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聚合力 心手情相连 共奏一曲扶贫凯歌

作者:燕巧等 来源:20210422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4-22 10:21:39 浏览次数: 【字体:

“美姑班”参加校运动会开幕式。(乐山一中供图)

村民在山坡上种植白茶。(青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火灯村新貌。(好医生集团供图)

作答指引

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要注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西部地区产业支撑带动能力不强,自身造血功能比较弱,靠过去单一的、短期的、救济式的送钱送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西部地区资源富集、投资需求旺盛、消费增长潜力巨大、市场广阔,这对东部地区发展来说是重要机遇,可以动员东部地区企业广泛参与。

——习近平

答卷分析

“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

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到对口帮扶,无数帮扶人才奔赴贫困地区,无数帮扶资金流向贫困地区,无数帮扶力量汇集贫困地区,共同奏响一曲扶贫大合唱。我们看到,安吉白茶在青川山间绿了,佛山在昭觉建起新房,“借羊还羊”富了南江村民……在大家齐心协力下,曾经贫瘠的山村变了模样。

举国同心,合力攻坚。这就是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这就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凯歌。

浙川扶贫协作

一叶白茶绿了青川乡村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燕巧

吃了半世纪的庄稼饭,52岁的脱贫户王正全换了个“饭碗”——靠白茶吃饭。

宝珠寺电站大坝建成蓄水后,青川县沙州镇一带有了风光秀丽的白龙湖。青坪村就处在白龙湖畔的高山地带,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没有支柱产业,属于名副其实的“清贫之村”,村民常年靠种玉米、土豆养家糊口。

4月14日,去青坪村路上,从国道212线转出,汽车绕着环山路过了一弯又一弯,目之所及,遍是茶园。“绿茶有1600多亩,白茶有1226亩。”王正全告诉记者。

白茶采摘季刚过,王正全正在白茶园忙着给白茶除草、施肥、清理沟渠,“这几天是白茶生长的关键时期,施肥可以让白化的叶子转绿,清理沟渠是为后面的汛期做准备。”王正全说,以前他们一家4口曾住在高山上,忙活一年只够自己吃。

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得到了总书记的充分肯定。随后,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和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县等3省4县的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被确定为受捐地。青坪村成为其中之一。

当年10月20日,从黄杜村运出的首批安吉白茶“扶贫茶苗”抵达青坪村。王正全的6亩地全部种上茶苗,其中白茶3亩,绿茶3亩。因为生病不能出门务工,王正全还成为100多亩白茶园的管护者之一,每天都要在白茶基地巡查。“每亩白茶有300元的土地流转费,每年家里还有管护白茶的1万多元务工费。”王正全说,现在钱都在卡上,需要什么直接买就行。

按照青川和浙江方面的约定,安吉白茶投产后,浙江省茶叶集团将按当时市场价收购,“扶贫茶”全都由该集团包销,还将注册“携茶”商标,意思是东西部携手合作脱贫奔小康。

“一片叶子致富一方百姓”,如今行走在青坪村,处处可见这样的标语。

“一片叶子致富一方百姓”也不只存在于青坪村。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3月,黄杜村向青川县陆续捐赠540万株白茶苗,安家于青川3个乡镇1500多亩土地上。

茶苗长势良好,去年3月青川开展试采试制。采的第一茬茶,各项检测指标均达标。而后,青川新规划3500余亩种植基地,目前全县共建成白茶基地5000余亩。得益于浙江栽种、管护、销售“一条龙”白茶帮扶,如今,在青川已有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种茶。

●新闻背景

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始于1996年。目前,浙江9市56个县市区已与四川11市州40个贫困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92名浙江干部和3442名专业技术人才来川投入帮扶工作。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浙江累计落实到位帮扶资金48.6亿元,累计在川实施民生、产业、就业等扶贫项目1614个。浙川携手战贫,带动47.8万四川贫困老乡脱贫。

省内对口帮扶

乐山一中有个﹃美姑班﹄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付诗晨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乐山一中高一 26班的教室却依然安静,全班50位同学正在争分夺秒地做题。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学年很是难忘:那是他们第一次走出大山学习。

17岁的刷日以主毕业于美姑中学,去年中考,他考出720分的好成绩,是全县的第五名。在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乐山一中“美姑班”,“三年前我就给自己定下了这个目标,认识的很多学长学姐都说这里的老师好、环境好、学习氛围好。”

刷日以主有4个兄弟姐妹,他是家里的老大。中考完的暑假,他在当地工地上打了近一个月的零工,每天收入130元,“想给自己攒点生活费。”今年寒假,回到美姑的他没有再外出打工,“上学期感到自己学业上的差距,趁寒假,想努力补回来。”刷日以主告诉记者,进入乐山一中“美姑班”后发现,学费全免,每月发的500元补助完全能保障自己的生活。

课间,刷日以主使用一台平板电脑回顾上课内容,只见他熟练地点开“智慧课堂”,边看边对比电子笔记。为保证“美姑班”的同学们顺利跟上学习进度,“美姑班”教室里配备了电视、网络、“智慧课堂”系统等,科任老师根据“美姑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能力等情况因材施教。

