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抢救性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白鹤滩库区采集文物标本两万余件后发现—— 金沙江中下游4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
宁南陈家田坝遗址出土的石镞组合。
钟家梁子遗址全景。
文庙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纺轮。
白鹤滩水电站。(本报资料图片)
钟家梁子遗址墓葬中出土的海贝。
文庙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镞。
钟家梁子出土的黑陶盘口罐器型独特。
新闻背景
蓄水前的“抢救”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境内,是单机容量世界第一、装机规模全球第二的水电站。
2019年8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凉山州博物馆、宁南县文管所开启了白鹤滩考古工作。发掘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明清时期的房址、墓葬、灰坑等各类遗迹1167个(座),出土各类陶、瓷、铜、铁、石、玉、蚌器等文物小件2931件(组),采集各类文物标本2万余件。这些文物点,如今随着白鹤滩水电站的蓄水,其原址已淹没于金沙江底,其文化面貌却在历史空白中脱颖而出。
“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位于滇北邛南的金沙江两岸,属西南夷地区的中心一线,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仅一笔带过。这片高山峡谷地带,何时开始有人类居住?
6月28日,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在此之前,考古人员在库区进行了近两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对该区域的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面貌有了新的认知。记者7月19日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此次考古涉及9处文物点和21处清代墓葬,采集各类文物标本2万余件。其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商周时期的墓葬,证明早在距今三四千年以前,这片茂林深谷中就已有人类生存繁衍。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晓铃
新发现 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遗存
该区域人类活动早于《史记》记载至少上千年
在白鹤滩库区的9处文物点中,位于宁南县华弹镇金沙村的文庙遗址年代最早,距今4500年左右。这处遗址位于金沙江左岸的二级台地上,共发掘了灰坑、房址、墓葬、灶等31处遗迹。出土的近200件文物中,主要有陶器、磨制石器以及细石器。采集的动物骨骼以猪科最多,另外有少量牛、鹿、羊科等类别。宁南县所在区域,在司马迁《史记》中描述的“西南夷”区域范围内。司马迁著《史记》在距今2000多年前,而此次发掘,将该区域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至少上千年。
金沙江,江水汹涌,两岸绝壁高悬。在今日看来,并非适合人类居住之地。为何在4000多年以前,人类会在此活动?
白鹤滩考古项目总负责人郑万泉表示,古人主要居住在河流附近的台地之上,既要保证水源,又要确保无洪水困扰。金沙江虽然滩险水急,但在白鹤滩水电站淹没区内的会东县野牛坪乡到宁南县华弹镇一带,却是金沙江中下游罕见的一段“U”形河谷地带,河谷两岸底部最宽处将近2公里,两岸的台地发育平缓,比较适合人类居住。此次发掘的文物点,也多分布在金沙江干流左岸的台地上。
这些4000多年前的先民,又是如何跨越千山万水来到白鹤滩的呢?
