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第一步(人民观点)
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才能更好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难点
只有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察民情、访民意,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才能让各项决策部署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多的现状,江西新余探索“党建+农村养老服务”模式,要求深入农户家中了解群众所需所盼;西藏昌都启动“五聚焦、五摸清”乡村振兴调研活动,分3批抽调数千人走村入户;贵州遵义公安机关扎实开展大走访活动,先后累计收集各类问题2463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察民情、访民意,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为更好推出惠民便民举措打下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解决基层和群众的实际困难,需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知道谋什么事、为谁谋事,才能更好地干对事、干好事,也才能更好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难点。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一直以来,我们党出台重要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之前,都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来到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寻乌,走访当地47家商店和94家手工业店铺,与群众一起劳动、谈心交流,确定了红军的城市政策。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充分说明,只有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察民情、访民意,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才能让各项决策部署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群众办实事,弄清群众的“急难愁盼”,离不开俯下身子察民情、贴近群众访民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什么是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何纾解发展堵点、民生难点?怎样解决好民生领域历史遗留问题?意见呼声在群众中,办法经验在群众中,改革发展的重点也在群众中,需要广泛听取、认真研究。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研究提出和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离不开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拜人民为师,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关心群众,观照现实、推动工作。
察民情访民意,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目的是做到决策科学、举措务实。当前,吉林、浙江、安徽等省份上线运行省级“互联网+督查”平台,回应民生关切,提高办事效能;交通运输部公布了12件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并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面向公众征求具体落实意见……未来,还应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集中出台一批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实施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把好事办好办实。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通过一件件实事赢得群众拥护,才能让党心民心凝聚得更加紧密。
前不久,一位外国政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共产党深知人民需求,同时目光长远且具有规划意识,并通过有效的执行力进行落实。”把民情民意转化为党的正确主张、政府的科学决策、干部的主动作为,才能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为阔步迈好新征程汇聚起磅礴伟力。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1日 05 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