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多部报告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9日 第 04 版) 发布时间:2021-08-19 09:18:08 浏览次数: 【字体: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9日   第 04 版)

企业破产法执法检查报告表明

破产司法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金  歆

8月1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东明作的关于检查企业破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破产法有效实施,根据2021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别赴浙江、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吉林等6个省对企业破产法的实施情况开展实地检查。

王东明说,企业破产法实施取得积极成效。从破产案件数量看,2007年至2020年,全国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59604件,审结破产案件48045件。从时间顺序看,企业破产法实施后的一段时间,每年的破产案件数量在3000件左右。从地域分布看,东部地区破产案件数量占到全国的近80%,浙江、江苏、广东三省约占60%。从破产企业类型看,随着国企改革持续推进,国有困难企业完成集中退出,民营企业破产案件占绝大多数,2020年民营企业破产案件占案件总量的近90%。大数据分析显示,舆论普遍肯定企业破产法的实施成效,2020年以来对企业破产法相关话题的舆论满意度达92%。

企业破产法实施取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开展法律宣传,破产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和法院高度重视企业破产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大力开展法律宣传工作。积极普及破产法治观念,增强市场主体学法用法能力,提高破产法理论研究水平。第二,着力完善相关制度,破产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和各地区积极开展企业破产法的配套制度建设。完善破产司法制度和司法政策,健全破产政策,地方建立破产配套制度。第三,做好统筹协调,破产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和法院加强统筹协调,在破产案件中密切配合,相关工作机制有力保障了企业破产法的实施。推动经营困难国企有序退出,因企施策开展破产重整,破产办理更加便捷,稳妥处置企业破产带来的风险。第四,深化实践探索,破产司法程序有效实施。陷入困境企业通过司法程序实现破产退出,债权债务有序公平清理,债务风险有效化解,实现了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法律规定的三种破产程序中,破产清算约占破产案件总量的90%,重整约10%,和解不到1%。充分发挥破产清算制度作用,大力发挥重整制度作用,推进运用和解制度,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第五,加强专业建设,破产司法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人民法院通过设立破产法庭、完善破产审判体制、加强专业化建设、健全管理人制度等举措,提高破产司法保障能力。加强破产审判组织机构建设,提高破产审判专业化水平,推动建立健全破产管理人制度等。

畜牧法执法检查报告显示

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本报记者  王比学

8月1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作的关于检查畜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今年5月至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畜牧法执法检查组分别赴内蒙古、吉林、湖南、四川、云南、青海等6个省(区)开展检查。检查组深入34个市县区,实地检查16家种畜禽场、30家养殖场(户)、7家动物疫病防控单位、8家畜禽粪污处理单位、10家畜禽产品加工销售企业、4家投入品生产销售企业,实现了对畜禽育种、养殖、加工、销售、粪污处理全链条的覆盖,广泛听取行业从业人员、科研人员、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对贯彻实施畜牧法的意见和建议。

据介绍,2020年,我国肉、蛋、奶产量分别为7748万吨、3468万吨和3530万吨,肉、蛋产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奶类产量位居世界第四位;畜牧业产值4.03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9.2%。2019年,全国人均肉类、禽蛋、牛奶占有量分别达到55.5公斤、23.7公斤、22.9公斤。畜牧业已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报告显示,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近十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畜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于2007年和2020年两次印发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并两次出台促进生猪、奶业发展意见,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配套法规规章,实现对良种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全链条覆盖。特别是2018年非洲猪瘟发生以来,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等8部委出台20多个促进生猪生产的文件,全力做好生猪复产工作。全面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调整,保障畜禽养殖合理用地需求,全国取消无法律法规划定依据的禁养区1.4万个,面积12.9万平方公里。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有序开展。农业农村部组建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负责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组织完成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编纂出版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共收录畜禽品种747个;农业农村部于2020年5月29日公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列入33种畜禽;于2021年3月启动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建成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167个、保护区26个、基因库6个,各省份共建设省级保种场(区、库)458个。

畜禽种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8年至2020年,我国实施第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涵盖奶牛、生猪、肉牛、蛋鸡、肉鸡和肉羊等六大主要畜禽,遴选了227个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站、基地),初步建立了商业化育种体系。截至2021年2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共审定通过畜禽新品种(配套系)180个。农业农村部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审批权限全部下放至省级及以下行政主管部门,各地依法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

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引导和支持畜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畜产品结构,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65.6%下降至2020年的53.1%,禽肉占比由19.4%上升至30.5%。2020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7%。协调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畜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国完成种草改良1.7亿亩,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2.1个百分点。

质量安全监管日益强化。各地各部门依法加强对畜禽饲养环境、种畜禽质量、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以及畜禽交易与运输的监督管理,确保畜禽产品安全。农业农村部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开展种畜禽质量检测,将8类120种饲料添加剂纳入规范管理。2020年,全国饲料、兽药投入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1%,5年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全国生鲜乳违禁添加物已连续12年保持“零检出”。

人大常委会听取今年以来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发展活力稳步提升

本报记者  张天培

8月18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据介绍,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5%;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6月末外汇储备为32140亿美元,与上年末基本持平;用电量、货运量等实物量指标匹配度较好,主要指标符合预期目标要求。

何立峰介绍,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了抗疫重大战略成果;把握好宏观调控时度效,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稳步提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有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有力有序推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从国际看,各国疫情走势和经济恢复进程分化,外部风险仍在积累,对我冲击影响还会持续。从国内看,经济恢复发展进程还受到一些因素制约和掣肘,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新困难、新挑战,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均衡因素依然较多,巩固经济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还需要下更大力气。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因素影响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市场需求特别是内需持续恢复动力依然偏弱,经济恢复发展中困难和矛盾显现,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处置难度较大,社会民生领域问题仍较突出。

何立峰说,下半年要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强化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挖掘强大国内市场潜力,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注重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持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人大常委会听取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

本报记者  张天培

8月18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据了解,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716亿元,同比增长20%,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9.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658亿元,同比增长20.7%,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73058亿元,同比增长19.5%,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2%。

许宏才表示,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反映我国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同比增速较高主要是由于去年受疫情影响同期收入基数较低的不可比因素以及当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等。

今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经济恢复拉动税收收入较快增长,主体税种和多数行业税收基本恢复或明显超过疫情前水平;二是多重因素带动非税收入增长,降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全国各地财政收入普遍回升,地区间收入分化格局依然延续;四是财政支出压一般、保重点,基本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许宏才介绍,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预算决议要求,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一是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二是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三是管好用好地方政府债券;四是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五是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六是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七是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

许宏才说,下一步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聚焦支持实体经济和促进就业,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动力活力,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