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探新路 大破大立,变革路上不忘赤子心

作者:邵明亮等 来源:20210422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4-22 10:29:40 浏览次数: 【字体:

使用“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商标的农产品。四川省扶贫开发局供图

作答指引

我们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省市县各层面结对帮扶,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我们组织开展定点扶贫,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和人民军队等都积极行动,所有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都有帮扶单位。各行各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热情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蓬勃开展。我们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

——习近平

答卷分析

这是一个历史成就——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这是一份责任担当——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这是一份家国情怀——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家国之间的为民情怀。

成绩的背后,是我省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不断“破局”。

我们破局在“创”,探索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固本培元。

我们破局在“严”,在全国率先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走村入户,发现问题,补齐短板。

我们破局在“准”,研发“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平台,有效解决基层资金数据信息分散、扶贫领域廉政风险防控难等问题。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历史的创造者、亲历者、见证者们,将延续脱贫攻坚战中的决心和气魄,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再次奏出铿锵之音!□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唐泽文

宜宾市高县

“四川扶贫”用标产品6105个

品牌借好力,助农增收有保障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邵明亮

3月17日,位于内江隆昌市的一家花椒种植专合社销售门店内人流如织,大家争相前来选购各类花椒产品。记者注意到,每件产品的外包装上,都有一个蓝绿色调、印有“四川扶贫”的标识,看起来格外显眼。

“这个商标的作用可不小!”花椒种植专合社负责人张建感慨,在“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商标的辐射带动下,自己所在的专合社通过大力发展花椒种植和加工,助力3个贫困村、百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受益的远不止隆昌,更远不止花椒——依托“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商标这一助农增收的法宝,我省众多扶贫产品在近年来实现了“华丽转身”。

农户点赞:

“知名度提高了,我们的农产品才能卖得好!”

2019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的援建下,一个300多亩的菜心种植基地在凉山州喜德县鲁基乡拔地而起。然而,这个蔬菜基地却不知应该如何把品牌打响。

直到去年4月,鲁基乡的农产品获准使用“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商标——一下子,该村农产品不仅销路拓宽,价格也有所提升。

“知名度提高了,我们的农产品才能卖得好!”鲁基乡一名农户说。

2018年12月,“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商标注册成功,让川内各地的扶贫产品有了共用、共享、共建的“身份信息”。“‘四川扶贫’涵盖的,并不局限于贫困县生产的产品,还包括使用了贫困地区原材料的产品……”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全省已有2901家企业使用“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商标,用标产品总数达6105个,为促进扶贫产品销售和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企业看中:政策引领,多部门合力提升企业热情

眼下,在宜宾市高县来复镇通书村,村里的桃树已经开始坐果,柠檬则已进入丰收时节。

该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伟说,为了推动村集体经济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公司最近正向有关部门提交使用“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商标的申请。“希望能尽快获得授权。”卢伟说,加入“四川扶贫”大家庭后,将享受政府系列帮扶政策。

“打上‘四川扶贫’的标识,只能说明产品来自贫困地区,具体怎么卖出去,还要多部门合力。”省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将充分发挥商务、供销、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消费扶贫中的主渠道作用,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直接采购“四川扶贫”产品;同时,展开“八进”行动,大力推动“四川扶贫”产品进市场、进餐企、进商超、进高速路、进机场、进机关、进社区、进网络,不断带动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和贫困户增收。

“作为基层小企业,我们迫切需要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扶持。”卢伟说,平时因为忙于工作,自己和同事们很少有机会走出去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希望企业申请通过后,未来能得到来自政府进一步的资金和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支持。”

凉山州普格县

一村一村查,一项一项问

回头看+大排查,确保老乡“真脱贫”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代强

打开水龙头,热水“哗哗”地淋,十分惬意……3月17日中午,干完地里的农活后,凉山州普格县荞窝镇云盘山村脱贫户莫色某呷直奔家中卫生间,畅快地洗了个热水澡。“两年多前,他家还是破破烂烂的,更别提在卫生间洗澡了。”云盘山村第一书记杨洪介绍,莫色某呷家的巨变,还得益于“回头看”带来的变化。

2019年6月起,全省161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市、区)组织开展了“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逐村逐户逐项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助力广大村民“真脱贫”。

查:交叉排查,每组设AB岗

排查中,共有26万名干部和帮扶工作队成员,对川内6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边缘户展开全面摸底,以县乡为单位,村与村之间交叉进行,全省统一设置问卷、统一建立数据库。

“今年打工挣了多少钱?”“收了多少斤粮食?”……排查启动以来,类似的问题杨洪已问了无数次,“我们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一村一村地查、一户一户地过、一项一项地问,并且如实填写上报。”

为查实查细,杨洪和同组的另一名干部分成AB岗。其中,A岗负责提问,B岗负责记录,A岗和B岗相互监督、补充、完善。“墙体倾斜、摇摇欲坠,夏漏雨、冬灌风,一入冬就缺水,吃水靠走半小时山路背……”排查中,莫色某呷家的住房问题就这样被记录在册。