“对这些背井离乡的孩子们来说,学校是他们的新家,老师是亲人。”高一“美姑班”班主任鲁克根喜告诉记者,因为疫情影响及课时安排,去年彝历新年,“美姑班”的同学没有一人回乡过年,乐山一中便在校安排了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这些“飞”出大山的学子们,在乐山开启了人生新征程。鲁克根喜介绍,去年,“美姑班”第一届学生参加了高考,成绩很不错,“共有47个学生参加高考,其中本科上线37人,6人超过重点本科线。”

乐山一中“美姑班”只是乐山教育援彝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美姑县的47所中小学均与乐山市的47所中小学结对。目前,乐山市共有100名教育工作者常驻美姑县,开展教育援彝工作。

●新闻背景

根据地区差异大、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实际,四川创新启动实施省内对口帮扶涉藏地区贫困县和彝区贫困县工作,组织省内经济较发达7市35县,结对帮扶涉藏地区、彝区所有的45个深度贫困县。其中,根据对口帮扶方案,省内扶贫协作彝区贫困县的帮扶地,分别定点帮扶受扶地的3至4个极度贫困村。同时,要求对口支援涉藏地区任务的市县区继续按上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0.5%,以现金方式投入受扶地;新增帮扶地按上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0.3%以上,以现金方式投入受扶地。累计投入60.87亿元、实施项目4300个。

万企帮万村

中药附子种出幸福生活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寇敏芳

“川续断是我们去年引进的新品种,从目前的生长情况看,非常适合火灯村的自然条件,预计每亩收入5000元-7000元不成问题。”4月上旬,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带着团队到凉山州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给村民培训中药材川续断的田间管理方法。村里的种植大户马查力尔坐在第一排,举着手机录下了讲课内容。

火灯村地处大凉山深处,曾经闭塞而贫瘠,村民靠种土豆、玉米、燕麦为生,日子过得艰难。2010年,马查力尔打算出去闯一闯,但由于学历、语言问题,只能在工地干活。起早贪黑干了三个月,存下3000元,但为了家人,外出打工半年的马查力尔又回到火灯村,继续靠种地为生。

打工的经历让马查力尔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想改变现状,可又没有方向。

2014年,耿福能来到火灯村,带来一个好消息:发展中药材附子种植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企业作为保障,进行保底价回收。项目虽然好,但没能打动村民。

耿福能带着扶贫团队走访的第一户就是马查力尔家。“屋子中间是个火塘,电线上拖着黑色的絮状物。”耿福能回忆,当时,马查力尔蹲在房间一角,面对好医生的扶贫蓝图,他有些排斥,“种土豆荞子,可以吃,种中药卖不了也吃不了,怎么办?”

马查力尔的担心也是贫困户的普遍顾虑。在对口帮扶火灯村之前,好医生已在凉山布局了不少产业种植基地,通过发展附子种植产业,不少种植大户致富。

如果只是为了完成帮扶任务,耿福能大可鼓励贫困户把土地流转给之前合作的种植大户。这样,贫困户获得土地收入,种植大户可以种出更好的附子,对企业最有利。但耿福能选择了更难的路,他想把贫困户培养成种植大户。那一年,好医生包下马查力尔的几分地“打样”,到9月,成熟的附子一袋袋过秤,算下来一亩地的收入超过5000元。一直在观望的马查力尔主动找到耿福能说“想种”。到如今,马查力尔种出的附子又多又好,四五亩地能收入4万多元。去年9月,耿福能带队到火灯村收购附子,马查力尔家的产量最大,被评为“种植冠军”。

这些年种附子,马查力尔家的生活条件改善很多,黑黢黢的老房子旁边盖起了崭新的砖瓦房。老屋改造成圈舍,养了几十只羊和几头牛。靠着种植和养殖,马查力尔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他也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新闻背景

2015年以来,好医生药业集团响应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将凉山州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确定为精准扶贫重点帮扶村,建立了附子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扶贫模式,并将其移植到凉山州100余个村,带动贫困户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放眼全省,在“万企帮万村”行动的引领下,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近8000家民营企业和商协会结对帮扶8000余个贫困村,实施项目1.6万个,投入资金超106亿元,惠及124.4万贫困人口。

下一步,省工商联将引导民营企业继续巩固“万企帮万村”行动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促进农村产业兴旺上做好文章。

定点扶贫

﹃借羊还羊﹄助我脱贫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钟帆

4月18日上午10点,往布包里装上水壶和馍馍,带上引羊的盐瓶子,腰上别把镰刀,黎维垚走到家对面的养殖场将黄羊赶出来,开始一天的放羊生活。开年来,新出生的小羊羔不少,黎维垚家中黄羊数量迅速增加,现在有100多只。

