气污染防治联动,携手建立全国首个新污染物环境风险跨省预警联防联控机制。前三季度,重庆、四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分别为89.7%、85.3%,呈稳步上升趋势。
绿色低碳生活蔚然成风。今年以来,川渝间“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加快形成,川渝7个城市获评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4月,川渝碳中和联合服务平台启动,6个开发区在实现零碳排放园区试点领域全力冲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