杨洪向记者展示了一张保存在手机里的云盘山村相关问题汇总清单,“当时陆续收集了952个问题。”“回头看,看到了一些薄弱环节。”省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大排查,当时全川共发现“两不愁三保障”方面还存在问题的有10.5万余户,占总数的5.6%。

改:建立台账,分阶段整改

杨洪说,排查后,云盘山村按照清单一项一项对照整改。为加快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建设进度,他四处打电话联系施工人员和建筑材料,在工地上帮忙。“那段时间,我最多一天打了260多个电话。”

于是,在排查出问题的3个多月后,莫色某呷的新房建好了。

当从福建打工回来的莫色某呷看到新房里还有村里送来的电视机、衣柜等“六件套”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速度太快了,质量也很高!”

除了住房问题,诸如在村里新建幼儿园、方便照顾孩子和老人等排查汇总征集的群众各类意见、建议,云盘山村也一一对照实现。

云盘山村只是我省这场大排查的一个切片——针对大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四川分级分类建立台账,分阶段进行整改。此外,针对整改情况,我省还进行了全覆盖检查。“四川把回头看大排查工作,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坚收官阶段战役的基础性工作和‘牛鼻子’工程,让脱贫攻坚攻坚成果经得起检验,效果明显。这一工作已在全国其他地方地方推广。”省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说。

甘孜州稻城县

确保脱贫之后不返贫

稻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唐泽文

“现在在村里当保洁员,每月工资有1780元,压力小多了……”3月18日,甘孜州稻城县金珠镇培光村,村民根戈电珠一边打扫卫生,一边接受记者采访。年过五旬的根戈电珠腿脚有些不方便,做不了重活,“这个工作正合适。”“根戈电珠是我们防止返贫排查过程中发现的‘边缘户’,村上正好也有公益性岗位的空缺,于是把这份工作交给了他,他做得很尽责。”培光村第一书记杜法兴说。

去年3月,随着《稻城县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的印发与实施,像根戈电珠这样的“边缘户”成为县里的“重点关注对象”。

面向重点人群

转移性收入占比过高群体、

重疾患者等涵盖其中

按照该方案,稻城县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对监测对象的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收入、就业、生活状态等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培光村全村共有脱贫户31户125人,除了根戈电珠家外,拥金拉姆家也属于边缘易致贫户。“我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小孩有肾结石,去成都看病总共要花10余万元,如果没有救助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拥金拉姆说,正是村上及时将自己的情况上报,家里最终按照相关方案得到了相应补助,“孩子现在很健康。”“目前,我们的监测对象主要分两类,一类为脱贫监测户,为转移性收入占比50%以上的脱贫户;另一类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或因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等导致家庭支出较大且可能致贫的非贫困户。”稻城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格桑刀登介绍。

多措并举防返贫

设立基金、正向激励

持续推进稳定增收

目前,稻城全县共有脱贫监测户2户,边缘易致贫户16户。对于这些可能返贫的群体,当地具体如何帮扶?

格桑刀登介绍,在已建立的“四项扶贫基金”和村级光伏扶贫专项基金的基础上,稻城县又统筹县级财政预算与相关慈善机构等的捐赠资金,建立起高达100万元的县级临时救助基金,主要用于致贫返贫风险户救助。

稻城县的救助标准如今也有了细化。如“因重大疾病造成家庭支出较大且影响基本生活”的人群,根据困难情况,给予每户5000元至2万元的救助;又如“因灾、意外事故等造成家庭住房、生活无保障”的人群,则给予每户1万至3万元救助……

同时,稻城县还实行防止返贫工作的限时办结制——致贫返贫风险户困难的办结时间红线被分为七大类,包括“住房类不超过3个月”“医疗类不超过1个月”“教育类不超过10个工作日”等。

此外,该县还实行“正向激励”——对于那些因懒惰、赌博等不良恶习而致贫、返贫风险上升的,或使用扶贫小额信贷、借用产业扶持基金有还款能力却逾期不还的,“不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下一步,稻城县将逐步把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格桑刀登介绍,“今年将安排2.4亿元实施脱贫攻坚巩固项目60个,安排2.39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2个,持续推进稳定增收,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

广元市旺苍县

告别“插花式”贫困

盐河村有了新目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明海

广元市旺苍县盐河镇盐河村,距县城有50多公里。这里虽然不是贫困村,但因为位置偏远,山高路陡、土地贫瘠,一度形成了“插花式”贫困现象——360多户村民中有62户是贫困户,且这些贫困户又分散在全村12个村民小组。

2016年开始,在旺苍县农商银行派驻盐河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当地迎来蜕变——经过4年多的努力,这里不仅告别“插花式”贫困,还发展起自己的特色产业,制定出崭新的发展目标。

破解贫困难题有妙招

“为切实解决非贫困村的‘插花式’贫困问题,在对盐河村的帮扶中,我们坚持首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最紧迫问题。”旺苍县农商银行派驻盐河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朱东生介绍。

