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幸福生活在奋斗实干中“升级”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1-07-19 17:55:09 浏览次数: 【字体:

新华社银川7月18日电 题:幸福生活在奋斗实干中“升级”

新华社记者王磊、何晨阳、于瑶、马丽娟

奋斗出幸福,实干向未来。

5年前的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考察时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去年6月,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夏日的塞上江南,生机盎然,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化作奋起实干、行而不辍的强大动力。

从久困于穷到迈步小康、阔步走上乡村振兴路,从昔日荒山秃岭到如今“绿肥黄瘦”、重塑塞上好风光,从因煤而兴为煤所困,到谋求高质量发展、提供“双碳”宁夏经验……行进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大道上,奋斗与实干,浸润于塞上大地的奋进脉搏中。

苦帮苦干摘穷帽,久久为功谋蝶变

盛夏时节,走进西海固乡村,公路如玉带般缠绕青山,阡陌交通,牛羊相闻,村民神态怡然。眼前图景,已然与“苦甲天下”迥异。

昔日的西海固荒凉悲苦,“家无隔夜粮,冬无御寒衣”一度是常态。从“三西”扶贫到精准扶贫,从穷“没治”到冲小康,西海固脱胎换骨,于去年11月16日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奋斗的意志、勤劳的双手,“酿造”出幸福,也使之成为中国减贫奇迹中的一抹亮色。

干部苦帮,帮出发展实效。王元明在宁夏贫困程度最深的西吉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已有4年,重大的家庭变故,没有击垮这个像老黄牛一样的男人。搞养殖、建工厂……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的乡亲们几年间人均收入翻番,村集体收入从0增至20多万元。看着新庄巨变,他感慨地说:“我没有辜负党员的身份,还将一如既往冲锋在前,苦干实干。”

群众苦干,创造减贫奇迹。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羊坊滩村58岁的盲人马腾俊,一家7口有4人残疾,但他并未被命运击倒。“我不怕黑,就怕被人看不起。”被黑暗所困的他,摸索着学习磨面、养牛,靠勤恳劳作寻找到了光明:2018年全家脱贫摘帽。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后,没有歇脚、松劲的西海固人,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接力奋战。

六盘山下,蜜脆苹果挂满枝头,紫花苜蓿迎来收获,金丝皇菊旺盛生长……宁夏脱贫主战场固原市探索实施的“一棵树、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林草产业工程,如今已从试验示范稳步迈入全面推广。今年,当地着重将林草产业与乡村旅游、森林康养、休闲农业等深度融合,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靠山吃山”的人们,正背靠绿水青山,面朝金山银山。

过去,闽宁协作的定位一直是“福建所能、宁夏所需”。如今,双方共同的课题是携手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优势互补。走进隆德县扶贫产业园区,机器隆隆、人员忙碌,这里生产的马铃薯粉丝,将摆放在福建超市的货架上、火锅店的餐盘里;产自六盘山高原绿岛的中药材,经加工后将出现在东部地区的医院药房……

在宁夏彭阳县,闽宁协作“1+1+1”新模式正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2019年,福建厦门市思明区帮扶彭阳县脱贫摘帽后,拉同年脱贫的福建武平县“入群”,创新开启“一区带两县”新模式。彭阳和武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相似,去年6月,彭阳县赴福建武平县取回农村电商“经”,眼下,“彭阳红梅杏”等农特产品正借力“飞”得更远。

接力勤干护生态,重塑塞上好江南

烈日当空,腾格里沙漠热浪滚滚。中卫市金沙海治沙区,工人们两人一组,熟练地将麦草制成的刷状网绳按照1米×1米的大小铺成沙障。

60多年前,被誉为“治沙魔方”的麦草方格在宁夏被创造出来,确保了我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畅通,并成为中国最早向世界提供的治沙方案。如今,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屈建军正带领团队,在这里试验应用“治沙魔方”升级版,“刷状网绳生产装置的工作效率比过去人工扎设草方格提高60%以上。”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走,抬脚不见踪”。宁夏三面被黄沙“围困”,曾饱受生态恶化之苦。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塞上儿女一锹锹“种”出一幅“绿肥黄瘦”新画卷。

贺兰山下,黄河波浪滔滔。作为我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宁夏平原沟渠纵横、湖泊棋布,自古享有“塞上江南”美誉。但在发展过程中,水质污染加剧、水生环境恶化等问题一度影响“母亲河”安康。

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打响新时代“黄河保卫战”,铁腕治污连“毛细血管”也不能放过。在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清澈见底,两岸青草丛丛,水鸟不时掠过水面。“以前,这里臭气熏天,现在清凌凌的清水河又回来了!”三营镇老三营村巡河员管全荣感叹道。

六盘山下,林木涛声阵阵。马鹿、华北豹等珍稀野生动物近来的频频“打卡”,成为生态明显改善的例证。河清水净、荒山披绿、幸福底色浓……接力勤干的精气神,正重塑塞上江南好风光,美丽新宁夏呼之欲出。

砥砺实干越难关,“风”“光”给力碳中和

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目前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国能宁煤集团年产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正稳定有序生产。

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垄断、实施550多项技术改造驱动项目、联合攻关填补多项国内空白……煤制油项目的奋斗者,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干出了自信。

世界首条±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世界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电站、世界首套年产50万吨煤制烯烃装置……众多“世界级”项目,与煤制油项目毗邻。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煤炭“变形记”,高端煤化工产品的生态圈越来越大,宁东这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日新月异。

同样是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解水制氢项目今年4月正式投产,达产后可实现每小时制氢2.5万标方。

“宝丰能源用煤替代油气生产近百种化工产品后,又启动了太阳能电解水制氢项目,探索用绿氢、绿氧与现代煤化工耦合以替代化石能源,从而实现源头减排,这是我们低碳转型的根本路径。”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总裁刘元管说。

在资源环境约束的倒逼之下,宁夏越来越多能源企业通过技术攻关,探索用新能源制氢与化工产业耦合发展,不断延伸新能源产业链条,工业低碳绿色转型有了新气象。

如今,宁夏每5度电中就有1度是新能源电力,越来越多的绿电通过“西电东送”通道输送到全国多地。正在加快建设更高标准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的宁夏,正依靠独特的新能源优势、凭借砥砺实干越难关的劲头,在探索高碳地区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为碳减排、碳中和贡献“宁夏经验”。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