黎维垚是巴中市南江县公山镇桥坝村村民,2016年,70岁的他和老伴因病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这一年,定点帮扶南江县的中国工商银行先后捐赠600余万元,用于实施“借羊还羊”与“托管代养”相结合的南江县黄羊养殖产业扶贫项目。黎维垚当年就参与了该项目。“借了20只母羊和1只公羊,到年底产了15只小羊羔,卖了一部分赚了2万多元,不仅脱了贫还盖了新房。”尝到甜头,黎维垚继续养殖南江黄羊,很快还清借的所有黄羊。“去年羊价50元/公斤,我家卖了4.5万元。”如今,黎维垚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在桥坝村,和黎维垚一样依靠“借羊还羊”脱贫的村民不少。“全村15户养殖黄羊,14户属于‘借羊还羊’。”桥坝村党支部书记吴正国介绍,全村黄羊年出栏量1500只,按照活羊市场价1500元/只计算,年产值在200万元以上,“是我们村一大主导产业,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基础。”

截至2019年,工行南江县黄羊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共向贫困群众发放4048只南江黄羊能繁母羊,帮助1000多户贫困群众通过产业脱贫。该项目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评为首批“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南江县也于2019年4月退出贫困县序列。

“最初,我们是送羊,一些村民直接拿去换钱或者杀来吃了,没有达到帮助其发展产业脱贫的目的。”工行驻川扶贫组组长、南江县委副书记娄可伟说,这才想出“借羊还羊”的办法。

从“送羊”到“借羊”,一字之差,效果却迥然不同。在娄可伟看来,“借羊还羊”是通过群众熟知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一行为准则,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真正达到帮助他们发展产业脱贫的目的,“各类产业扶贫实践证明,群众参与程度越高的项目越容易获得成功。”

如今,南江的“借羊还羊”模式迈入4.0版本。“项目建立养殖考察期制度,明确前三个月为养殖考察期,考察期结束后养殖户、产业大户方可申请项目验收和报账。”娄可伟说,这是为了让参与项目的养殖户、产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内生动力更强。目前,南江黄羊品牌价值已达40多亿元。

●新闻背景

深化定点扶贫,在中央的统一安排下,24家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四川36个贫困县。

其中,在凉山彝区,10家中央单位累计帮助落实帮扶资金6.73亿元,帮助引进资金4.15亿元。主动对接定点扶贫四川藏族聚居区的5家中央单位,帮助藏族聚居区9个县拓宽工作思路、创新扶贫路子。

2016年-2020年,24家中央在川定点扶贫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5.0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426个,帮助引进各类帮扶资金21.2亿元。

粤川扶贫协作

谷莫村办起了彝家民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何勤华

“楼下是客厅,楼上是卧室,卫生间在外面……”4月14日,在凉山州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村民俄底曲西带着记者参观她家的民宿。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预计到“五一”假期,就有杭州的游客到村里旅游观光,俄底曲西把民宿收拾得干干净净,随时准备接待客人。

俄底曲西家的民宿是二楼新房,走进一楼客厅,她热情地端来核桃,塞在记者手中。楼上房间有床、柜子、桌子,干净整洁。

“别看她家现在条件好,四五年前可是村里最穷的一家。”驻村第一书记余国华说,5年多前,俄底曲西的丈夫不幸生病去世,家庭经济来源几乎断绝,她带着孩子们挤在破旧的土坯房里。

改变来自于广东佛山的对口帮扶中。2016年至今,佛山共投入财政援助资金6.4亿元,帮助41813名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解决了安全住房问题。俄底曲西成为受益者之一,2018年她家新房修建完成,政府还发放了沙发、电视机、洗衣机等家具家电。

有房住,还要有活儿干。2019年,谷莫村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彝家民宿。俄底曲西率先响应,成为村里最早开办民宿的农户,家庭收入不断增长。两年多来,民宿收入已达6000多元。“大女儿参加佛山组织的劳务培训后,顺利到外地务工,每月收入可达三四千元。”俄底曲西直言,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佛山市南庄镇紫南村是谷莫村的结对村。帮扶中,紫南村为谷莫村送来3万元产业发展基金,为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年派发960元的慰问金。2017年11月,谷莫村部分干部群众到紫南村考察学习,不仅开拓了眼界,还得到了实惠——紫南村愿意“以购代捐”订购谷莫村能够出栏的全部乌金猪、跑山鸡等农特产品。当考察干部把这个消息传回村里,俄底曲西高兴极了,此后,她养殖的10多只土鸡顺利销售,收入1000余元。

“受益于各种帮扶政策支持,特别是广东佛山的帮扶,谷莫村2018年底脱贫‘摘帽’。”余国华说,2019年以来,当地把巩固脱贫、防止返贫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劳务和旅游四大产业,富民增收成效明显,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新闻背景

从广阔无垠的雪域高原到巍峨连绵的大凉山,粤川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硕果累累。2014年广东省对口支援甘孜州以来,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近30亿元。2016年,佛山接力珠海对口帮扶凉山州,目前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4.52亿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相隔千里的粤川两省携手,穿越贫困。2016年以来,佛山接棒珠海,深入扎实开展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坚持把帮扶资金和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群众倾斜,累计实施项目773个,着力开展安全住房、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残疾人扶贫等,重点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来源: 20210422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