盐河村六组村民向玉兴一家的例子便是缩影。作为村里62户贫困户中的一员,向玉兴和老伴都已经70多岁了,以种地为生,家里还有一个身体残疾、缺乏劳动能力的儿子。“我们家的土坯房都住了二三十年了,早就已经成为危房了……”向玉兴说,多年来,他们一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住上一套安全的新房。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帮扶工作队在国家危房改造资金的基础上,又为向玉兴一家添补了不少。如今,向玉兴一家不仅住上了砖木结构的安全新房,还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申请到了低保。

2020年,随着最后6户贫困户脱贫,盐河村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92人全部实现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如今在盐河村是彻底实现了!就拿‘不愁穿’来说,我们的验收标准是,不仅有一年四季的衣服,还要有一年四季的床上用品。如今,这些对于广大村民来说,都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朱东生介绍。

新发展,新目标

“解决贫困户的基本生活问题,只是第一步。”在朱东生看来,要根治贫困现象,关键还是“要有新发展”。盐河村山高路陡,发展传统种植业没有什么出路,但当地1200米左右的海拔与清新的空气,却是发展中药材种植和旅游的难得优势。

“帮扶工作队邀请专家来到村里,帮助我们测验土质,发现这里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盐河村村支书向传强介绍,在强大的“外援”支持下,村里开始种植重楼、黄芪、当归、白芨等中药材。“尤其是在工作队的协调下,村里引进的药材公司不仅教技术,还包收购。跑山鸡等小家禽养殖也开始在村里搞起来,大家的收入渐渐提高了。”

如今,盐河村已有近200户村民从事中药材种植。此外,依托300多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村里的集体经济也发展起来,不仅每年创造产值二三十万元,还能给村民提供不少工作岗位。

在中药材种植和养殖业有了初步进展的同时,盐河村又有了新目标——发展乡村旅游。

地处米仓山脉的盐河村风景怡人,一直以来散客不少,但因为旅游接待能力有限,旅游业带动村民增收的能力却一直不尽如人意。“目前,通往景区的道路等基础设施正在修建完善,村民们都憋着一口气,准备依靠农家乐等形式,吃好‘旅游饭’。”向传强对未来信心满满。

绵阳市北川县

乡村资金不再“跑冒滴漏”

“互联网+”管钱有一套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罗之飏

3月18日,绵阳市北川县擂鼓镇的管理会计何雨璟上班后,不等各村报账员过来报账,轻点几次鼠标,便轻松开始了2020年各村账目的整理工作。

2017年初,擂鼓镇开始试点“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资金账目不再由乡镇管理,而是交由平台公司统一代理,使用结果向村民公开。几年下来,这项创新举措极大地解决了当地基层资金管理难题。

互联网助力,规范扶贫资金“来龙去脉”

何雨璟介绍,擂鼓镇各村每年都有一定数额的办公经费与公共服务经费,这几年,各村又多了多则上百万元、少的也有几十万元的扶贫项目资金。“这么多钱每一笔来龙去脉都要记录清楚,对基层曾是个大难题。”

“主要是缺人!”北川县财政局法规绩效监督股股长刘天培说,“基层财务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技能不足,培养困难,以前经常出现原始单据填写不规范、报销手续不齐全、报账不及时、核算不完整等问题。”2017年,省财政厅与绵阳市财政局联合委托四川长虹公司在北川县擂鼓镇开展“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业务试点。该方式融合互联网技术与代理记账工作,财政扶贫资金等资金使用账目不再由乡镇管理,而是交由长虹公司开发的“‘云尚行’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平台”进行统一代理记账,而平台的服务费则由县级财政按每村每月288元支付。

“这样一来,资金管理更规范了,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擂鼓镇党委书记朱福勇介绍,依托“云尚行”平台,可实现扶贫资金、农村账务实时查询、层层溯源,通过让相关资金收支更加透明公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村镇的财务核算能力与资金监管水平。

安全高效,好方法开始大规模推广

“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业务开展之初,擂鼓镇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相当于总账户的账套,下面再分设两个不同的账户——村民委员会基本账户和产业扶持基金专户。去年底,为了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政经分离”,各村又开设了新的账户——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社。如今,这3本账共同构成了每个村子的总账目。“现在,各村只需指定1名除村主任之外的村干部来担任兼职报账员。发生账目后,报账员按照镇上提供的报账事项清单,收集齐票据凭证,提交镇上审核后,由管理会计扫描上传即可。”朱福勇介绍,该平台每月还会把各村的账目余额表、收益及收益分配表等基本财务报表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除了记账方便,资金监管也同步更加方便了——“云尚行”平台还同步开发了“云尚行精准扶贫”微信小程序,村民只要输入身份证号,就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查看相关资金的每一笔收支详细账目;同时,资金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系统回溯每笔账目的原始单据和审核录入过程,有效地防止了资金挪用贪污、挤占谎报等情况。

目前,这一“互联网+”扶贫资金动态监管模式已在全省51个已脱贫县推广实施。

来源: 20210422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