打开地图可以发现,白鹤滩水电站淹没区所在的区域地处横断山脉南部,而横断山脉在历史上一直是一条天然的民族迁徙通道和文化传播走廊。负责文庙遗址发掘的考古人员高寒认为,此次宁南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城河流域、安宁河流域、雅砻江下游的盐源盆地以及金沙江南岸的滇北地区同一时期的古文化普遍存在类似的文化因素,同时各个小区域又具有自身的特色。
在文庙遗址发现的文物中,包括了石刀、石镞等石器,证明了狩猎和采集仍然是当时人们获取食物的重要方式。“结合遗址所处位置的地理自然环境,可知当时人群的流动性仍然较强,活动范围较广,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早期人群迁徙和文化互动。”郑万泉说。
新发现 罕见陶器器型
此处或许商末就有不同部族的人群生活
在白鹤滩库区发掘中,位于华弹镇的钟家梁子遗址成果丰硕。遗址面积近4万平方米,分布在落差达70米的斜坡上,考古人员在此发现各类遗迹319个(座),其中墓葬287座,出土了陶、石、骨、贝等1600余件文物。
在这些陪葬品中,一种黑陶盘口罐是迄今为止仅见于钟家梁子遗址的独特器型,年代在商周时期。郑万泉表示,在金沙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商周时期陶器上,多使用装饰风格接近的波浪纹、刻划纹、戳印纹等纹样,但器型却各有特点。这种黑陶盘口罐,就连相邻的滇东北、黔西北一带的遗址中,以前也未曾被发现过。“或许我们可以推测,在整个西南夷,深山峡谷将这片区域分割成很多小的地理单元。因为交通闭塞,在文化演进的过程中,最终在共性之外,演绎出自己的个性。”
这些器物的细微差别,均是考古人员探寻历史的密码。史料记载,在汉代的川西南,生活着邛都、徙、筰都等部族,“当乌东德和白鹤滩发现不同的器物类型,是不是意味着在商末此处便有不同部族的人群生活?”这个疑问,有望通过体质人类学研究得到答案。
此次考古发掘,在钟家梁子遗址的墓地中发现了100多具保存较好的人骨。省考古院正在和南开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人骨/牙齿同位素分析、牙结石研究、体质人类学研究、环境考古综合研究等,尝试解决人群迁徙和人地关系、生业模式等学术问题。
新发现 海贝
这里或曾是南亚廊道支线上的节点之一
随着发掘推进,考古人员在包括钟家梁子等多处遗址中还发现了海贝等随葬品。这种来自海洋的稀有物品出现在数千公里外的金沙江流域,证明即使早在3000多年以前,险峻的地貌也未能阻止人类互动交流的步伐。
结合史料记载,考古人员认为,白鹤滩水电站涉及的区域,极可能是南亚廊道支线上的一处节点。
南亚廊道在四川境内的线路,其中一条便是从成都出发经邛崃、荥经、汉源、西昌、会理,最后渡过金沙江到达云南。如果说西昌所在的安宁河谷是南亚廊道在四川境内的主线之一,那白鹤滩水电站淹没区所在位置,便可能位于这条巨大线路网络中的一条支线。来自海洋的海贝,极可能沿着路网来到当地,并因其稀有,被人们当成身份象征埋藏在墓中,抑或是货币,更可能是装饰品。
这种推测存在逻辑上的可行性。与华弹镇隔江相望的,便是云南巧家县。在金沙江大桥建成之前的历史中,华弹镇就是连接川滇两地的重要通道,直到白鹤滩蓄水前仍在使用的华弹渡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古渡口——洼乌。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设立洼乌巡检司之后,这里尤为繁华,在不到一公里的华弹古街上修筑起“六宫四庙”,作为各路客商的集会之地,见证了川滇融汇之盛貌。
三国文化研究学者罗开玉先生曾经认为,诸葛亮“五月渡泸”的渡口,一个在会理,另一个可能便在此处。而从地理位置上看,此说似为可信。向北沿黑水河溯流而上,过普格,翻螺髻山,便可直达邛海之滨;向南过华弹古渡,即到巧家县城,沿马树河、老店河东进,就进入了昭鲁盆地。而此次白鹤滩考古中发掘的曾龙田遗址,便是位于黑水河岸边,这也算是为这条交通路线添加了一个注脚。
事实上,在更早的历史时期,凶险的金沙江也没能阻隔两岸的交流。例如在巧家小东门墓地中出土的陶器,就与钟家梁子遗址中的石棺葬出土的陶器十分接近。这表明,在商周时期,金沙江两岸的人们就具有了相同的考古学文化面貌。
如今,华弹古镇已没入金沙江,但在此处的考古成果却在向人们揭露一处被埋在历史深处、不为世人所知的文化与人群。商周之际,巴蜀之边疆,西南夷靡莫之前身,这群人是怎样一步步纳入中华文明之中?这不仅对研究先秦时期金沙江中游与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两岸川滇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也可能会揭示出一种多元一体文明形成史上的崭新模式。
本版考古图片均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